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中草藥有哪些

  中藥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中醫讓其發揮最大的養生保健,小編現在就告訴你常用的養生中草藥,快來看看這篇文章瞭解詳情吧。

  常用的養生中草藥

  當歸:養血聖物,保女人一生平安!

  當歸的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可以很好地順通人體內部。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有的時候,如果感覺痛經的話,特別難受的話,可以選擇當歸使用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虛寒腹痛、腸燥便祕、風溼痺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當歸的作用

  1、當歸抗缺氧作用;

  2、當歸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

  3、當歸護膚美容作用;

  4、當歸補血活血作用;

  5、當歸抑菌、抗動脈硬化作用。

  食療:

  1、當歸主要以輔療形式新增到粥,湯中。

  2、當歸一般生用,為加強活血則酒炒用,就是說這個時候,要把當歸和酒一塊兒使用,一塊兒選擇在一起。又通常補血宜當歸身,破血宜當歸尾,要是自己流血的話,就選擇使用當歸的尾巴的部分吧,這個是有很好的止血的功效的,止血宜當歸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補血活血用全當歸。

  3、當歸心肝血虛而見面色萎黃、脣爪無華、就是看上去一點的血色也木有,沒有什麼好的地方,頭暈目眩、心悸肢麻者,要是經常會頭暈的人的話,可與熟地、白芍、川芎配伍 ,則補血之力更強。

  4、月經不調,屬肝鬱氣滯,經來先後無定期者,月經不好的,沒有什麼準兒的話,可與柴胡、白芍、白朮等同用。

  5、年老體弱、產後以及久病血虛腸燥便祕者,可與火麻仁、枳殼、生地等配伍。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味甘、酸,性微溫。主要有消積化痰、行氣活瘀的作用。兼能發小兒痘疹,有消積化痰、行氣活瘀等功效,下面就向大家做詳細介紹。

  1、消積化痰:對於肉食積滯效果好,常配合炒雞內金、神、麥芽、炒檳榔、萊菔子等同用。對中焦痰溼阻滯,久生積塊者,可以山楂化痰消積,常配白朮、枳實、半夏、陳皮、神、麥芽、三稜、莪術、紅花、桃仁、炙山甲等同用。

  2、行氣活瘀:山楂能入血分,既能行氣又能活瘀。對於婦女產後下腹部瘀血疼痛俗名兒枕痛、惡露不盡等症。可配合桃仁、紅花、炮姜、川芎、當歸等同用。

  3、發痘疹:小兒痘疹,遲遲不易出齊、出透者,可用山楂二、三錢,煎水飲服。山楂生用,適於開胃消食、活血化瘀;炒焦用適於消食導滯;山楂炭適用於消食止瀉。

  神曲善於消谷積,兼能化痰導渧可使金石藥容易消化;麥芽善於消面積,兼能助胃氣;山楂善於消肉積、症塊,並能行氣活血。山楂核消食磨積,兼能治疝氣指腹股溝及少腹部作痛或睪丸腫痛疼痛。烏梅、山楂皆有酸味,但烏梅酸而收澀,斂肺澀腸。山楂酸而破洩,消積散瘀。焦神曲、焦麥芽、焦山楂,三藥合用稱謂“焦三仙”,能互相增加其消食導滯的能力;如再加焦檳榔則稱“焦四仙”,又加強了下氣消積的功效。這幾味藥常同用。用量一般一至五錢。山楂多服、久服反伐脾胃生髮之氣,故凡脾胃虛弱無積者,慎用。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服

  人蔘的功效與作用

  1、人蔘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氣雄體潤,升多於降;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

  2、人蔘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嘔吐洩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消渴;血虛之萎黃,眩暈;腎虛陽萎,尿頻,氣虛外感。

  人蔘適宜人群

  1.適宜身體虛弱者、氣血不足者、氣短者、貧血者、神經衰弱者。

  2.實熱證、溼熱證及正氣不虛者禁服。

  如何食用人蔘

  1.人蔘能大補元氣,拯危救脫,為治虛勞第一要品,故常用於元氣欲脫,神疲脈微之症。凡大病、久病、失血及汗、吐、下等導致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大法不止,脈動微欲絕者,均可急用本品一味煎服。

  2.凡脾虛食慾不振,面黃肌瘦,倦怠乏力者,可與白朮、茯苓、甘草配伍,補中益氣。

  3.忌鐵器,不可用鐵鍋,鋁鍋煎煮。

  4.補劑用熟,瀉火用生。

  人蔘的做法

  1、紅棗人蔘湯

  原料:紅棗20枚、人蔘9克、海米、雞蛋1個、香油各10克、植物油、鹽、蔥、香菜各少許。

  做法:1、將紅棗去核,洗淨;人蔘洗淨,切成薄片,待用。

  2、鍋置火上,加適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放入紅棗、人蔘片,鍋加蓋煮2小時即成。

  2、人蔘胡桃湯

  原料:人蔘3克,胡桃肉3枚。

  做法:1.取人蔘3克,胡桃肉3枚,煎湯服之。

  2.每日一次。連用5~7天。

  3、蓮參粥

  原料:人蔘10克,蓮子15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1、人蔘用水浸潤,切成薄片;蓮子水發,去心;粳米淘洗乾淨。

  2、鍋置火上,加適量清水、蓮子、粳米,用旺火燒沸,放入人蔘片,改用文火煮熟,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何首烏:溫補腎陽,再活500年還是黑髮飄飄!

  何首烏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乾燥塊根,其性微溫,味苦、甘、澀。在臨床上,何首烏有生首烏與制首烏之分。

  生首烏是將何首烏的塊根採挖之後,洗淨晒乾而成,功能是解毒消癰、潤腸通便,主治陰虛、瘡癰及便祕者,常用量為每日10~15克;制首烏是將生首烏用黑豆汁拌勻蒸制,使黑豆汁全部浸入生首烏中,取出晒乾而成,功能是滋陰養血、填精補髓,主治病後體虛、年老體弱、陰血虧虛所致鬚髮早白等病症,常用量為每日10~30克。

  “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現就制首烏的臨床運用簡述如下:對精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腰膝痠軟等症,可用制首烏15克,配用枸杞子、芡實、川斷各15克。日一劑,水煎兩次,分兩次溫服。能補益壯陽,強身益精。

  對肝腎虧虛所致的頭暈目眩、五心煩熱、骨蒸勞熱、腰膝痠軟等症,可用制首烏30克,配用枸杞子、地骨皮、黃精各15克。日一劑,水煎兩次,分兩次溫服。能補肝腎,益精血。

  對腎不納氣所致的久咳不止、氣喘不寧、神疲乏力、腰膝痠軟等症,可用制何首烏15克,配用靈芝、西洋參各20克,蛤蚧一對。日一劑,水煎兩次,分兩次溫服。能益氣固本,補益止咳。

  對陰血虧虛所致的五心煩熱、腰膝痠軟、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等症,可用制首烏30克,配用桑椹、山萸肉、核桃仁各50克。日一劑,水煎兩次,分兩次溫服。能滋陰養血,烏須黑髮。

  對血不養心所致的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失眠健忘、多夢遺精等症,可用制首烏15克,配用夜交藤、丹蔘、遠志各15克。日一劑,水煎兩次,分兩次溫服。以補血養心,安神定志。

  需要說明的是,生首烏含蒽醌類化合物較多,通便作用較強,大便溏瀉者忌用;何首烏中含有鞣質,遇鐵容易產生變化,煎藥時忌用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