中學家訪隨筆

  家訪可以更加中學生的生活狀態。那家訪完該如何寫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每個寒暑假學校都組織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進行家訪,這是家校聯絡和溝通的非常好的方式,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習情況,並查詢原因,明確學習目標,促進學習和生活。

  家訪的意義無需贅言,1月26日學校的集體家訪活動正式啟動了。各個班的班主任與任課老師協調好時間,聯絡好家長和學生,向著各自的目標出發了。

  我們都在路上,在工作的路上,在學習的路上,也在和學生共同進步的路上。

  有的同事開著車到鄉下,也有的同事騎著摩托車電動車出發了,也有的坐著公交車一路前行。這個假期,我答應去的和有必要去的學生家,我都按照計劃去過了。當我一個人打著雨傘行走在路上去學生家裡的時候,我的心裡是充實的,雨滴打在傘上,卻也讓我前進的步伐更加堅定,無論風雨,都阻擋不了我前進的步伐;當我坐在公交車上開往王店時,我的內心是踏實的,快到過年了,人們紛紛忙著置辦年貨,而平時工作忙剛放假又想著學生想著去家訪,但一想到能給學生帶去一些幫助,也帶去一些希望和鼓勵,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當家長開車來接我時,我知道家長的殷切希望,也更希望自己的這次家訪能夠給學生帶去信心,家校合作,一起幫助學生取得進步。

  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家訪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我也請過幾位家長來學生,和家長、孩子一起坐下來,好好分析情況,查詢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制定學習目標。

  有的家長向我傾訴,和您一起坐下來交流,我們還能說得上話,否則,孩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我們不知道怎麼辦好。是的,高中階段的孩子叛逆心理強,希望能夠自己獨立面對這個世界,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不能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就容易情緒低落,甚至出現焦躁的情緒。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要及時地伸出援手,用我們的力量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迎接屬於孩子的美好未來和希望。

  我親愛的學生,家訪只是作為老師主動“幫助”你的一種形式,我們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真正地解決一些問題,美好的明天實實在在地掌握在每一個人自己的手中。

  我們都在路上,追求美好燦爛的明天……

  篇二

  車還沒有停穩,班主任就對學生說:“李莎化名,你家裡那個樣子坐的地方都沒有,趕快去叫你爸上你叔叔家。”

  由於是晚上,我沒有看清楚孩子臉上的神態,但那一刻我感覺很不好。我來不及阻止,學生就飛快地朝家裡跑了。

  “還是上孩子家看看,到了人家家門口也不進去怎麼叫家訪。”我站在原地沒動,對著朝孩子叔叔家走去的班主任與數學老師說道。

  “先到孩子家看一下,再下來坐。”為了不使班主任尷尬,我退讓了一步。

  “我也是貧苦家庭出身,山裡伢子,什麼樣的場面都習慣了。”我一邊用手機當手電筒照明,一邊跟老師們解釋著 。

  走過一條長滿野草的小路,再繞過一個人家的屋簷,我們來到了李莎家。三間低矮的土房子,很狹窄。開著燈的房子是廚房,也應該是餐廳兼客廳,裡面擺著一張桌子,零零散散地放了一些椅子,顯得格外擁擠。

  正當我詫異家裡怎麼沒人的時候,裡屋的門打開了,一個衣服穿得不很整齊,頭髮蓬散的婦女走來出來,說話不很流暢,努力聽了一陣,也沒有聽清楚她說什麼。但大概知道她是孩子那個患腦膜炎後遺症的母親。班主任又在邊上催促我們到孩子叔叔家坐。我不好意思拒絕班主任的好意,只好客氣的告辭,跟著他們不情願的到了孩子叔叔家。

  孩子叔叔是糧站的退休職工,說話聲音很大,也很有見地。看他跟班主任說話的樣子,知道他們是老相識,我內心釋然了許多。

  剛上完茶,孩子就和他爸爸進了屋。矮矮的個子,樣子挺樸實的,年齡看上去有點偏大。他一進屋就往口袋拿煙,拿出一包,摸摸煙的封條,我以為他要開煙給我們,他卻又拿出一包,同樣摸了摸封條。這時我才明白,他是怕拿給我們的煙不小心開了封條。多淳樸的漢子,多細心的男人。煙共有四包,是精白沙,三包硬是塞給了我們三個老師。一包給了他弟弟,堅強的鄉村漢子即使到了自己弟弟家,也沒有忘記是為了自己的事情。隨後,我們一起飲酒,一起商討孩子的學習,暢談孩子與家庭的未來。從聽到老師對孩子的第一聲誇獎開始,家長的臉上開始洋溢著喜悅,並始終保持著對我們的尊敬。

  在家長熱情地歡送中,我們離開了學生家裡。那刻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慶幸我今天堅持踏入學生的家門,否則我會心生內疚的。然而我又後悔沒有把家訪最終放在孩子那個並不寬敞的家,因為那裡還有孩子的媽媽。那樣也許我的內心會更加心安理得。

  每個家庭都是平等的,因為人生而平等。家庭貧困絕對不是家長和孩子的主觀願望,而是無數客觀原因導致的結果。弱勢的他們,內心需要地是更多的尊重。也許他們的自尊曾經被社會中自認為有作為和有知識的成功人士一次又一次的踐踏,甚至他們都已經麻木。但是,我們的每一次尊重絕對能獲得他們內心深處的感激。

  作為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老師,我們更應該尊重每一個家庭。因為我們是文化人,是一個最想得到別人尊重,也最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我們是人們身邊的道德標杆,是學生眼中的傳道授業者。假如我們都陷入世俗,嫌貧愛富,漠視民生,那麼我們損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尊嚴,影響得將是一個社會的風氣,一個時代的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