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特色的重要性探討論文

  音樂作品總體上可分為聲樂、器樂、戲劇音樂***包括歌劇音樂、舞劇音樂、戲劇配樂等***三類。其中戲劇音樂的音樂部分也含在聲樂和器樂中,通常也分別併入聲樂和器樂中。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關於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特色的重要性相關探討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關於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特色的重要性全文如下:

  摘要:弘揚中國鋼琴民族特色對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鋼琴文化發源於西方,只有使其真正融入中國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才能做到“中西合璧”形成獨有的中國鋼琴文化特色。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歷經百年風雨,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及特點。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與和發展,中國鋼琴音樂將會湧現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走向世界。

  關鍵字:中國鋼琴音樂民族特色鋼琴傳播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03-0164-01

  一 繼承發展中國鋼琴音樂,弘揚中國鋼琴音樂風格。

  1,中國鋼琴音樂需要中國鋼琴民族特色得以繼承和鞏固。

  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何其博大精深,我國民族音樂更是世界音樂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五千年的華夏大地,孕育出了多少豐富多彩獨具風騷的音樂文化,無論是民族器樂,還是各地民歌、古曲,都是燦爛的古老中華文明的縮影。它們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現著中華文明的美麗風采。民族音樂對本土人民來說無疑是最親切的語言之一,當然也就最能引起共鳴和感動;對於非本土人民,民族音樂則是可以探索和想象的新旅程,也是開扁思想與靈感空間的鑰匙。她在向世人展示其無限魅力的同時,又顯示出了不可逆轉的個性因素。而鋼琴,這一純粹的西方文化產物,有著幾百年豐厚的歷史積澱,並與西方審美完美的結合,堪稱西方樂器的典範。正因如此,鋼琴太適於表現西方的文化精神,所以必然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和審美有著許多看似背道而馳的地方。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標準甚至與鋼琴典型的音響表現都是對立的。雖然鋼琴的效能和表現力是根植於西方音樂思維的,但是它具備轉調方便,音域寬廣,音色豐富等優點以及發達的多聲化思維。這種自身的極強可塑性與相容性又使其成為全球性的樂器,世界任何一個民族幾乎都能將自己的音樂文化與鋼琴這一神奇的樂器結合起來。“鋼琴,這樣一種西洋樂器,從民族性的音韻提煉精華通過鋼琴音響加以發揮,無疑是超越了傳統民族音樂的範疇,且提升至更為藝術化及國際化的領域。然而,民族風味鋼琴曲獨有其民族音樂元素,具有強烈的個性,並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珍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的傳統音樂通過鋼琴得以發揚並得到了新的發展。”

  2,中國的鋼琴音樂需要中國鋼琴民族特色得以推廣和弘揚。

  經過幾代鋼琴藝術家的不斷探求,我國逐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體系。中國鋼琴的結構、音樂表現意境、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構成了獨特的中國鋼琴音樂風格。趙曉生先生稱這一系列不同於西方鋼琴文化表述方式與話語環境的中國鋼琴文化表述方式與話語環境,具有中國文化特徵的鋼琴語彙為“中國鋼琴語境”。這種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結合,不僅促進的兩者的共同繁榮,更為音樂的發展方向開拓了了很多新的思路。鋼琴在中國的發展正應了那句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迄今為止,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國內和國外佔的分量還是相對較少,我國學生和演奏家演奏都以西方鋼琴曲為主,對中國鋼琴曲的瞭解和關注則要差很多。另一方面,中國鋼琴曲的創作與發達的西方鋼琴曲相比,普遍創作比較簡單,對於一些複雜的技法運用還不能得心應手,而且仍然缺乏有深度的大型作品。同時,最基礎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教材也是極度匱乏。鋼琴音樂在我國已經發展了近百年了,而我們卻沒有一套拿得出手的成體系、有影響的中國鋼琴教材。尤其是入門、初級的教材,它解決的不僅是中國鋼琴曲彈奏技術的問題,更是在觀念上培養和樹立“中國鋼琴音樂”的旗幟。

  還有,對於現代作曲技法創作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一定的美學標準,作品良莠不齊。在今後的中國鋼琴音樂發展道路上,我們應重點提升對本民族鋼琴文化的重視程度,既要看到數十年來取得的成績,又要認清依然存在的種種弊端。“在教學和演奏方面,除增加中國鋼琴作品的份量,還要加深對作品精神內涵的理解:在創作方面,力求把握好技術與藝術的關係,在完善技術水平的同時融入民族藝術的血液,正確取捨精華與糟粕,追求突破與創新。中國鋼琴音樂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無比美好的前景,發展她、發揚她,還有待我們不斷地追求和努力。”

  二 培養中自民族化鋼琴人才,建立中國鋼琴學派

  中國鋼琴文化是中西文化“珠聯璧合”,西方文化“洋為中用”的成功典範。雖然鋼琴這一西方音樂文化代表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交流碰撞之路充滿了曲折,“中西關西”問題在國內學術界依然爭論不止,但鋼琴在中國發展已是必然,這對鋼琴藝術,對中國音樂,都是有極大益處的。鋼琴藝術發展至今,日日呈現出國際化、民族化的趨勢。極大限度的汲取世界各地音樂文化***地域性的民俗內容、歷史人文背景等***的精華,是對鋼琴音樂自身的豐富和擴充。反過來,民族音樂也多了一個發展、進化、汲取養分的載體和渠道。兩者雙贏的有機結合,叉會誕生一種新的音樂文化內容,提供新的音樂審美視角。中國鋼琴音樂以民族音樂為根基的方向,與來自民間源於生活的民族民間音樂親密結合的實踐無疑是成功的。幾十年發展的經驗證明,中國鋼琴音樂已是鋼琴藝術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新風格。多樣的民族文化使得我們有無可限量的發展空間。近幾十年來,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演奏和教學可謂欣欣向榮,但也有有美中不足,甚至令人擔憂的地方。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得靈魂。是科學技術社會進步的母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心聲。任何一個時代的發展,都必然伴隨著人文創新的引導,伴隨著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成熟與昇華。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必須要有先進的文化領航。而音樂文化是表現人類情感的最高形式,是人類精神昇華的重要力量;音樂像是鋪在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沁人心脾,清新芳香。它點綴著人們幸福的生活,寄託者人們美好得理想,激勵著人們積極的生活和創業精神。所謂“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鋼琴作為傳播西方音樂文化的重要“使者”,有著其他音樂形式所沒有的、無可比擬的獨特音樂表現力。它有著廣闊的音樂,豐富的音色和令人應接不暇的演奏技巧,即使和一個大型管絃樂隊比較也斯毫不遜色。而且鋼琴的應用範圍極其廣泛,文獻資料浩瀚如海,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已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鋼琴身為“樂器之王”,在中國一百多年的旅途過程中中已與中國傳統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獨特的、中西相容的中國鋼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