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飼養中蜂基本方法有哪些

  中蜂的種植需要一定的方法與技術,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養好中蜂?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中蜂飼養技術,一起來看看。

  中蜂飼養技術

  中蜂蜂箱的準備 筆者曾使用過10框、14框、高窄式、從化式等蜂箱飼養中蜂,感覺到高窄式使用起來不太方便,產蜜量也不高;10框和14框箱適於飼養強群,產蜜量較高;從化式箱也不錯,特別適宜於中小群的繁殖。目前推廣的中蜂10框蜂箱國標箱在心寸上作了一些改進,我認為更趨於合理,既增加了取蜜量又合乎中蜂愛結團的特性;飼養中蜂的蜂友不妨彩這一種蜂箱。 中蜂蜂箱的製作要講究密封;不要開底窗;轉地的蜂箱可用鋼絲鋸挖前後窗,挖出的木板補回原處,並用活頁連線。巢門要開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動巢門,能隨時調節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蠟蛾蠟螟的成蟲。中蜂抗巢蟲蠟螟的幼蟲能力較弱,箱底和四周縫隙要用牛糞、石灰加桐油補牢,以便清掃和防止巢蟲滋生,箱身四周要釘上木條。

  選擇培育優良品種 要養好中蜂,首先要在選育蜂種上下功夫。中蜂種性複雜,要選擇採集力、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蜂種進行育種,。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種,實行優化。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中蜂從蜂王和工蜂的體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類:

  1 紅色種:蜂王腹節有明顯暗紅色環或或桔紅色環,俗稱:馬鞭王。工蜂體色黃色,幼蜂淺黃色並顯得蒼白。紅色種王產子率極強,能維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溫和;缺點是抗病、抗蟎的能力較差,可擇優作為親本雜交的素材。

  2 褐色種: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黃色,蜂王產子玄高,蜂群採集力、抗病蟲害力都很強。優良的褐色種王碼電腦公司軟體中心腹節層次明顯、舉止安祥,工蜂護脾能力強,受輕微振動能很快安靜下來,是中蜂首選的育種素材。

  3 麻色種:蜂王和工蜂體形較大,腹節有明顯寬黑色環與淺區映照成麻色,蜂王產子率高,工蜂採集力較強。

  4 黑色種:蜂王和工蜂均較黑,腹部有烏色斑黑色種群大都畏光,愛分群,對外界反應強烈,屬野生習性最強的一個品種,我把它淘汰不用。 中蜂選育良種是一項細緻、長期的工作,可多項選擇、重點培育、不斷篩選和優化,發現特別優秀的蜂群,要保留老王。採用雜交的方式,儘快獲得大批優質蜂王,同時,也可採用在非分蜂季節培育交替王,削弱蜂群的分蜂性,從而培育較大群勢的蜂群。

  中蜂蜂場的選擇和放置 中蜂蜂場要選擇安靜、背風向陽、乾燥的地方,而且要臨近清潔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樁支撐,高度不低於0.5m,蜂箱上面常年蓋杉樹皮等覆蓋物防晒,儘量避免外界氣溫對蜂巢的影響;夏季更要做好防晒工作,將蜂箱放在有樹蔭的地方搭棚遮蔭。

  蜂群的管理 中蜂的管理要根據群勢、蜜源、氣候等條件作相應調整,只要抓住關鍵,就能達到輕鬆愉快的管理效果。 我把管理中蜂歸納為6個字:兩緊、兩面三刀鬆、兩少。 "兩緊"是從晚秋到早春緊縮蜂巢,使蜂多天脾,加強蜂群的保溫護子能力;越夏期間,抽出多作巢脾使蜂略多於脾,這樣蜂群能更好地護脾,防止巢蟲侵害。 "兩鬆"是從油菜到板栗花期,適時造脾、擴大蜂巢,使蜂脾相稱,並適時培育新生王和分群。在烏桕花期要利用花戎長、流蜜湧的特點,前期限抓緊造脾、加快繁殖,抓緊培育交替王,換下老王和舊劣巢脾,為蜂場安全越夏,迎接秋季山桂花蜜源作準備。 "兩少"是平時無事烽開箱,越夏和越冬期也儘量少開箱,只作箱外觀察和貼聽箱內動靜,以此來判斷蜂群是否正常。 我曾試用過橫臥式、高窄式蜂箱和標準箱加繼箱,在流蜜期飼養強群取蜜,但按單脾產量不如5~6脾群的產量高。中蜂保持6脾左右的群勢較容易控制分蜂熱,採集效果好,也好管理。

  中蜂取蜜的技巧 中蜂取蜜要考慮3個方面:一是保證蜂王和蜂群的安全,二是儘量不影響蜂群採集工作,三是保持蜂群的發展勢頭,切忌殺雞取卵。我在取蜜時,一般情況下,有蜂王的脾和幼蟲脾堅決不取。 取蜜的時間也要根據蜜源在1d天之中的流蜜時間及其它條件來決定.如在油菜、紫雲英和秋桂等蜜源,我都儘量選擇在傍晚取蜜,這樣不僅可以少影響蜂群的採集工作,而且蜂群在晚上有充足的時間整理蜂巢,第2天出勤會更積極;在烏桕花期,我則選擇清晨和中午蜂性較溫和的時候取蜜,以防凍傷子脾,另外,每年要留足一批優質巢脾,在流蜜盛期插入子脾中,能顯著提高每群的產量。 在流蜜開始時,適當拉寬框距,讓蜂群加厚巢脾,以增加每脾的載蜜月量,這是提高警惕產量的手段之一。 中蜂取蜜要慎防盜蜂,發現有盜蜂時,取蜜要移到室內或帳篷內進行,抖蜂后,巢箱和裝取密脾的蜂箱都要用覆布和大蓋蓋好,防止因起盜造成損失。 取蜜要做到輕、快、穩,在蜜源的早中期勤取,後期少取或不取,以留足飼料;飼料不足的要在蜜源結束前補足。 蜜的濃度與取蜜時空氣溼度有關,切不可為了取全封蓋蜜而錯過了花期。一般當兩上角封花蓋時即可取蜜,如蜜汁太稀可留在陰雨天或蜜源較少時的晚上飼餵給蜂群作再加工。 蜜源結束前,要及時抽出多餘的巢脾,留下好的用硫磺燻蒸儲存,舊劣脾堅決化蠟。

  中蜂的病蟲害防治 中蜂最常見的疾病有歐洲幼蟲病、囊狀幼蟲病和爬蜂病。

  中蜂飼養技巧

  年年換王

  中蜂群繁殖得快與慢和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蜂王的好壞。年輕健壯的中蜂王,既有很強的產卵力,又會迅速發展群勢,還能維持大群。而且工蜂的產集力也強,出勤積極,不易產生分蜂熱,產量較高。因此,飼養好中蜂應做到:新王產蜜,強群育王,早養王,早分蜂。換王和培育新王最好搶在出現分蜂熱之前較為適宜

  培育強群

  強群是高產的基礎,而弱小的蜂群是低產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堅持常年飼養強群,才能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並抵禦病蟲害的侵襲,安全越夏渡秋。一般來說,在流蜜期,中蜂應有6-7脾足蜂的群勢,豐收就有把握。培育強群除了有優質的蜂王外,還要控制好分蜂熱,採取雙王群或繼箱飼養,保持群內飼料充足,適時獎勵飼餵。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蜂群的產集力和繁殖速度,使蜂群由弱變強,經常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

  飼料充足

  飼料,包括蜂蜜或糖漿和花粉,是蜜蜂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條件下才能維持強大群勢。中蜂對飼料的反應更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內又無貯存,就會導致蜂群情緒不安、拋棄幼蟲、蜂王停產,甚至產生盜蜂和飛逃。這一情況在缺粉時更為突出。“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對於蜂群的重要性。因此,飼養中蜂者必須遵循“該取則取,該喂則喂“的基本原則,除收蜜季節外,一般時期都要保持巢內有封蓋貯蜜,而且,在中蜂繁殖期當群內花粉不足時,應特別注意補給足量的花粉

  勤修新脾

  中蜂對自己的生活埸所十分講究,突出表現在它愛新脾,厭舊脾的特點。新脾房眼大,蠟質新鮮,中蜂王特別喜歡在新脾上產卵,而且繁殖快,培養出來的工蜂身體健壯,採集力強,群內不易發生巢蟲。因此,飼養中蜂必須在每年抓住有利時機,多造新脾和採用新巢脾,淘汰舊巢脾。尤其在春季繁殖期和流蜜盛期以及分蜂后期,應及時造脾

  蜂群集結

  中蜂喜歡密集,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蜂脾相稱或蜂多於脾,以利蜜蜂護脾,防禦巢蟲,囊狀幼蟲等敵害和病害的侵犯,也有利於保溫和保溼。實踐證明,在流蜜期密叢集勢,能促使貯蜜快、成熟早、產量高;越冬密叢集勢,可減少飼料消耗量,安全過冬;渡夏期密叢集勢,能夠防止蜂群早衰和病蟲害的侵入

  安全越夏

  越夏是我省飼養中蜂的難關。夏季氣候炎熱,最高氣溫常達38℃以上,而每年7、8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乾旱天氣,有的地區,當夏季主要蜜源過後,有一個月左右的蜜粉源稀少期,蜂王產卵下降甚至停產,敵害增多。因此,有“甯越三冬,不度一夏”之說。如果管理不當,容易造成群勢削弱和逃亡,給生產帶來損失。所以,要安全越夏,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還需要注意遮蔭降溫、喂水防旱、適時擴巢、嚴防敵害、防盜控逃和保持蜂群安靜

  科學渡秋

  中蜂群在秋季管理中應以“精、勤、足、革、打五字作為科學渡秋措施。精:就是精心細緻管理。要使蜂群安靜舒適,尤其是子脾秩序、蜂路等搞好之後固定下來,不要隨意調動位置。勤:勤於箱外觀察。中蜂在秋季管理中,僅量少開箱檢查,多在巢門觀察就可判斷本群的內在有無王存在,群勢強弱,溫溼度變化,是否缺蜜,病蟲害等情況,及時、準確和快速解決蜂群存在的相關問題。足:群體必須是蜂足,5框蜂有6框蜂勢以上;巢脾糖足,每脾蜂最少貯蜜500g以上;溫度足,蜂群保持相應的溫溼度,蜂脾不顯乾燥。革:大搞技術革新,大膽採用地洞飼養中蜂,打破渡秋縮蜂的論調。打:凡是山上的野胡蜂、黃蜂,都是中蜂的天敵,它不僅捕食蜜蜂,還佔領此季稀少的蜜源

  防治病蟲害

  防治蜂群病、蟲害,是養中蜂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因此,養中蜂就得把蜂病、蟲害的防治列於著位,並堅持做到“治早、治小、治了”,確保蜂群的健壯發展。

  中蜂飼養要點

  1.蜂群排洩到開繁日一般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凍蜂”,讓蜜蜂解團,以減少活動。這段時間還是以關王為好,能有效的控制蜂王產卵。

  2.適時排洩,蜜蜂排洩對天氣的要求是:最好是風和日麗的天氣,最高氣溫6度以上;陰天,最高氣溫14度以上。越冬良好的蜂群排洩時間儘量往後推遲,這樣在下個回暖期,氣溫一般會更高和穩定,能減少蜜蜂傷亡;越冬不好,有下痢和有下痢傾向的及傷熱蜂群,排洩時間應儘量提前,以避免下痢造成的損失。不要在蜜蜂飛翔踴躍時檢查蜂群和換箱,以免偏集。停飛後,速查巢門,如果有蜂亂爬,且發訊號,是蜂王損失的表現,應及時紀錄。快速檢查蜂群內的貯蜜量,蜜多的和蜜少的都要紀錄,蜜少群立即從蜜多群調入一張蜜脾。以防天氣變壞,不能調入而餓死蜂群。

  3.天氣轉暖,每5天能有一個安全飛翔日就應開繁了。放王繁殖後,要保證蜜、粉、水充足。喂水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巢門飼餵器,它既能保證蜂群有充足的飲水,又不使蜂箱內過於潮溼。不開箱、不散熱量。不驚擾蜂群。喂水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被忽視,應引起廣大養蜂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4.開繁後保溫要恰當。僅給蜂箱上下保溫,蜂箱前後左右都不保溫。輕保溫的目的是減少蜜蜂的活動,在外界沒有蜜粉源之前,蜜蜂大量活動只能減少蜜蜂壽命和多消耗飼料,所以,要儘量“控飛”。給巢門遮蔭,在南方可以將巢門朝向東北方向。

  5.不留上蜂路。覆布直接壓在框樑上,草簾再壓在覆布上,這樣可節省大量蜂蜜;熱量損失也少;檢查蜂群也比較方便。

  6.幼蟲沒封蓋前,要徹底治蜂滿。此時消滅一隻蜂蟎等於秋後百隻蜂滿。

  7.在早春,蜂群的發展速度與蜜蜂的飛翔率呈負相關,即飛翔時間越多,蜜蜂壽命越短。所以,第一代子不獎飼,不然,天冷時,有很多蜂飛出被凍死。氣溫穩定後,外界有適量蜜粉源時,才開始獎飼。

  8.注重蜂蟲關係。越冬蜂交替前,蜂蟲比為7:1,越冬蜂交替後,蜂蟲比為4:1。

  9.早春應用暖蜂路。以5脾蜂為例蜂巢佈置如下:巢門口留在蜂箱一側,正對這巢門口這張脾為冷邊脾,這張冷邊脾應為粉脾,向內依次為蜜脾、少蜜脾、草隔板只有前蜂路、大蜜脾冷區。

  10.產卵脾要用優質巢脾,最好是“一年脾”,加入蜂箱前要割淺。既能得到蜂蠟又有利於蜂王產卵。

  11.合理擴巢。越冬蜂交替前,一般不擴大蜂巢,越冬蜂交替後,隨著蜂數的增加,就要適時的擴大蜂巢了。每三天檢查一次冷邊脾,冷邊脾產上卵時,應調做暖邊脾,原位加一張少蜜脾做冷邊脾,冷邊脾一面產上卵時,表明蜂群已能維持這樣多的脾了,不論另一面是否產卵都應調做暖邊脾,原位再加空脾產卵,加脾的順序是:冷邊脾、暖邊脾、邊二脾。


猜你感興趣:

1.中蜂飼養技術視訊

2.中蜂科學飼養的方法

3.中蜂飼養的方法

4.中蜂飼養管理技術

5.中華蜜蜂飼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