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田間的管理方法要點

  棉花田間管理好,棉花生長保護傘,怎樣做才好,關鍵在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棉花田間的管理要點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棉花田間的管理要點

  花鈴期棉花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①由於封行後田間通透性差,光照受到影響,因而光合作用效果下降,同時,根系氧氣不足,影響根的生長髮育;

  ②棉鈴蟲、紅蜘蛛等害蟲為害嚴重。由於此期棉鈴殼裡由質狀,棉鈴幼嫩多汁,因而易受蟲害;

  ③容易發病造成落蕾落鈴。若雨水過多,則結桃不利,且容易發生病害,造成爛鈴、黑鈴;若天氣乾旱,則影響受精,容易產生大量落鈴;

  ④對肥水繁感,肥水過足容易出現瘋長;肥水不足則容易造成大量蕾鈴脫落,出現早衰,影響棉花的產量和質量。

  田間管理要點:

  ①抗旱排澇,搞好排泡系統,避免乾旱或洪澇影響棉花生長;

  ②合理施肥,滿足水肥需要,使植株生長健壯並防止瘋長;

  ③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洽棉鈴蟲、紅蜘蛛等害蟲及各種病菌引起的病客及生理性病害,避免因病蟲害造成大量落蕾落鈴;

  ④摘心整枝,避免營養浪費,適度控制封行,增強田間通風邀氣性;

  ⑤噴施葉面肥,如棉花特效噴施室,能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強根系活力,提高現蕾、開花、成鈴速度,縮短蕾期和鈴期,減少蕾鈴脫落,實現增蕾、保鈴,防止旱衰和晚熟,提高棉花產量和品質。

  棉花苗期防病殺菌劑的慎用

  棉花苗期在遇到低溫陰雨的天氣時,易受病菌侵害,造成死苗僵苗,特別是炭疽病和黃枯萎病的危害,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所以,棉苗的防病治病工作不容忽視。

  1、殺菌劑有兩種型別,在選擇使用殺菌劑時,要弄清殺菌劑的性質。預防植物發病的殺菌劑又稱保護劑,如波爾多液、代森錳鋅、多菌靈等;在植物發病後施藥,用以殺滅或抑制侵入植物體內的病原菌的藥劑,又稱治療劑,在發病初期施用效果較好,如抗枯寧、菌無菌、保治達等複合型殺菌劑。

  2、殺菌劑應在上午8~9時,下午4時後噴藥。在烈日高溫下噴藥,不利作物吸收,藥劑易分解、蒸發快。

  3、殺菌劑不能與鹼性農藥混用。不能隨意加大或減少使用量。藥劑應隨配隨用。

  4、殺菌劑多為粉劑、乳劑和膠懸劑,在施用前一定要稀釋溶開,先放藥,後兌水,再用棍棒攪拌。與其它農藥混用時,也應先稀釋殺菌劑後混入農藥。

  5、使用殺菌劑噴霧的間隔期為7~10天噴一次。對粘附性不強、內吸性差的藥劑,噴藥3小時後遇雨,雨後須重噴。

  6、儘快使病株棉苗恢復生長,短期內病株葉片由黃轉綠,健壯生長。在防治病害的同時,增強病苗的抗逆性,可噴施含多種微量無素的調節劑***葉面肥***進行調節。

  棉花吐絮管理抓四巧

  1、巧抓肥水促養分運轉。一是根外追肥。對於葉片過早失綠,出現脫肥早衰的棉田,每畝用1%~2%尿素溶液50~6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對生長過旺表現貪青晚熟的棉田,可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3%的過磷酸鈣浸化液,促進養分運轉,有利提高吐絮。二是防止秋旱。

  2、巧整枝、推株促成熟。受氣溫的限制,一般“立秋”後現的蕾和白露後的花,都是無效的。應及時去掉棉株新生的幼嫩部分,不僅節約了養分,還能夠減輕四代棉鈴蟲的危害。鬱閉嚴重的棉田,由於通風不良,可在3~5片棉葉保一個棉鈴的前提下,打掉部分多餘的老葉。也可進行推株並壟,即將相鄰的兩行棉株並在一起呈八字形,隔5~7天后,在將其向兩邊推開。

  3、巧摘爛鈴提高質量。將摘下的棉桃在1%的乙烯利溶液中蘸後晾晒,可以得到吐絮較好的棉花。

  4、巧時催熟提早吐絮。在適宜時期噴灑乙烯利,棉花可提早10天左右吐絮,霜前花率增加20%~30%。噴藥期間,應掌握在棉株上部的棉鈴長到40天以上,距枯霜期20天左右,噴藥量一般每畝40%乙稀利 150克 ,對50~100倍的清水,均勻噴灑。如噴藥早,氣溫高,棉株弱,每畝可噴 100克 左右。噴藥後6小時遇雨,則需重噴***注意留種田不宜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