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古人寫一封信

  時代更迭,站在現在回望古代,那個時代並沒有那麼多的花前月下,時代顛沛流離,他們的生活不如意,但是他們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尊敬的孔爺爺:

  我是您的一個普通學生,相隔數千年後壯膽寫信打擾您,不僅是為了向您致上崇敬的問候,而且有幾個問題亟待您的指教。

  我是一名中學生,與您相隔著比銀河還遠的距離。您在別人的心裡是神聖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你雖離我們遠去,可您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張沒有因為時間消逝而褪色,您曾撒下的“仁愛的種子”依舊在我們心中蓬勃生長。包含您思想的《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薰陶著我們……

  孔爺爺,您知道嗎?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所以只有努力讀書,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上紅地毯。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所以成績也一塌糊塗,看著同學個個都“節節高升”,而我卻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常常上課不專心。

  孔爺爺,寫的論語中讓我們懂得了很多,讓我從一個懵懂天真的小男孩漸漸的開始懂事,還教會了我在生活中怎樣去處理和對待事情。讓我考慮事情更加的周全,自我剋制自己行為。也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成績而過度自傲,我知道比我好的人還有許多,正如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會心裡告訴自己:下次還要超越自我,努力做到最好……

  有一次,我的科學某方面的知識比較瞭解,那是我天天晚上在複習與預習的結果,就有同學來請教我。我感到十分的開心,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喜悅……這事又正如你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但這事也在啟發我還要做的更加優秀。

  我這人有個致命的缺點。當我做錯事了,終會拉幾個人與這事情沒有多大關係的人下水。自從有一次老師告訴我了一句話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與別人無關。而那句話讓我受益匪淺,也是論語中十分經典的一句“己所不欲,施於人”在這從中我汲取了許多的經驗和切身體會。

  其實,孔爺爺,您教給我的何止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學會了選擇朋友,“不恥下問”讓我攻克更多難題,學習更上一層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一個君子……孔爺爺,您的閃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孫後代的茫茫路途,指引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人生的課堂。孔爺爺,看到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此致

  敬禮!

  紹興縣齊賢鎮中初一:倪書城

  XXXX.X.X

  篇二

  Mr諸葛:

  多年不聞先生音訊,不知近來如何.

  雖說先生所處時代與我相去甚遠,幸得羅貫中學士之《三國演義》讓我一睹您的風采.先生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修身養性,先生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報國之心,著實叫在下欽佩不已.此非恭維,皆屬肺腑之言,且看:受命危難,出使吳郡,說服孫周,聯劉抗曹;火燒藤甲,七擒七縱,孟獲等人,俯首稱臣;六出祁山,足智多謀,司馬賊漢,聞風喪膽.但您揮淚斬馬謖之舉,我實不敢苟同.

  街亭一戰,亦是馬謖無能,不聽王平之諫,才落得損兵折將,又得從長計議.但馬謖罪不當誅,軍令狀雖有,一廢紙耳,安能抵一人乎?某不才,願為先生指點.

  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孫臏、吳起雖身經百戰,亦有馬失前蹄之時,安馬謖也哉?此不可取之一也.

  出師之初,先斬大將,有失軍心.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當時曹賊作亂,方用人之時,馬謖滿腹經綸,多加培養可成新一代接班人,此不可取之二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馬謖雖狂妄自大,但亦有可圈可點之處,且立有汗馬功勞,將功補過又豈非良策.《左傳》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此乃不可之三也.

  縱觀現今,“馬謖”之徒眾多,被斬者甚少,何也?先生何不趁此良機,混水摸魚,一來賺些“外快”,二來順從大家之意,三則卸掉自己用人不當之責,四則能做一回馬謖的大恩人……一石多鳥,好處多多,先生何樂而不為呢!此乃不可取之四也.

  至於生死狀,實乃一張廢紙.只要您不多說,眾人安敢開口.您身為蜀國丞相,掌軍權,眾人討好不及,豈敢違您呢.

  至於百姓,草包也.雖則李世民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百姓衣食足則安矣,且夫您身名顯赫,犯一小錯又安足道哉!可惜,您不聽“勸言”,力斬馬謖,以此示眾,使自己身心受創,實是一時糊塗啊.

  《史記》雲:智者千慮,偶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汝乃大意才釀此錯,不必自責,改過則可.切記!切記!不當之處,還望見諒.

  此致

  祝復興漢室,指日可待!

  晚輩某某敬上

  某年某月某日

  篇三

  屈平先生:

  您好!我不知道是否有這樣稱呼您的權利, 也不知道這封信您是否看得懂,更不知道您是否能適應現代的說話方式。 但我希望,您能坐下來,聽一聽一個來自千年之後的普通學生的看法。

  在相當多的畫家筆下,你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堅定,是楚之棟樑、柱石。長髯掛頸,一縷蒼須隨風而動,一襲白衫衣袂飄舉,清癯枯瘦,古貌古心。或手捧書卷行吟道路之間,或孤憤欲絕投袂於汨羅江畔。——白衣卿相!

  那個年代。“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朝無將,野無相,昏君佞臣,苛政淫風,縱慾驕奢。那時的土地傷痕處處,滿目瘡痍。莽莽華夏,天陰地晦。戰爭如同烏雲一般不見縫隙,所到之處,魑魅魍魎遍地橫行,屍橫遍野,血流千里,白骨累累。困苦已極,天下百姓竟易子而食,折骨而炊!

  靳尚,子蘭,鄭袖。聒噪的喜鵲,興奮的青蛙。此時此刻,爭權奪利的遊戲裡,紛紛現了醜態。——誰知道他們的各自肚腸?

  小人。佞臣。煽風點火。在讒言裡大把大把的澆油,恨不能風來助之,火來點之。風是陰風,火是鬼火。那些卑下的蒼蠅,通通聚了來,分一杯羹,偷一回腥。楚懷王,本不英明。更何況身登九五,著了帝王的冠冕?於是,昏庸的君王心中翻江倒海,步入了精心的設計,某個被他人鐫刻下來的念頭,載浮載沉。從戒心,到防範,到厭棄,到疏遠。一步步,一分分,當初的親密,寸寸抽離。

  他們詆譭你的時候,你在幹什麼?跋山涉水,鞍馬勞頓,風塵僕僕的四處奔波,把楚國的被動局勢生生逆轉。耿耿忠心,竟敵不過弄臣奸妃的竊竊私語麼?

  流放。此時的形勢,已經是見雨的天空,片刻驚雷炸響,便是滂沱大雨,滾滾待澆。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第二年,你來到汨羅江。三千弱水,一朝忠臣,從此埋葬。正道直行,竭忠盡智,為國為民為天下——又能如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最後懷石投江自沉。

  你失望了。於是青山薪柴一併毀去,再無轉圜。漫漫修遠的路途,中止於一條滾滾江流。你的死,是暗夜的梟鳥,報喪的歌,曲曲相連。“忠臣賢良為何無好報?奸臣賊子為何福齊天?賢愚為何被錯堪?我捶胸頓足,問罷大地問蒼天!”

  是的,你是忠臣。忠,愚忠。

  “楚懷王,忠臣跳入汨羅江。《離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閭強, 為甚不身心放。滄浪汙你,你汙滄浪!”

  一首《殿前歡》,把你的愚忠淋漓寫盡。

  何苦將那尊貴的身,殉了昏庸的君王?為他死,為他活,他想起來,不過都是君臣一場。憤懣,不平,委屈,怨恨。因為孤憤,因為得不到信任,所以身投羅淵,重陽之日,墜了江?

  有人說,你是因為楚國將滅,所以心生死志;有人說,你是因為心繫天下,所以身投大江。不不不。愛國詩人,你愛的應該是國,是天下,是百姓!既然如此,為何不留了有用之身,朗朗乾坤下,再作一番努力?楚國雖然必破,未必不能再復。百姓雖然卑微,未必不能領略到你的拳拳之心。歷代的復國雖然都是失敗,焉知這世上的第一次,便不能成功?再說,難道你所能做的,就只是以死明智麼?

  星耀八方的浪漫主義詩河,自你因不甘和怨苦所作的《離騷》而婉源流長。你怎麼就斷定,你的筆不堪負載,再無法譜出振奮人心的熱血之歌?你怎麼就斷定,你的心不堪負載,再無法在這人世上輾轉片刻?你怎麼就斷定,你不堪負載,唯有以死為槌,才能奏出愛國鼓的最強之音?一腔熱血,唯有用這種方式,才能盡情表達?

  你怕了。你在逃避。國破家忘的悲劇你目不忍視。催肝裂膽的悲痛你心不忍嘗。於是你遁入黃泉,在九泉之下做你的鬼雄,世間之事,永不再管。國破便破,家亡便亡——我已死了,與我何干?

  世人皆濁,唯你獨清。你是這樣看待自己的麼。沒錯。你清,因為你在最後,不肯兼濟天下,卻只獨善其身。

  屈平先生。“拼將十萬同胞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這份熱血您不是沒有,為何卻不敢做那個精神領袖,用自己的筆去書寫您用死書寫的長歌?薪柴之前,需有青山啊!

  您不是獨自一人。既然如此,又何必伴了那份孤憤,在泉下攜手而行?

  XXX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