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應該怎樣共同教育孩子

  家長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的好處還是很多的,家長和老師的契合度越高,孩子教育得越好。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和教師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和教師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應走出家教誤區

  首先,家長要明確教育孩子的責任,明確家庭教育是終生的,幼兒園教育是暫時性的,更要明確幼兒期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長總認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無論孩子的身心發展或行為習慣培養都應由幼兒園負責,極少甚至從不過問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更有甚者把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都推給幼兒園。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的言行、態度,都在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其次,家長要明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必須嚴愛有度和嚴愛結合,科學地愛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苛求,對孩子的差錯動輒訓斥;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無理要求百依百順,無原則地遷就,過分溺愛放縱,這都會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和習慣。要知道愛不能代替教育,嚴格要求是愛的體現,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有些人過分嚴格,有些人過分遷就,這兩種情況都應當避免。”

  再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

  有部分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只關心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卻從不過問孩子的行為表現,甚至對老師反映孩子的不足之處,從不究其原因,只喜歡老師報“喜”不報“憂”,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習慣。

  二、積極配合,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首先,家長要密切、主動地配合班任教師實施教育,正確要求和教導孩子,創造條件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促進,鞏固教育成果。如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上的要求,要家園一致,給孩子明確的生活準則,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其次,家長要多到幼兒園與班任教師聯絡,主動溝通,不但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也把幼兒在家的表現如實地反映給老師,共同協調配合,針對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給予表揚或糾正。

  三、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家長活動,重視家園聯絡

  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舉辦的各種家長開放日活動,注意及時與班任老師聯絡,這不僅可瞭解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和各方面的發展,還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長也必須用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總之,只要家長堅持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並重的原則,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和教師共同教育孩子的建議

  理解老師,冷靜處理

  我的同事曾給我講過一個她女兒的故事。她女兒曾在少年宮舞蹈班裡學跳舞。但不知為什麼,也許是由於跟老師生疏而緊張的緣故吧,孩子總把動作搞錯,學得不好,孩子也很沮喪。孩子的母親,也就是我的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亞運會上得過七項全能亞軍的優秀運動員,她深信女兒身上一定有著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兒頻繁出錯的動作,感到十分困惑。

  孩子的教練是她的大學師妹,於是她就給教練發了一封簡訊。過了一會,教練回覆了一條簡訊,大意是說,師姐,你彆著急,其實我特別喜歡你家寶貝……我的這位同事興奮地把簡訊讀給女兒聽。不多久,她驚奇地發現,不論學習多難的動作,孩子再也不出錯了,而且學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學後,每個家長都很在意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態度,特別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師的特殊關注。但是教師很難像家長一樣對待每個孩子——不是由於責任心的緣故,而是由於角色不同,關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師像父母那樣關心和愛護學生,我認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師應當比家長更有理智。

  當孩子沒有受到特殊關注而產生失落感時,家長應保持冷靜,運用智慧做好“補臺”的工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悄悄地與老師進行溝通。我同事的處理方法就很好。其實我想,即使沒有那條簡訊,家長在孩子面前編一個“善意的謊言”,也不失為一種教育的藝術。如果家長不能保持冷靜和理智,情緒上流露出對學校老師的不滿,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發一通牢騷,使孩子對學校和老師產生了成見,那後果是不堪想象的。

  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極力維護學校和老師——不是假惺惺的做戲因為孩子都能察覺出來,而是要真心實意地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曾讀過一篇外國短文,說是在一次兒童網球課後,老師不慎丟了一個小孩。等找到孩子後,孩子由於受到驚嚇,哭得十分傷心。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情景,蹲下來安慰自己4歲的小孩,並且說:“己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也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安慰她一下。”

  4歲的小孩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己經沒事了。”我想,一個善良、寬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

  教育需要耐心

  中國常有“子繼父業”之說。

  不論是從先天的遺傳還是從後天的影響來看,“子繼父業”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對父母的專業不感興趣。原因很複雜。社會不斷進步,分工越來越細,選擇越來越多,這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

  但可能還有另外的原因:家長越是有這樣的情結,就越容易對孩子失去耐心,最終使孩子產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數落一通,整天“恨鐵不成鋼”,很可能會使孩子徹底失去對舞蹈的興趣。

  我曾遇到過一對夫婦,他們有一個在我看來非常優秀的孩子。也許是由於他們過於優秀的緣故,對孩子從不滿意,甚至對孩子說,我們都懷疑是不是當初在醫院裡抱錯了,結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幸好沒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家校結合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孩子學習成績下滑

  鄭某為中度智障,在班級中智力情況算比較好的。但是各科老師反饋給我的資訊是這個挺聰明的,就是有點懶惰,學習不用心,不知道上進。在我的數學課上,他也是這樣,似乎不怎麼在認真聽講,但一提問到他,他馬上能做出準確的回答。作為班主任,看到這樣一個很有潛力的孩子,我想拉他一把。經過努力我終於見到了他的父親,可是他卻絲毫不理會我的勸說,只留下一句:我很忙,就匆匆離開了。家長的冷漠讓我很無奈,雖然在學校我常督促鄭的學習,可少了家裡這一關,鄭的成績還是直線下降,同時自制力也越來越差。

  案例二:學習用品頻繁丟失

  一天放學,班級中尹某告訴我早上她帶來的鉛筆沒有了,經過仔細的詢問,得知是

  同桌王某覺得鉛筆新鮮有趣就拿走了。我就此事教育了王,但這種事情還是接二連三地

  發生,王總是拿同學的新文具。沒辦法我找到家長,家長當時是一口否認,認為自己

  的孩子絕對不可能拿別人的東西,我繼續嘗試解釋自己的用意,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援,

  可他的家長卻有些惱怒了,更加袒護自己的孩子不肯承認。現在王還是時而拿同學的東

  西,儘管我每次都批評教育他,可是收效甚微。面對這樣的家長,我感覺自己有些力不

  從心。

  案例三:走出“青春的誤區”

  有一日,鄒某的爸爸特地到學校告訴我,鄒近幾日一放學回家就打電話給班級的張某,一聊就是半個多小時。我瞭解到這個情況以後,意識到事情的嚴肅性。他們是九年級的大孩子了,對步入青春期的自己和異性的同學都很好奇,也很懵懂,這是十分正常的。可是如果處理得不好,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產生逆反的結果。於是我一方面經常找到鄒談心,有意無意地疏導他正確對待同學之間的關係,認識一天天長大的自己,同時讓他多參加體育活動和手工勞動,分散他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我讓家長在家裡加強對他的監督和管教,發現有不良的“苗頭”第一時間通知我,保證我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及時而有效。慢慢地,鄒走出了“青春的誤區”,與同學們相處更加單純、快樂,他的家長也放心了。

  反思:

  學生受教育處於三種環境中,即: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小學生受教育更多是處於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體化是特殊教育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趨勢,在實踐的檢驗中證明有著良好的教育效果。為了教育好孩子,家庭和學校不僅僅各自要承擔起應盡的責任,而且還要善於密切配合,加強聯絡,家長和孩子的老師之間要建立起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援、互相體諒的良好的工作關係。

  這是我在啟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三個真實的案例。三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教養方式。我與三位家長就孩子的教育問題既有共識,也有分歧。第一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管不問,覺得把一旦孩子入了學校,所有的事情就都是學校的,學校可以替自己盡到全部教育的責任,不必再費心孩子的教育。而一旦孩子出現了問題,便會回過頭追問學校的原因。其實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只是對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家庭對孩子尤其是智障兒童的教育也起著關鍵的作用。可惜的是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第二個案例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限於自己的觀點,出於家長的“面子”,一味地袒護和溺愛自己的孩子,不配合老師的工作,致使老師的工作和教育的成果大打折扣。第三個案例讓我們可喜地看到,家長由於發現問題及時,而且與老師取得了聯絡,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克服了成長中的問題,對孩子的教育取得了成功。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學校是集中培養教育人的基地,是兒童社會化的主要載體,在教育手段和藝術上相對比較系統化。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加強同老師、學校的溝通,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學生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特點:有人學得快,有人則慢些;有人成熟得早,而有人成熟得遲;有人興趣比較廣泛,也有人興趣比較專一。這些差別對於某些學生而言因為性格心理等原因,未必會在學校流露出學習與生活中由某些不便導致的情緒,但家庭對他而言是不設防的,細心的家長較之學校更易發現學生各個時期異常心理的流露。家長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的不足,哪方面有優勢有長處都告訴老師,並定期與老師溝通,希望家長在哪方面多下功夫,這樣更有助於對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而且從行為矯正科學的角度來講,更要重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針對智力落後兒童的不良行為,老師在學校生活和課堂裡運用的行為矯正方法,只有在家長的支援和配合下,才能取得最佳的的效果。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我們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是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及時更正錯誤的教育方法。家長與學校的合作是孩子教育成功的保證,也是一個教育上永恆的課題,我們要在這個問題上不斷探索,走得更深、更遠,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更好地成長。

1.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2.家長本人教育孩子的做法

3.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4.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5.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