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演奏鋼琴時的正確坐姿

  坐姿是新手學習鋼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坐姿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彈奏的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演奏鋼琴正確的坐姿

  坐凳的1/2或1/3

  坐凳的深淺有講究,一般身體坐在琴登的1/2或1/3,以便必要時身體的重心可在琴登與腳之間移動。坐凳不能太深,否則軀幹會沒有雙腳的支撐,活動會失去穩定性。我們需要身體的重心前移,軀幹略向前傾,支撐點放在腳上,以便彈奏時需要時,移動重心,將重力運送於指尖。

  鋼琴鍵盤的中間點

  找到整個鍵盤的中間點,居中而坐,控制全域性。有鑰匙孔的鋼琴,鑰匙孔就是中間。沒鑰匙孔的,可將雙腳不偏不倚地直對鋼琴的兩個踏板,這時,雙腿如果沒有任何左右偏斜,就是坐在正中了。當然也可以以鋼琴的琴鍵為準,找到中央c到小字一組的e,這個位置為鍵盤的中間點。

  座位與鋼琴的距離

  調整座位與鋼琴的前後距離。上身坐直,用雙臂輕輕提起雙手並將其置於鋼琴鍵盤之上。上臂與前臂形成一個略微大於90度的鈍角,坐位與鋼琴琴鍵的距離就基本合適了。

  座位高低的調節

  座位的高低,要根據彈奏者的高矮來決定。原則是肘、前臂、手與鍵盤保持一個相同的水平高度,或略高於鍵盤。身高不夠的學生要應將琴凳墊高使到符合上面提到的原則。

  鋼琴演奏時的坐姿注意事項

  1調整座位與鋼琴的距離。上身坐直,用雙臂輕輕地提起雙手並將其置於鍵盤之上。這是如果肘部剛好被牽動到上身垂直線的胸前一方一點點,上臂與前臂形成一個略微大於90度的鈍角,座位與琴鍵的距離就基本合適了。 假如臂肘部前移過多,上臂與前臂的角度較多的大於90度,整治胳膊有點“抻直感”,就說明坐的遠了,應把琴凳朝鍵盤前移動一點。 相反,假如手置鍵盤之上時,肘部並未備牽移到前面,甚至還移到了上身垂直線的後面一點,造成胳膊的“窩曲感”,這表明坐的太靠近鍵盤,應把琴凳往後適度移動。

  2找到整個琴鍵的中間點。有鑰匙孔的鋼琴,鑰匙空就是中間。沒鑰匙,可將雙腳不偏不倚地直對兩個踏板,這時,雙腿如果沒有任何左右偏斜,就是坐在正中了。另外,還可在鍵盤上找中間點。88個鍵盤的中間點,在中央c右邊第一個e和f鍵之間;85個鍵盤的,則在中央c右邊的第一個降e上。找到中間點,居中而坐,控制全域性。

  3調整座位的高低。上身坐直,雙手置於鍵盤之上,這時,如果肘部略高於鍵盤的平面,做的高低,大致就合適了。但假如肘部高於鍵盤平面過多,胳膊好像有點“吊著”似的,手腕也不能自然放平,說明坐的位置高了,應把琴凳適當調低。相反,假如手指鍵盤之上時,肘部明顯低於鍵盤平面,說明坐的位置偏低了,應把琴凳適當調高。 以上講的都是一般的標準,其中,坐在中間點,對任何人都是同樣的要求,而座位的高低、前後,每個人不見得絕對完全一致,對自己而言,則應當有一個穩定的調整尺度。

  鋼琴彈和絃的正確方法

  1、手腕提高和下落時,其本身及與之相連的手掌和小臂都要放鬆,而彈奏的手指要挺立,有硬度。這樣,才能使彈奏力量充分下達、集中至手指。有些人彈和絃,手腕雖提高又落下,手腕和手掌、小臂也都放鬆,然手指也隨之鬆垮,這樣彈奏力量,就不能充分下達、集中至手指,而大多隨著手腕的下落散耗於空間,彈出的音也自然模糊不清。

  有人形象地比喻說:“這樣彈,力量沒多少彈到鍵盤上,大部分都散落到鍵盤下面的空間去了“。

  2、手腕於落下的一瞬間,尤要完全放鬆,並靠放鬆而產生的墮落力自然落下,而不要僵緊地硬壓下去。這樣彈出的音能既充實、又鬆弛;而且,即使所彈音量較強,手臂了不會很費力。

  3、要使彈奏力量全部下達、集中至手指,特別是指尖;而不應只部分下達,部分仍留於手掌、手腕或臂膊處。

  4、彈非強硬或非跳躍的一般和絃,手腕提高或下落時,彈奏的手尖要始終貼靠鍵面。換彈和絃時,指尖要提前到達並貼上所換和絃的鍵面再彈下。

  有些人彈一般和絃,下彈前,手指不貼鍵,鬆垮、散軟地從琴鍵上方甩彈下來,不像彈琴,而像拍琴,發出的音模糊紛亂,指頭拍擊鍵盤之雜音充斥其中。不定期有些人彈和絃,不彈前手指也不貼鍵,手指同手掌、手腕、臂膊形成一僵滯整體,一起笨重、遲頓地落下,不像在彈奏,而像在擺放,發出的音,又淺、又弱、又虛。

  5、手腕下落這瞬間有速緩之分。一般,所彈和絃愈響亮、強烈,手腕下落也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