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識與收穫4篇

  初心是責任和擔當,初心是行動令和指南針,初心更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小編整理了,希望能幫助到您。

更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點選進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收穫【800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收穫【1000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收穫【1200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收穫【1500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收穫【2000字】

  基層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識與收穫【1】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

  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強調,“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自**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來,提出的又一個嶄新論斷,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如何理解“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這一論斷?“初心”與“恆心”是怎樣的關係?可以從以下“四個統一性”來解讀和辨析。

  從“初心”與“恆心”相輔相成的統一性來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黨的“初心”。黨的恆心是指“初心”的堅定性、永續性、恆定性、永恆性,即“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初心”的實現離不開“恆心”,通過“恆心”使“初心”更加堅定、明確,通過“初心”,使“恆心”更持久,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從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統一性來看。《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性質決定了“初心”,黨的宗旨決定了“恆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永遠不能變的,是永恆的,只有永遠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

  從黨的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性來看。黨的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是黨的綱領,也是黨的“初心”。最低綱領則根據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發展階段的客觀實際有所不同,體現了黨持之以恆、不斷前進的“恆心”。前者為後者指明前進方向,後者為前者的實現準備必要的條件。堅持綱領與最低綱領的統一,就是堅持理想與現實的統一、方向和道路的統一、目標和過程的統一、全面發展和發展階段的統一、革命精神和科學態度的統一。

  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性來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徵。世界觀是人們關於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對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則、基本方式的觀點和理論。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內在統一的,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共產主義是世界觀,是“初心”;實現共產主義,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共產主義是幹出來的,需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恆,是“恆心”。

  強調眾志成城、勇於擔當、乘勢而上,走得再遠,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也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說的就是“不忘初心”。要求發揚釘釘子精神,堅定不移地打好攻堅戰,講的就是“恆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充分認識“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的現實意義,持之以恆地幹好中國自己的事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基層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識與收穫【2】

  “初心”就是出發時的目標、誓言或承諾。恩格斯說:“一個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政黨,一個真正想達到這個目的並且具有達到這個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將是不可戰勝的。”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足以說明,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的黨。

  黨的會議報告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這不僅回答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而且回答了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的問題。在此主題中,不忘初心又是具有統領功能的靈魂主線。不忘初心,方知使命,方能擔當,方得始終。因此,要全面而深入地學習和理解會議精神,就必須以不忘初心為楔入點。

  1.“三個不能忘”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才能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黨的會議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之所以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核心,是因為中國有古訓: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最終取決於民心向背。人民是黨執政之根基,如果將黨比作舟,那麼人民即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唯有充分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唯有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方能堅守初心、踐行使命。

  之所以將“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核心,是因為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共產黨出發的時候,近代以來的仁人志士已經圍繞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進行了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探索。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辛亥革命的失敗,使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既然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既是中國革命的客觀要求,又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從此,中國共產黨率領人民踏上“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新道路,開啟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新徵程,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才能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雖然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只有十多位代表,但是中國社會的偉大鉅變卻實質性地開始了。從此,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發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鬥爭、實行國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還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為中國革命找到農村包圍城市和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在被稱為“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的長征中,共產黨人的初心化作震撼人心的長征精神,也是“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緊密團結的精神”“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等。這些精神所釋放出來的磅礴力量,使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的交織中蹚出一條浴火重生的革命新路。

  “不能忘記走過的路”,才能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黨的會議閉幕不久,習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重溫“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尋找和追憶“紅船初心”,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風風雨雨、輝煌激盪的來時路,表達了不忘初心、做“紅船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踐行者,將“紅船初心”化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強信念。

下一頁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