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辦上半年的工作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矛盾不斷顯現,使得我國扶貧開發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眾多考驗和挑戰。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範文一

  我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扶貧開發工作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為核心,以建設新農村為主題,緊扣“整村推進、勞務培訓、產業扶貧”三項重點,制定發展規劃,積極爭取專案,多方籌措資金,健全扶貧機制,強化扶貧責任,全力實施“基礎扶貧、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五項工程,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現總結如下:

  一、扶貧村基本情況

  我鎮荊溪、排竹、信立、群觀、文定、陽家等6個省定扶貧村均分佈在山區,共有50個村民小組,723戶3079人,貧困人口2354人,佔總人口的7%。上述6個村境內交通不便,歷史自然條件差,人口整體素質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貧難度大;特色產業多以零星種養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經規規模,生產水平低下,群眾生活困難,扶貧底子薄弱,開發任務艱鉅。 201x年,縣委決定實施荊溪等6個村為期兩年的扶貧整村推進工作,派縣人大辦、縣民政局等17個單位進駐6個村開展扶貧整村推進工作。

  二、扶貧整村推進主要工作情況

  1、完善機構,建章立制,加強扶貧組織建設

  扶貧工作開展的關鍵在於加強領導,有了完整的領導組織機構,才能確保各項扶貧工作順利開展。我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加大了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將扶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扶貧工作。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主要領導作為幫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並明確分管領導,落實具體人員,確定工作目標,完善工作機制。同時,同時,各扶貧村也成立了由支部書記任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聘請村裡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幹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婦女幹部以及關心公益事業的農民群眾參與扶貧開發、資金監督和專案實施。突出抓好了村支兩委班子建設,增強了村支兩委班子的戰鬥力、凝聚力、號召力、公信力,為扶貧村脫貧致富、全面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健全了村規民約,建立了“三會一課”等制度。為保證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從規範管理與民主理財角度出發,我鎮引導各扶貧村通過召開黨員組長會議,民主產生了村理財小組,成立了村監督委員會,產生了紀檢委員與村報帳員,重點專案的實施與招投標工作均通過組長、黨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按階段公佈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保證了扶貧資金使用公開、公正、透明。

  2、明確重點,理清思路,狠抓扶貧專案建設。

  年初,在確定扶貧專案時,經過了深入調研和周密考慮,廣泛徵求廣大農民群眾的意見,讓農民群眾提出本村經濟發展思路,從自身實際出發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並將各種建議彙總,瞭解貧困戶的真實願望。在此基礎上,我鎮積極開展調查、規劃、設計與專案實施等工作,結合各扶貧村實際情況和村民願望,突出抓好了重點專案建設,改善了群眾的生產條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貧困村貧窮落後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508.5萬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1.3km通暢工程,解決了16個組群眾出行難問題;投入4萬元實施了群觀3組1km的通達工程;投入6萬元新修文定村高標準渠道1.01km,解決了3個組近100畝水田的灌溉難題。二是修建村級活動場所。投入75.3萬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陽家、群觀等4個村的村級活動中心,解決了村裡無處辦公、無地開會等問題。三是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專案。投入10萬元實施了荊溪村人畜飲水工程專案,解決了11、15等4個個組的飲水難題。四是實施農網改造專案。投入150.2萬,實施荊溪、文定等村改造線路15.5km,其中高壓1.2km,新裝電錶253塊,投入5萬元對排竹村低壓線路進行改造,進一步提高了三個村的群眾照明質量。

  3、群策群力,發揮特色,拓寬增收渠道。

  一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2016年,荊溪等6個扶貧村根據本村氣候、土壤等特點,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已建成了金銀花基地、中藥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個,規模均達100畝以上,為群眾增收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積極組織勞務輸出,轉移富餘勞動力。首先組織富餘勞動力前往縣工業園、廣州等地進廠務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鎮實施的扶貧開發、水利建設等專案,必須有10%的勞動力是僱傭本鎮農民,通過參加工程建設,增加收入。2016年我鎮共轉移富餘勞動力12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強對口幫扶單位的聯絡,多方爭取資金,加快脫貧步伐。2016年我鎮17個幫扶單位,在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陣地建設、技術培訓等各方面積極開展扶貧工作,為幫扶村建起了村級活動場所,解決了修路的部分經費,組織技術人員修建水渠,累計投資達34萬餘元,促進了扶貧村各項事業的發展,

  4、以人為本,協調推進,突出民生保障。

  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工作過程中,我鎮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一是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推進。今年荊溪等6個村實施危房改造十餘座,解決了40餘人住房難問題。通過民主評議、張榜公示等程式評議245人實施“兩項制度”銜接,落實幫扶資金400元/人•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均達95%以上,新農保參保率達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養老保險待遇,年內236人享受低保補助。二是計劃生育、綜治穩定與安全生產等工作穩步發展。年內婦檢率達100%,上訪戶為零,安全事故為零。

  二、存在的問題

  我鎮自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工作以來,在縣、鎮、村三級的共同努力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貧困現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鞏固扶貧成果,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勢依然嚴峻:一是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工作,需建設專案多,且工程量大,專案資金總量大,各扶貧村經濟基礎薄弱,啟動資金不足,無資金週轉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計劃專案還未完成。由於缺乏資金,年初計劃實施的高標準渠道、人畜安全飲水工程、產業專案等還處在啟動階段,至今還未落實到位,欠任務較多。三是農民思想認識不高,對實施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的整村推進專案牴觸情緒大,工作難度大。農民思想認識不高是影響扶貧開發程序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表現在趕超求進思想不強,得過且過,缺乏學習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認識,思想保守,不思進取,等、依、靠思想嚴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維定勢,對參與式扶貧開發專案的實施存在牴觸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導致部分扶貧專案不能得到很好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扶貧開發程序。

  三、下步打算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鎮將繼續加大對扶貧工作的支援力度,幫助貧困村以整村推進扶貧工作為契機,以專案建設為重點,鞏固扶貧成果,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一是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宣傳力度,切實轉變貧困戶脫貧致富觀念,鼓勵和幫助有勞動能力的扶貧物件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二是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專案建設,提高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三是緊緊圍繞村集體增收和貧困戶脫貧的中心任務,建立增加村集體收入和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

  範文二

  一年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省市扶貧辦的關心和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縣直有關部們的密切配合和鄉鎮村基層組織的共同努力下,順利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落實到位,基礎工作全面完成。

  從縣鄉機關抽調人員,專門負責承辦全縣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的日常工作。各鄉鎮都設立了扶貧工作機構扶貧辦,明確了扶貧專幹。對全縣“十二五”期間的48個扶貧開發重點村的基本情況及扶貧成效進行了的基期調查,並把內容錄入了重點縣扶貧統計監測系統,上報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全縣16個國定貧困村“十二五”規劃,上報到了省市扶貧辦。

  二、為民辦實事工作圓滿完成。

  兩項制度專案全面啟動,今年考核的任務是幫扶貧困農民8850人。截止目前,我縣已幫扶貧困戶9549人,發放扶持資金300萬元,已超額完成今年考核的任務。幫助貧困戶發展白鵝養殖白鵝72466羽、筍竹林3304畝、油茶1070畝、藥材1100畝、茶葉475畝、造林1200畝、牲豬1786頭。雨露計劃有序進行,今年考核的任務是貧困農民培訓180人,截止目前已完成194人招生任務。分春秋三批選送62名農村的種養大戶到湖南生物機電學校的農村科技骨幹培訓,重點學習種養業相關知識與技能。我辦與林業局、農業局、福來喜鵝業公司等部門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在貧困村舉辦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12期,培訓1800餘人次,完成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05人。

  三、整村推進工作紮實開展。

  2016年,列入國定貧困村的第一輪整村推進村專案總投資834萬元,其中財政資金257萬元,整合部門、社會資金486萬元,群眾投工投勞自籌103萬元。目前已完成新修村組公路2.4公里,維修改造村組公路4公里,修建獨立橋1座,新修和維修水渠9公里,維修改造村級小學1所。完成80畝油茶林示範基地的土地平整,發展油茶林300畝,高標改造筍竹林2200畝,新種金銀花200畝,新建1個紅磚廠,發展高山特色水果200畝。

  四、專案爭取取得新突破。

  經過多方艱辛的爭取,我縣扶貧專案資金達到了1000萬,炎陵縣納入了羅霄山脈特困地區連片扶貧開發範圍。

  二、2016年工作和措施

  2016年,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扶貧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整村推進、“兩項制度”為平臺,突出抓好產業化扶貧、“雨露計劃”等重點工作,著力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創新扶貧方式,努力把扶貧開發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目標任務:在2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重點扶持6個國定貧困村。在全縣15個鄉鎮全面實施“兩項制度”產業扶貧開發,扶持貧困物件1.25萬人,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雨露計劃培訓671人。計劃通過專案扶持,實現脫貧人口3000人。

  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和目標,2016年重點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

  幫助2016年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專案村科學制定好規劃和實施方案,專案選擇堅持與當地的發展思路、產業結構相對接,與貧困群眾的意願相統一,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專案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機關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等資源,集中投入,分期分批實施整村推進。

  二紮實抓好扶貧培訓工作

  一是抓好貧困村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學歷教育。不斷加大“雨露計劃”的組織實施力度,採取專家上門、學校培訓和依託扶貧龍頭企業培訓相互結合的方式,提高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質量,確保培訓效果。完成兩後生職業學歷教育任務297人、實用技術培訓1000人次。二是抓好扶貧幹部培訓。突出抓好鄉鎮分管扶貧工作黨政領導和貧困村幹部的培訓,提高基層幹部組織、領導扶貧開發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全面推進“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

  一是要切實加強對兩項制度有效銜接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督促各鄉鎮明確扶貧專幹,專門負責兩項制度的日常工作。制定並上報相應的扶貧開發專案實施方案。二是建立幫扶措施。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做到“三到戶”“三到人”,即:專案實施到戶、檢查驗收到戶、資金落實到戶,幫扶責任到人、服務監管到人、工作聯絡到人。三是繼續完善貧困農戶的資訊資料。以鄉鎮為單位分類整理存檔,真正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薄、縣有電子檔案”。四是加強調研,及時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扶貧新機制。

  四切實做好扶貧基礎工作

  加強扶貧資金的監督與管理。嚴格履行財政扶貧資金報賬手續,不斷探索和完善管理措施,切實管好用好扶貧資金;完善專案村扶貧工作基礎資料,建立好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臺帳,健全檔案,完善相關手續,鞏固已取得的扶貧開發成果;加強扶貧宣傳、政策研究及督查工作;按要求做好各項統計監測等基礎性工作。多深入基層調研,積極收集整理本區域內對農民增收帶動作用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相關資訊資料,精心策劃,包裝專案,完善“專案庫”建設。

  五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

  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加強扶貧方針、政策理論和業務的學習,切實提高扶貧幹部整體素質,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樹立良好的扶貧幹部形象。切實抓好機關黨建,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推進創先爭優、建立學習型黨組織等活動。堅持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進一步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加大政務公開力度,進一步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透明度。

  範文三

  今年以來,我縣的扶貧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扶貧部門的重視支援下,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我縣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加速轉型跨越、優先富民惠民、建設宜居和諧幸福新沁源”的巨集偉藍圖,緊緊圍繞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減少貧困人口的總體目標,全力實施扶貧“四大工程”,開創了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局面,扶貧工作成效顯著,並且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和全社會的重視。6月26日,省政協副主席李雁紅在我縣就扶貧開發工作進行調研,他對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發展思路好、建設標準高,成績喜人。並對進一步提高扶貧開發的實效性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殷切希望。

  一、全年專案爭取和資金到位情況

  2016年,省、市共下達我縣專案總數 5個,資金602萬元。其中:①移民搬遷專案資金到位460萬元;②勞動力轉移培訓專案到位資金21萬元;③科技培訓專案到位資金9萬元;④教育扶貧專案到位資金8萬元;⑤種草養畜專案到位資金104萬元。其中;省級55萬元,市級39萬元。通過專案的實施,全年減少貧困人口3283人。

  二、扶貧移民搬遷2016 年,我縣移民搬遷任務涉及3個鄉鎮、3個行政村、288戶、1000口人。其中郭道鎮閻家莊村整體搬遷680人,與我縣重點工程永和水庫修建同步進行,目前選址,土地都已落實,移民工程“三通一平”工作也已完成,移民房屋修建隨工程進度推進。中峪村和李家莊村320人的建房工程正在實施,明年5月份主體工程可全部完工。

  三、“雨露計劃”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我縣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職業中學,今年共培訓3期次,受訓人數421人。佔年計劃420人的100%。通過計算機、環衛,莊園經濟等專業知識培訓,使受訓人員掌握了專業技術,學到了致富的本領,走上了就業之路。

  四、科技培訓年初我們制定了培訓計劃,分7期次完成科技培訓1050人。涉及各種實用技術和幹部培訓。現已完成6期950人。主要培訓科技知識,小雜糧種植,中藥材和蔬菜種植專案。另外,我們還借省扶貧辦為我縣提供價值20萬元“那氏778”植物生長誘導劑的契機,組織了鄉鎮農科員以及種植大戶參加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

  五、教育扶貧通過申報考察等嚴格的程式資助了16名貧困大學生,資金已全額發放到位。解決了貧困家庭的後顧之憂,家長懷著對黨和政府的感激把子女送進學校繼續深造。

  六、種草養畜資金2016年種草養畜資金省、市下達我縣104萬元,現在已實施完成通過驗收的專案達80%.

  二、主要工作措施

  1、領導重視,責任明確是搞好扶貧工作的基礎。

  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工作擺在了重要位置,列入議事日程,我們經常主動向領導請示彙報,書記、縣長多次召集會議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管領導經常深入專案實施地檢查指導工作,極大地調動了各專案實施單位和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為推進扶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各專案所涉鄉鎮的領導主動配合,大力支援扶貧開發工作,嚴格履行專案責任書的要求,保證了專案的順利進展。扶貧辦機關領導率先垂範,身先士卒,不僅是組織者,而且是具體操作者,為專案的實施和百姓的脫貧致富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艱辛努力。方方面面的重視與合力推動了扶貧工作的健康發展。

  2、科學規劃,群眾參與是搞好扶貧開發工作的關鍵。

  現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主要體現在群眾參與上,因而,在制定扶貧專案規劃時,我們緊緊圍繞“兩項制度”銜接識別出的貧困村,因地制宜搞規劃,群眾參與搞規劃,確保了規劃的可行和將帶來的實效。在移民搬遷中,首先規劃生存條件惡劣,生活極為困難的山莊窩鋪實行整體搬遷,改變環境。從選擇專案、實施專案、管理專案、監督專案到資金髮放都有專案村的群眾全程參與,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消除了群眾的疑慮,增強了幹部的責任,從而出現了幹群同心脫貧致富的喜人局面。

  3、健全制度,規範管理是搞好扶貧工作的保證。

  為了確保每個扶貧專案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我們對於實施扶貧專案都有一套完善的操作規程,並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政策規定,制訂出臺了《XX縣扶貧專案管理辦法》、《XX縣財政扶貧資金報帳制管理辦法》、《扶貧專案實行公告公示辦法》等一系列操作性強、實用性強的制度和辦法,規範管理。從執行情況看,無論是實施整村推進還是扶貧移民的專案單位都基本做到了資料齊全、程式嚴密、群眾滿意、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問題仍未能根本解決。經過多年努力,雖然有些昔日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已脫離貧困線,但有些過去並不貧困的村卻因災、因病、因教、因家庭變故等原因陷入貧困,而且剛剛越過溫飽線的群眾一旦遇到疾病和自然災害也很容易返貧。特別是有煤炭資源的鄉鎮村農民主要靠煤礦企業勞動獲得收入,一旦因為年齡,企業效益等問題不能繼續從事井下工作,那麼就失去了經濟來源陷入貧困。

  2、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有限,自我管理水平不高。受自然條件、生產條件和生產啟動資金的限制,貧困農民普遍缺乏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生產長期處於靠天吃飯的狀態,思維單一,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沒有發展專案觀念,不去主動尋求發展機會,即使是爭取點扶持資金也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甚至辦不好事,致使有限的資金不能發揮“星星之火”的作用。同時,貧困地區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思想觀念較為保守,缺文化、缺技術,缺乏一技之長。

  3、扶貧專案資金和其他專案資金難形成合力。為促進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國家投入了大量的支農資金,除扶貧資金外,還有水利建設、新農村建設、村村通、農村改廁、村級衛生所建設等資金,但資金管理權分散在各主管部門,資金使用分散,形不成合力。在現行體制下,扶貧資金除扶貧專案外,水利、交通等部門也有部分相類似性質的資金。因管理的部門不同,投資的重點和服務物件也就不同,難以捆綁使用,整體效益就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