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論文中英文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鑑。徵引過的文獻在註釋中已註明,不再出現於文後參考文獻中。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一

  [1] 樑靜 著.銷售互動中的說服效果:給予消費者說服應對的視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37-38.

  [2] 銀成鉞,楊雪,王影. 基於關鍵事件技術的服務業顧客問互動行為研究[J]. 預測:2010:15-20.

  [3] 蔣婷,胡正明. 服務接觸中游客間互動行為研究--基於關鍵事件技術的方法[J]. 旅遊學刊.[37] 張嶽.信任與感知風險對客戶網路購物意願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2012392,2:150-86-91.

  [4] 黃瑩,朱建榮.網路口碑質量對服裝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商業,2013:22-24.

  [5] 綦曉燕.網路購物感知風險的研究綜述[J].科技創業月刊,201011,144-146.

  [6] 馮建英,穆維鬆,傅澤田.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研究綜述[J].現代管理科學,200611:7-9.

  [7] 李宛穎. 線上銷售考慮因素之研究[D].高雄:中山大學,1999:37-38.

  [8] 井森,周穎,王方華.網上購物感知風險的實證研究[J].系統管理學報,2006,216:164-169.

  [9] 孫瑾 著.消費者服務購買決策過程的影響機制研究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47-50.

  [10] 吳佩勳.感知質量和感知風險對自有品牌購買意願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132:83-89.

  [11] Tan S. J.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nsumers' risk aversion in Internet Shopp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916:163-180.

  [12] 李小梅,李定家. 網路購物之降低風險策略研究[J]. 第一屆網站經營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000:132-136.

  [13] Libai B., Bolton R., Bügel M.S., et al .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Broadening the scope ofword of mouth research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267-282.

  [14] Langeard E, Bateson JEG, Lovelock CH, et al .Service marketing: New insights from consumers and managers. Cambridge mass [R].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1:467-487.

  二

  [1] 鄭懷望. 陝西裝備製造產業叢集發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D]. 西北大學 2009

  [2] 陳加新. 遼寧裝備製造產業升級研究[D]. 瀋陽師範大學 2013

  [3]王緝慈. 創新的空間--企業叢集與區域發展[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4] 楊瑾,尤建新.基於快速響應的產業叢集與供應鏈系統整合效應研究[J]. 華東經濟管理.2006, 2: 58-62

  [5]黎繼子,劉春玲.叢集式供應鏈的界定和表徵研究[J].軟科學,20065:5-8.

  [6] 黎繼子,劉春玲. 叢集式供應鏈:產業叢集和供應鏈的耦合[J]. 現代經濟探討.2006,5: 5-9

  [7]李延朋. 河南省裝備製造企業價值鏈升級的機理與路徑研究[D]. 鄭州大學 2012

  [8] 徐偉. 區域性裝備製造企業叢集戰略、整合機制及其實施[D]. 瀋陽工業大學 2004

  [9] 鄭業卿. 鄭州市物流產業叢集競爭力的實證研究[D]. 陝西師範大學 2011

  [10] 黃永春,鄭江淮,楊以文,譚洪波.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長三角出口導向型產業叢集的升級路徑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217

  [11] 程永軍,丁薇,劉昌衛,孫長宜. 遼寧產業叢集發展研究[J]. 中國工程諮詢.200705

  [12] 王葉峰. 產業叢集供應鏈風險管理透析--以浙江服裝產業為例[J]. 中國國情國力.201112

  [13] 王國躍,李海海. 我國裝備製造業產業叢集發展模式及對策[J]. 經濟縱橫.200812

  [14]李柏勳,黎繼子.叢集式供應鏈多週期隨機庫存系統模型與模擬[J].統計與決策,20072:134-136.

  [15]呂曉東.叢集式供應鏈協同模式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23:21-22.

  三

  [1]羅正齊.港口經濟學[M].上海:學院出版社,1991

  [2]汪旭東,杜麒棟.關於集裝箱港口群發展的思考[J].水運管理,1999,4:2~4

  [3]陳航,欒維新.港口和城市互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2

  [4]丁永健.港口治理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142

  [5]丁永健.港口治理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14一146

  [6]杜麒棟.中國港口年鑑2012[M],北京:中國港口雜誌社,2012:461M65.

  [7]黃大明,陳福星.港口經濟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8]陳淼,邵俊崗.國外港口群競爭合作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港口,2007,4:4749

  [9]侯玉梅,劉淨利.我國煤炭港口運輸狀況分析[J].企業導報,2011,15:106.

  [10]陳寧,胡良德.我國沿海港口城市臨港工業發展的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546^549

  [11]Avinash K. Dixit, Joseph E. Stiglitz.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Diversity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 287-308

  [12]Haezendonck,E., Notteboom,T.,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seq>orts[J]9 Mat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2002,29: 126-145

  [13]Hoare A G, British ports and their export hinterlands: A rapidly changing geography[J]. Geografiska Annaler, 1978,68B: 29-40

  [14]John R.M.Gordonk, Pui-Mun Lee, Henry C.Lucas Jr.,A resource-based view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t the port of Singapore[J],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14:69-8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