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論文

  歌曲藝術屬於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歌曲的體裁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歌唱藝術的發展而不斷拓寬範圍。目前,一般認為,歌曲作品的體裁大致可分為民歌、藝術歌曲、群眾歌曲、民歌改編曲、秧歌劇、影視歌曲、歌劇、清唱劇、音樂劇等種類。音樂作品分為歌曲和器樂曲兩大類,有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之分。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全文如下:

  【內容摘要】鋼琴作為一種西洋樂器,逐漸融入了我們的精神和生活中,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經過發展,也有了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很多鋼琴音樂作品以其新穎和民族化的特色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充分表達了民族化的思想和精神。文章主要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國音樂作品 鋼琴音樂作品 民族特色 民族化

  近年來,隨著藝術教育的普及,鋼琴逐漸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並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而在鋼琴傳入中國之後,中國的鋼琴作品同時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其通過在節奏、旋律以及音色和曲式上融入民族化的風格,逐漸地以民族特徵受到中外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中國鋼琴作品的美也正是體現在民族化上,中國民族音樂、民間傳統技法以及傳統音樂文化都是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化的重要音樂元素和創造源泉。

  一、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民歌、古曲、戲曲的運用

  中國優秀的作曲家充分挖掘並利用中國傳統民間音樂,不僅發展了音樂的民族化,給民族音樂賦予了新的內涵與精髓,也為凝聚民族力量、推動社會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由中國傳統民間音樂改編而成的鋼琴音樂,不僅在音樂素材上與傳統音樂極為貼近,而且在音樂結構上也採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編曲方式,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王建中的《軍民大生產》就是由同名歌曲改編而來,其創作原型是隴東民歌《推炒麵》;《山丹丹開花紅豔豔》也改編自同名歌曲,其創作原型是陝北民歌《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與《女孩擔水》;周廣仁的《陝北民歌主題變奏曲》改編自陝北民歌《三十里鋪》。後期不少備受好評的鋼琴音樂如《蘭花花》《正月新春》《解放區的天》等都是以陝北民歌為創作素材,劉莊的《鋼琴變奏曲》、尚德義的《喜豐年》、崔世光的《山東民俗組曲》等都是以東北民歌為創作基調。這些根據多地民風民俗改編而成的鋼琴音樂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作品的原貌,在延續中國傳統音樂的基礎上也賦予了這些音樂新的含義。

  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民族樂器音色的運用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既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東西方音樂技法的融合,在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通過民族化的語言風格塑造了很多個性鮮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形象,給人們以特殊的藝術享受。中國民族樂器發展的歷史悠久,種類也很多,不同的樂器具有不同的演奏技法和音色,可以描繪出不同的民族化的特殊音色,將這些民族樂器中的特殊音色融入到中國鋼琴作品中,能夠產生讓人熟悉而特殊的藝術感染力。作曲家通過鋼琴這一藝術表現形式,向世界推介了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音樂作品,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獨特藝術魅力。

  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是以長達幾千年的音樂沉澱為基礎,創作者對中國民間樂器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後來對傳統樂器的模仿逐漸成為了鋼琴音樂創作的重要手段。中國鋼琴音樂作曲家利用各種不同的手段模仿彈撥樂器、吹拉樂器、打擊樂器的音色,使得鋼琴音樂擁有了中國民間音樂的韻味與意境。《梅花三弄》《陽關三疊》就是模仿的彈撥樂器,作曲家通過鋼琴不同的表現手法在鋼琴音樂中再現了古琴聲,曲中分別用鋼琴的琵音、依音和旋模仿古琴的單散音、滾拂散音、復散音,在音樂中聽眾可以感受到古琴帶來的空曠之感;《冀北笛音》則是模仿的吹拉樂器,創作者同樣通過鋼琴不同的演奏手段再現笛子的各種聲音特點,通過鋼琴的各種裝飾音來模擬笛聲的顫音、滑音、花舌音等,在鋼琴音樂中,聽眾可以品味到笛子所創造的縹緲悠遠之感;黎英海的《夕陽簫鼓》綜合性模仿較為顯著,在這首鋼琴音樂中聽眾可以聽出簫、古琴、琵琶、古箏等各種民族樂器的聲音,簫聲的悠遠綿延、古箏樂的清晰圓潤、琵琶聲的慷慨激昂等都通過鋼琴不同的演奏手法完好地展現出來。對中國民間音樂的模仿不僅使鋼琴音樂有了不同的韻味與意境,同樣對中國民間樂器的傳播也做出了不小貢獻。如儲望華的《翻身的日子》,在這首鋼琴改編曲中,在高音區的部分通過小二度和音的短暫延續,生動而形象地模仿了板胡滑指技法,明顯地展現出了板胡滑音的特色,同時以三度疊加的小二度與之呼應,充滿了濃郁的北方特色。

  三、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民族化的旋律與和聲的運用

  中國鋼琴音樂旋律的調式大都採用民族五聲調式,就如黎英海的《藍花花》《採茶撲蝶》《三十里鋪》《嘎達林海》《繡荷包》等,這些鋼琴音樂在旋律上多次用了轉調,並且融入了許多地區的音樂元素,使作品的民族化氛圍更加濃烈。中國審美講究中庸,追求神似,就如中國的水墨畫一樣,追求意境深遠。中國鋼琴音樂就繼承了這一審美理念,創作者內心的激昂在那線條旋律中表現得一覽無餘。黎英海的《夕陽簫鼓》中有一段就是用連綿起伏的大樂句線條來表現月夜的美麗,其中的伴奏選用弱音,由此同大樂句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朦朧、縹緲的氛圍,更加凸顯了夜色的美妙。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大都選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作曲者傳承了中國審美中以清麗色調錶現激昂情感的思想,刻畫出一幅幅生動的自然景觀。

  四、結語

  音樂作品的產生都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音樂文化的交流也逐漸頻繁起來,很多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鋼琴音樂作品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豐富了世界鋼琴的曲庫。

  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化是中國鋼琴作品獨具的特色,是與西方鋼琴音樂創作最本質的區別,與此同時,這也是實現中國藝術特色化的重要動力和源泉。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向世界展現中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而現今,我國有很多鋼琴音樂作品都是對西方現代科技的模仿和加工,忽略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中國元素在鋼琴作品當中的創造,因此,我們需要將西方鋼琴藝術的先進之處汲取過來,與中國鋼琴作品相融合,呈現出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特點的鋼琴藝術作品。綜上所述,中國鋼琴作品要想長久流傳並充分體現出它的美,就必須以體現中國民族特色為主、借鑑西方先進技術為輔來進行創作,通過先進的技術來表現我國民族化的音樂。

  參考文獻:

  [1]胡曈曈.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6***.

  [2]許曉薇.中國鋼琴曲民族性音樂元素探究[J].藝術教育,2010***10***.

  [3]沈濱凱.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視野[J].音樂探索,2009***1***.

  [4]魏玲,魏欣.鋼琴音樂民族化的美學意義[J].中國音樂,2007***1***.

  [5]葉健.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音色探析[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6***.

  [6]趙靜,葉亞楠.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發展及其風格特點[J].大眾文藝***理論***,2008***9***.

  作者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