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反思總結

  百分率,是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最簡單的題型。那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反思應該怎麼寫比較好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反思,來欣賞一下吧。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反思一

  在喚起與生成上,首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的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怎麼求,如

  ①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百分之幾?②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百分之幾?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解決這類問題一定先弄清楚哪兩個數相比,哪個數是單位“1”,哪一個數與單位“1”相比。為學生學習新課解決數量關係稍複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接著改動②求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該如何求?讓學生先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然後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重點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是單位“1”。

  讓學生總結,像這樣的百分數問題有什麼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麼?

  使學生明確:這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剛才同學們提出的第①、②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這裡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必須先求出。

  然後再 改變問題:

  師:如果問題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又怎麼解決呢?6比5多1,5比6少1,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16.7%,那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就少16.7%呢?許多學生都回答是,我並不急於作判斷,而是讓學生接著思考討論,學生在討論中逐漸否定了自己的結論。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師:不同點是什麼?為什麼除數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和用分數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在教學中越來越發現小組交流討論的重要性,但在巡迴指導時,總是僅僅那幾個小組代表來發言,我試著讓其他成員回答問題時,有的還是不太清楚,回答的不是那麼的完善,我大膽的鼓勵他們以後多發言,儘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真正做到小組交流討論的實效,這也是今後應關注的地方。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反思二

  本節課的教學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發展。它是在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種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題,只是有一個數題目裡沒有直接給出來,需要根據題裡的條件先算出來。通過解答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提高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教學例題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我畫出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數量關係。通過“想”幫助學生弄清,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造林公頃數的百分之幾。和以往只滿足於讓學生學會書上介紹的方法不同,在列式解答後,我又提出“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他解法嗎?”引導學生用另外的方法解這道題:先求出實際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再把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看作“1”100%。那麼,用實際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減去100%,就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在此基礎上,我又提出“如果把例題中的問題改成‘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該怎樣解答”?以加強題目的變化。由於題目的問題改了,所以題目中以誰作單位“1”就有變化,解答方法也不同了。

  通過本課教學我發現其實教材中重點安排的第一種解法並不受學生歡迎。想想也是要讓學生很清晰地理解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少誰的百分之幾確實沒那麼容易。學生們選擇用第二種解法顯然要容易理解得多,以前的教學中只給學生提供了唯一的道路,沒有去思考其他出路,這種單一的教學其實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此路不通的情況下就束手無策了。

  《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書上的或教師事先欲設的答案作為評價的依據”。由此可見,其實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地犯著一些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錯誤,並且很有可能我們會為一些自己不認為的錯誤為榮,固守著不願有絲毫的改變。正是老師的這種固守讓課堂失去了靈性,讓學生的思維斷了翅膀。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反思三

  百分率知識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最簡單的題型。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率的實質是百分數意義的實際應用。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求“百分率”,知識點看似簡單,卻沒有什麼引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我只有聯絡生活實際,例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通過這些知識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回答問題有了一定的基礎,突破了重點,難點。

  教師教學的物件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學生看得見的出勤率、缺勤率、達標率、發芽率作基礎,讓自學書本。通過自學書本,學生髮現百分率的計算除了我們之前所用的算式外,還可以有不同的寫法,並能找到他們的聯絡與區別。看書後,讓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學生也就很容易從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去尋找有關百分率的例子。這一切都說明學生在學習百分率這一新知識之前,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並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教學時就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百分率時,我應該採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交流,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說生活中的百分率,說出它們的意義,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並且讓他們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知識,以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通過類比遷移,學生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