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運動是什麼怎麼一回事

  關注海峽兩岸新聞的都應該知道太陽花運動,這是一場大型的學生運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太陽花運動是怎麼一回事。

  太陽花運動的解釋

  臺灣太陽花學運從3月18佔領立院開始,至4月10出關,歷經三個星期,寫下學運佔領國會的史上新猷,期間還包含一度佔領行政院過程。這期間有著統獨爭論,中國民運人士協助操盤疑雲,以及馬王9月政爭的餘波盪漾,過程中還有一位日本學者被莫名的牽扯到裡頭。但可以更確定的是今年七合一選舉後,民調已經貼近地板的馬英九總統,黨主席之位可能不保,以及臺灣憲政政黨政治所產生的巨大缺陷,都在這次學運中暴露無遺。學界及學生們要求的憲政救濟措施手段,公民制憲能不能有所進展,都將是後續值得觀注重點。

  一,被莫名捲入學運的日本學者柄谷行人

  柄谷行人是親身過日本上世紀1960年代保安學運出身的著名學者,日本311地震也參加了日本反核運動。本身著作含蓋面非常的廣,從經濟,文化到歷史,政治等都有涉獵,近年來更著重在小區域聯盟的社會運動這一塊。由於學運其間,太陽花運動主要領袖出自於清華大學,都是一位曾領導過中國學運的學者學生,在這位學者帶學生換洗衣物去探視學生時,將柄谷行人的書送給了林飛帆與陳維艇,因此有了柄谷行人思想啟迪了太陽花學運這一說。

  事實上柄谷行人會被誤認,和他對於人民須要勇於抗爭政府的一慣主張脫不了關係。政客假借公利或整體利益名譽剝削弱勢者,以公權力的謊言公然詐騙群眾,或借用各種紛爭煙幕搗亂人民對事件的關注目光,都是常用政策。弱勢者如果無法組織聯盟,則無法對抗強權。不過這種對抗結局,柄谷行人坦言是悲觀的,要改變政府政策基本上並不容易。話雖如此,但是效果卻是會存在,這些抗爭的累積,對於社會改變會產生一定效益出來,這才是抗爭的最大目地所在。

  但如果從臺灣近年來的紛爭與抗議,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法學界與社會學界一齊連手構建了臺灣這幾年來的公民運動,雖然這些運動大都以失敗狗吠火車收場,但是無疑的,這些累積也促成太陽花運動的成果。

  二,學界的加入,使得學生運動更加成熟

  臺灣早期學運,和晚近這兩年有著極其本質上的差距,在早期學運,組織和運動者多以政治系或法律系為主體,近幾年則以社會系為主要核心,本質上和哈貝瑪斯所談有著極大的吻合。蓋早期運動以推倒獨裁,建立民主政體為主。所以這時期以宣揚法治和政治改革為要求。這幾年來則轉型為社會正義追求,要的是生活價值觀的自我保衛,關心的是弱勢階層所受的欺凌。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學者已從自身研究領域拓展到社會學上的應用與及研究上,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此次參與學運的中央研就院青年學者黃國昌及臺大法學系的顏厥安教授等。顏教授本身更是在中央大學設立哲學與社會空間領域應用研就中心,從事社會哲學應用研就,將哲學從自身外的客觀研就,拉到親身自我的涉入。親身涉入研究場域的觀察,可以避免自我場域泥沼的偏見與困境,從研究的角度而言,是切身體驗的感受,由這種感受,更可以瞭解所研究對像的轉折與溫度。

  顏厥安曾在一次訪談中談到,民主制度的理性仍不能過度依賴,因為就純理性而言,社會上許多情感便被割捨在理性之外,成為被拋棄對像,這樣社會,可以稱之為理性的崩壞。所以從這角度來看太陽花運動,才能過比較貼近運動的精神。畢竟從二十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的執行,使得許多傳統價值被商業價值所取代,這些取代,未必是好的取代。利如環境人文與社群的崩解,都和商業利益間的拉拔有關。在權與錢的結合下,人文價值被當成犧牲品被商業利益取代。因此社會與法律研究,必須重視這些文化或商業變遷所造成的對人情感和生命歷史割裂及破壞。由於這些學者的加入,更使得太陽花學運有了更多的人文價值關懷,捍衛生活價值,無疑是這波學運賡續野草莓運動精神的一脈相承。

  三,公民意識下的太陽花學運

  臺灣民主政治,不可諱言的從兩蔣時代的公民教育就已經開始培養,但仍然無法在威劬體制下有所發揮,公民意識極度矇昧,人民對於個體主權可以說毫無所悉。因此迄今仍有不少人在「理性框架」中指責民主,更將公民對社會公共議題或弱勢階層的救援當成民粹。然從社會的觀察角度不難發現,民粹與公民意識恰是專制與民主的衍生品。專制社會只會鼓動民粹並不允許公民意識的展現,民主社會則是體現了公民自我對社會的責任感,因此公民社會容易產生豐厚的人文關懷與法學意識。

  太陽花運動的佔領活動

  佔領立法院

  2014年3月18日,數百名臺灣大學生無預警地突然衝破保安人員的防線,在民進黨“立委”的帶領下,強行闖入臺灣“立法院”,高喊“反服貿”,砸破玻璃進入議事大廳。此事震驚了整個臺灣社會。

  警察清場

  3月23日,鎮暴警察與保警都已到現場。現場還是大批拿著盾牌、警棍,頭戴安全帽的制暴警進入,警民在推擠中,有十多名民眾和警察受傷。現場也湧進大批救護車,將受傷人員送進臺大醫院等地救治。

  24日,隨著事態擴大,臺當局“警政署”已經調集640名鎮暴警察,2300警力集結,警方開始首波驅離,有23名學生被警方帶走偵訊。

  全臺大學校長髮出聯合宣告,呼籲學生“理性對待”,這與之前他們發動罷課的宣告截然不同。

  太陽花運動的事件關注

  大陸臺胞

  在大陸的臺灣民眾“翻牆”從臉書等社群網站,以及香港鳳凰衛視的快訊轉播最新情況,得知學生闖入行政院。臺北市長郝龍斌和“行政院長”江宜樺發表宣告後,在大陸的臺灣民眾也“嗅”到警方將驅離抗議學生的訊號,不少人透過衛星電視或網路電視盒熬夜收看臺灣的新聞臺,並將最新情況上傳到微信朋友圈,幾乎是同步得知最新進展。

  政府譴責

  臺警方清場學生團體爆流血衝突

  2014年4月23日,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李佳霏說,“行政院”遭群眾以非法暴力手段侵入,嚴重違反民主法治原則,對此,必須譴責暴力,依法驅離,絕對不容許臺當局被癱瘓。[6]

  臺北市長郝龍斌和新北市長朱立倫,希望政府能和學生建立溝通管道,循體制解決,也絕不容許任何政黨或個人以暴力手段去破壞臺灣民主。

  學生罷課

  超過28個學生團體發表聯合宣告,以學生自主性罷課行動,聲援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佔領運動。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與臺灣政治大學學生團體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發表聯合宣告,聲援反服貿佔領運動,發起自主性罷課。截至上午7時止,超過1500名學生聯署。宣告指出,支援學生自主罷課,或經師生協商後調整課程;請校方尊重師生自主聲援行動,勿處分參與師生;請求政府切勿濫用公權力,造成警民間衝突與傷害;要求政府正視學生訴求,退回服貿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