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安全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對醫療護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患者及家屬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安全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實踐思路

  【摘要】目的:探討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實施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的效果。方法:對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間在我校學習的80名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我們將這80名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0名學生。在這兩組學生學習護理技術期間,我校使用常規教學法對對照組學生進行教學,對觀察組學生在進行常規教學方法與對照組學生相同的基礎上,使用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學結束後,比較兩組學生護理技術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結果: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均明顯高於對照組學生,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實施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此教學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教學;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效果

  護理學專業是醫學院校的主要專業之一。每一個合格的護士在走上護理崗位之前,都要在醫學院校進行系統的護理技術學習[1]。過去,護理學專業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護理教學的過程中,多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該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護理技術理論和操作技能,但無法使學生認識到護理工作在臨床上的重要性,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普遍不高[2]。近年來,隨著臨床上對護理安全的逐漸重視,各醫學院校也在護理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了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為了進一步研究在護理教學過程中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的效果,我們對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間在我校學習的80名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物件為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間在我校學習的80名護理專業學生。我們將這80名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0名學生。在觀察組學生中,有男性學生2名,女性學生38名。他們的年齡在17~2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1±1.6歲。在對照組學生中,有男性學生1名,女性學生39名。他們的年齡在18~2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3±1.4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在這兩組學生學習護理技術期間,我校使用常規教學法對對照組學生進行教學。進行常規教學法的方法是:由教師在課堂上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然後在護理操作課上將操作技能傳授給學生,並定期組織學生到臨床上觀摩和參與實際護理操作。我校對觀察組學生在進行常規教學方法與對照組學生相同的基礎上,使用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進行教學。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教學的方法是:①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護理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對每一項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詳細的說明,然後要求學生認真記錄,並對學生的記錄情況進行抽查。②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護理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向其講解有關護理安全的法律和法規,以便使學生對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有充分的認識。③教師可通過網路大量地收集有關護理安全的案例,並在向學生傳授護理知識的過程中將這些案例一一展示出來,以便使學生形象地記住各種護理操作中存在的風險[3]。④在上護理操作課時,教師可在學生進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故意為其製造一些護理風險,以便提高其應對護理風險的能力。⑤在上臨床觀摩課時,教師可根據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提問,並及時糾正學生錯誤解決護理風險的方法。

  1.3觀察指標

  教學結束後,觀察並記錄兩組學生護理技術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其中,學生每科成績的總分為100分。學生每科成績的得分越高,說明其對該科知識掌握的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我們使用SPSS16.0軟體包對本次實驗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採用χ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分別為92.2±4.6分和94.5±3.5分。對照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分別為80.7±7.9分和82.1±6.2分。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均明顯高於對照組學生,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常規教學的基礎上接受護理安全教育教學的觀察組學生其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均明顯高於只接受常規教學的對照組學生。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4]。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實施護理安全教育教學法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此教學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烏蘭圖雅.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護理安全教育的應用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212-212,213.

  [2]牟靜.帶教老師護理安全認知現狀及其對實習護生護理安全行為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2.

  [3]盧秋雲,黃健桃.實習初期護生的臨床帶教方法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1:158-159.

  [4]LesoskyM,McGeerA,SimorA,GreenK,LowDE,RaboudJ..

  二: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目前我國中老年人群中出現心血管類疾病的機率越來越高,這對於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

  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國中老年人群中出現心血管類疾病的機率越來越高,這對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目前我國相關醫療結構在心血管累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較多,這對相關治療工作的開展造成了阻礙。因此加強安全管理措施在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的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安全管理措施的採取對於護理效果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11月心血管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物件。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72~33歲,平均年齡58歲。隨機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方法,研究組在傳統護理方法基礎上加以安全管理措施。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為了更好的探究出安全管理措施的實施對於護理效果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對於對照組和研究組採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在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採用傳統的護理方法,在對研究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要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之上加以安全管理措施的採取,具體的安全管理措施應該包括對護理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對病人安全用藥的指導、對護理人員辨別護理風險能力的提升等。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資料採用統計學軟體SPSS11.0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護理事故的患者15例25%,對於護理過程十分滿意的患者10例16.7%,對護理過程比較滿意的患者20例33.3%,對護理過程不滿意的患者30例50%。研究組中出現護理事故的患者4例6.7%,對於護理過程十分滿意的患者32例53.3%,對於護理過程比較滿意的患者24例40%,對於護理過程不滿意的患者4例6.7%。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目前我國中老年人群中出現心血管類疾病的機率越來越高,這對於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在心血管類疾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安全因素,這對於相關治療活動的進一步開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在心血管內科的護理過程中必須加強相關安全管理措施的採取,為患者的康復奠定基礎。安全管理措施的採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用藥安全以及護理安全作出保證,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能夠滿足於心腦血管內科的護理要求,醫院可以定期對心血管內科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儘可能的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行提升,讓其能夠獨立的面對在護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另外,護理人員要在患者入院之間,對其病情進行了解,從而能夠為其相關護理措施的採取創造條件。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護理安全,相關的護理人員也應該加強對環境安全的管理,儘可能規避可能造成患者安全事故的風險因素,為患者的康復與治療能夠在相對比較安全的環境內進行。安全管理措施的採取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危險的可能性,這對於提升相關的療效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相關安全管理措施的採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對於護理的滿意程度得以提升,這對於緩解現在較為緊張的醫患關係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人員必須加強對其的重視,為患者治療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護理安全措施的制定與採取將會直接對患者的療效造成影響,安全措施的實施能夠最大程度上使得護理過程中出現事故的機率得以降低,為患者康復工作的進行創作條件。

  參考文獻

  1、建立護理安全管理監控網路的探討席淑華,周立,張曉萍中華護理雜誌2004-03-05

  2、從護理角度看病人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吳欣娟;賈朝霞;護理管理雜誌200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