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展電子商務論文

  近年來,在商務部的支援下,國內的大小展會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為廣大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搭建起一個廣闊的舞臺。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企業參展電子商務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要: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中堅力量,然而傳統的間接出口渠道使得貿易利益大部分被中間商擷取,因此中小企業需要尋找直接出口渠道。本文認為,拓展直接出口渠道、獲得海外訂單的方式主要有出國參展、境外辦展、利用電子商務、抓住跨國採購機遇和利用華商集團聯絡出口。

  關鍵詞:直接出口 電子商務 跨國採購 參展

       論文正文:

企業參展電子商務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並紛紛採取措施積極開拓出口業務。在出口業務拓展過程中,選擇科學的出口渠道十分關鍵。然而以往的中小企業多依賴貿易中間商進行間接出口,致使大部分的貿易利益被中間商擷取,同時也造成我國生產出口企業與外國經銷商、代理商的營銷脫節。

  與間接出口相比,直接出口具有如下優點:減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節約了流通費用;產銷雙方直接見面,便於生產者及時瞭解消費者的市場需求變化;有利於企業把握市場行情,控制國外客戶;出口企業能控制產品的出口價格,可降低出口風險和增加企業利潤。
 

  參加展會獲得出口訂單

  隨著國際經濟貿易往來的不斷擴大,展會作為商貿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從地域上可分為境外展會與境內展會。

 

  一境外展會

  境外展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我國商務部及一些省市貿易促進會或商業行會境外辦展;另一種則是我國企業在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下赴境外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境外辦展是近年來我國商務部推進外貿出口的新舉措,中小企業可藉此積極推動產品在國外的宣傳、推廣。近年來商務部在境外舉辦了多場出口商品展覽會,以幫助我國企業建立更多的自主國際營銷渠道。一些省市貿易促進會或商業行會也積極地推進了境外辦展方式。境外辦展對於推動我國企業的對外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但向國外商家展示了我國的商品,並擴大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增強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有利於我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出國參展更是成為目前我國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一大潮流。隨著國家對《出國展新規》的制訂和“走出去”的政策扶持, 我國各地自營進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鼓勵和支援下,參展的熱情十分高漲。據調查統計,2005年僅浙江省外經貿含貿促會組織參加境外展覽會出展攤位就達到5603個,促成貿易成交額30.4億美元。

  二境內展會

  近年來,在商務部的支援下,國內的大小展會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為廣大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搭建起一個廣闊的舞臺。

  除了被稱為中國第一大展會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外,各個行業的展會也是琳琅滿目。例如建材業有中國國際建築建材貿易博覽會;傢俬業有北京傢俱展覽會;服裝業有著名的大連服裝展覽會,等等。2005年的首屆中博會,共吸引了全國30個省市及港澳地區1950家企業參加,總成交額320億元。層出不窮、蓬勃發展的境內展會,為我國中小企業搭建起了一個個外向型的會展平臺。
 

  電子商務拓展直接出口渠道

  電子商務是一個新興的營銷模式,它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對我國的中小企業具有巨大的適用性,因為它可以節省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所需經費、降低成本,從而彌補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短缺的不足,還使中小企業獲得了與大企業平等競爭的機會。

  隨著我國國內電子商務環境的逐漸成熟,一些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網站,並在知名搜尋引擎上註冊。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網站的中小企業則利用一些著名的商業網站來發布產品的資訊,也可以到各國商會、協會及商業網站上尋找客戶,通過商會的行業資訊瞭解更多的當地商業資訊。電子商務正在為我國中小企業帶來實惠和收益。目前,我國有超過100萬家的中小企業參與了電子商務交易。這些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其中廣東省是利用電子商務促進出口最突出的企業所在地,全省30%的企業在網上淘金。根據最新發布的《2005-2006中小企業資訊化及電子商務應用趨勢》研究預測,2009年中國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3758.5億元,未來5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8%。這意味著我國的電子商務正在飛速前進,為中小企業牽手世界搭建了橋樑。 跨國採購的機遇

  國外大企業來華進行大規模採購,這也是中小企業推廣自己產品,獲得直接出口機會的重要機遇。隨著我國經濟不斷騰飛,國內擁有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和強大的製造能力,產品不但價格低,而且質量逐漸提高,從而使我國的產品對世界採購商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力。資料顯示,目前跨國零售公司每年的全球商品採購總量已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在我國的年採購商品額超過3000億美元。

  參加國際跨國採購大會是中小企業利用逆向採購平臺實施直接出口的良好機會。近年來,商務部及各地方商會組織了各類規模的國際跨國採購大會,為全球跨國企業和本國或本地企業提供業務接洽平臺。2006中國上海國際跨國採購大會是迄今為止最具規模、最受關注的國際跨國採購大會,權威性強、實效性高,為全球跨國採購商和全國出口企業提供了一個採購規模巨大的逆向採購平臺。這次大會吸引了西門子、福特、沃爾瑪、家樂福等多家全球500強企業和聯合國、美國新奧爾良市重建委員會等重要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 206個國際採購商家提供了數百億美元購物清單,共吸引了1.3萬多家供應商踴躍進場。

  跨國採購大會為世界貿易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即逆向採購。我國的許多中小企業的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但很難進入大型採購商的視野。現在,這些國際大企業主動找上門來,既提供了機遇,又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跨國採購正在成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渠道。
 

  華商集團可協助獲得出口訂單

  由於我國國內的中小企業無論是在資金、技術方面,還是在人力資源和管理經驗等方面都存在某種程度的不足,使他們無法在國外建立強大的代理商分銷網路,甚至不可能設定駐外機構。而海外華人團體則可以彌補企業駐外機構之不足,協助我國中小企業掌握商機以順利進行出口貿易。

  海外華商遍佈全球,最新的權威資料顯示,遍佈168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多達8700多萬人。目前在全球分佈著成千上萬個華人社團,星羅棋佈的華人商會,既是聯絡華人的民族紐帶,也是重要的經濟紐帶。這些華人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擁有傑出的人才、雄厚的資金以及獨特的商業網路。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國內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值已達3386.06億美元,同比增長40.89%,佔全國外貿出口比重的57.07%。

  世界華商集團公司是一個全球華商華人直接交流的大平臺,這是一個擁有世界華人總會、世界華商大會、世界華商聯合總會、美國華商會、世界華商協會等數十個華人工商會社的數百億資本資源的大型國際集團實體,目前正在上海、北京、歐盟、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直屬機構和辦事處,我國國內的中小企業可以與這些直屬機構和辦事處建立聯絡,充分利用這個廣闊的平臺。

  入世以來,進出口的口徑進一步放開,在這樣一個寬鬆的大背景下,我國的中小企業努力尋找多重的

  直接出口渠道,把“中國製造”引向世界,使我國企業真正實現“走出去”,在日趨繁榮的對外貿易業務中,佔領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