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手抄報資料

  讀書,作為一種常見的現象其實也是有深刻的內涵的,其對個人的發展有著各種各樣的影響。尤其是對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建設與改變更是有著直接的影響。讀書手抄報應該要怎麼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讀書日手抄報的圖片

  讀書日手抄報圖一

  讀書日手抄報圖二

  讀書日手抄報圖三

  讀書日手抄報圖四

  讀書日手抄報的資料

  有關讀書的名言

  1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4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5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6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7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8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9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10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關於讀書的典故3則

  1.夢筆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進,文筆優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因此,後人多以“夢花”、“夢生花”、“綵筆生花”、“筆花入夢”、“花從筆生”等比喻文思大進。

  2.文不加點

  形容寫文章一氣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語出張衡《文士傳》唐徐堅等編《初學記》引:“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後坐,純應聲便坐,文不加點。”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點”、“不加點”、“萬言不加點”、“不加點竄”等。

  3.著述等身

  形容讀書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後人遂用“等身書”形容讀書很多,只是後來是說將書冊摞起來有身子高,與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來形容著述極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魯迅的讀書方法

  1、泛覽,他提倡博採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閒的時候,要“隨便翻翻”。多翻。魯迅先生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他認為這種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壞書的欺騙,還有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

  2、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

  3、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4、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並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還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

  5、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6、設問。就是拿到一本書,先大體瞭解一下書的內容,然後合上書,可一邊散步,一邊給自己提一些問題,自問自答:書上寫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要是自己,這個題目又該怎麼寫?魯迅認為帶著這些問題去細讀全書,效果會更好些。

  7、跳讀。讀書遇到難點,當然應該經過鑽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時無法弄懂的問題怎麼辦?魯迅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到那個地方,那無論看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8、背書。魯迅的背書方法與眾不同,他製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籤,上面寫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書籤夾到書裡,每讀一遍就蓋住書籤上的一個字,讀了幾遍後,就默誦一會兒,等把書籤上的10個字蓋完,也就把全書背出來了。

  9、剪報。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這一方法來積累資料。他的剪報冊貼得很整齊,分類也很嚴格,每頁上都有他簡要的親筆批註。魯迅曾利用這些剪報寫了不少犀利的雜文。魯迅曾說過:“無論什麼事,如果陸續收集資料,積之十可成一學者。”

  10、重讀。這是指讀過的書,隔些日子再重讀書中標記的重點,花的時間不多,卻有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