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德育有哪些案例

  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但是,學校教育的任務和語文科的性質要求它必須對學生進行德育。語文德育的特殊性在於:充分發掘語言文字的表現力,發揮文中形象的感染力,將道德原則“滲”而“透”至學生的心靈。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小學二年級語文德育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語文德育案例篇1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精闢地闡述了傳道和授業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語文學科是我們的母語教育,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語文老師只能說“愛你沒商量”,是想躲都躲不開的任務。“文道統一”,教育不僅是為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與育人是魚水之交,不可分割的。作為二年級的語文老師,除了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博大精神的文學遺產外,還很重視從思想上進行愛國、熱心助人、保護環境等道德教育。我們應該通過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來實施德育,培養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

  一、語文教學滲透德育途徑

  1課堂教學

  語文教育通常指的是關於自己祖國語言的教育活動。祖國語言負載著自己祖國和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感情,傳承著自己祖國綿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蘊。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它以教材為本,教材中有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諸如愛國主義、艱苦奮鬥、民族自豪感等。所以,應該把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就是著眼與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安排的文章都包含著濃濃的德育味道。如:我在教《一株紫丁香》、《我選我》、《一分鐘》、《難忘的一天》等文章時,我就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關心集體、熱愛勞動以及珍惜時間。在教《稱讚》、《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從現在開始》等課文時,我就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小主人公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稱讚的品質,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向他們學習,這樣貼近現實生活的問題,學生懂得後,就能在平日裡做得是模是樣。在教學《清澈的湖水》、《淺水窪裡的小魚》、《父親和鳥》等課文時,我又會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讓學生學文後感悟到:只有愛護好我們的環境,保護好地球爺爺,愛護好動物才會有更優美的環境,人們才會生活的更舒適。

  因此,在教好語文基本知識的同時,我有意無意地將德育滲透在其中,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形成在這無形之中,而且根深蒂固。所以我所任教的二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已初步具備道德判斷能力,日常生活中能以正確的道德標準指導自己行為習慣。

  正因為德育教育工作能在語文課中層層深入,並環繞在語文教學的無形之中,學生們能是非觀念明確,愛憎分明,初步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學風較好,為今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我相信:只有堅持把課文與德育及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必定能把學生成為合格的四有新人。

  2教師的影響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對學生有著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品德教育,在課後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會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健康培養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鏡子。

  小學二年級語文德育案例篇2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八個專題,分為八組: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

  通過學習意境優美,內涵豐富的識字課,學生不僅識了字,而且積累了優美的語言,豐富了知識儲備,並受到思想和文化的薰陶。教材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便於學生學習語言,並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

  語文課不光教會學生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每天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通過薰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學中積極貫徹了這一思想。我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蘊藏的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結合"。

  二、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中去。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個途徑。利用語文課和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做手抄報,開展專題《我愛語文課》《要學好其他學科為什麼要先學好語文》等討論會,還有講故事。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的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如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既能掌握朗讀的語感、節奏、演講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魅力,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長大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這樣德育滲透和語文知識融為一體。

  三、把德育滲透延伸到課外輔導中去。

  課外輔導如抓兩頭帶中間,批改作業,指導寫讀書筆記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大家知道,課堂教學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對知識分析、理解及德育滲透難免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它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進行少數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例如抓兩頭帶中間,因為物件是學生群體的兩極,人數較少,這就方便了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學生日記、作文,教師可以通過評語,指導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並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

  總而言之,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立足於語文學科教學,積極探索,積極參加教改,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之成為青少年學生學習、生活的動力,將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小學二年級語文德育案例篇3

  語文科由於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蘊藉的鮮明人文特徵與深厚感召力而具備了獨厚的塑造人的精神這一獨特功能。“文道統一”,學文與悟道應同步進行,教育不僅是為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作為21世紀的語文教師,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進行德育的滲透。

  一、語文科德育滲透的內容。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注意德育的滲透。

  1.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在學生語文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思想認識、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

  2.語文人格教育。語文人格教育,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結合知識傳授,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活動。

  3.心理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也是中學語文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想象和思維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我們的教學也應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要為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作努力。

  二、語文德育滲透的途徑。

  如何把德育滲透於教學之中,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呢?

  1.結合課文內容,直接進行滲透。

  “文以載道”,課文中的許多內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進行德育滲透。我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邊看書邊聽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內容,自然貼切地進行滲透,讓學生在欣賞享受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潛移默化。

  2、通過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可以優化學生心理,也是實施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活動課中,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打電話、交朋友等專題活動。“通過語文活動課的設計、實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促使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在語文的實際運用中豐富知識,發展智力,促進少年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也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對培養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開辦“故事會”主題活動,學生踴躍發言,連班裡平時語文最差的一位同學手也舉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從此,這位同學大大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棄了,現在這位同學的成績已居班級中游。語文活動課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施展提供了大舞臺,它既可以調節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又可以增強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優化學生心理。

  今後,我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各種契機,積極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薰陶、感染,讓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