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內部市場化論文

  企業內部市場化管理模式就是將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內部,以企業內部各部門作為內部市場的經濟主體,建立起一種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企業管理模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內部市場化論文,供大家參考。

  企業內部市場化論文範文一:企業內部市場化運作問題探索

  摘要:從企業對內部市場化的認知和管理、內部市場化制度本身,以及內部市場與其他管理制度相容方面,對煤炭

  企業內部市場管理運作當中呈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以期使內部市場化程序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不斷提升

  經營質效。

  關鍵詞:企業;內部市場;持續優化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1-0115-02

  實施內部市場化是企業模擬外部市場,在企業內部重新構建具有一定市場特徵的管理模式。這一新的管理模式給正處於管理模式改革的煤炭企業提供了一種新思路,變行政命令式管理為自我約束、自我適應。當前,內部市場化管理已成為煤炭企業的主要管理方式之一,企業通過對生產流程的梳理、內部組織結構的重組,極大地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企業對內部市場化認知和管理方面

  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要求決策者、職能部門,以及企業員工深刻領會內部市場精髓,對內部市場管理要有深層的認知。

  企業員工是內部市場管理的基本單位。由於煤炭企業傳統管理的一些弊端,造成部分員工長期以來思想固化,缺乏競爭意識。“等、靠、要”的消極思想較為普遍。而內部市場運作需要的是熟悉業務流程、深諳生產工藝,同時具備現代化管理理念的管理專家。針對這種情況,要定期對職工進行培訓,普及內部市場化管理知識,不斷強化職工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讓員工認識到內部市場化管理成敗同時關係到企業和職工的個人禮儀。要成立專門的機構,選派優秀幹部、員工到內部市場化執行成功的企業觀摩學習,使這些骨幹人員成為推行內部市場化的中堅力量。

  企業推行內部市場管理,需要明確內部市場的責任主體,理順職能部門間的連結和服務關係。使各職能部門成為以市場交易規則、內部價格結算為紐帶,日常工作量和績效為商品的內部交易關係。職能部門作為內部市場主體,需分析權衡目標管理專案的權重,對目標成本進行分解量化和重新核定。但這勢必會增加額外工作量,極易產生消極牴觸情緒。煤炭企業井下生產隊組,日常工作和服務有量可計,考核便利,對內部市場化管理接受程度較高。相比較而言,一些生產輔助單位、行政和後勤服務部門工作量難以度量,員工對內部市場管理熱情不高,存在消極應對情緒。另外,對於傳統煤炭企業而言,由於企業內部各單位的利益模糊或效益固定,職能轉變和利益重新整合中阻力還比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應由內部市場主管部門,在企業與各專業市場、專業市場與隊組、隊組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進行定責定崗,形成深層次、多層面、立體化、全過程的內部市場化管理運營體系。使企業內部上下工序之間、服務與被服務之間由行政關係變為等價交換的經濟往來關係。指導其進行科學規範的操作,幫助其順利成為內部市場主體,消除牴觸情緒。

  內部市場執行的成敗,決策者是關鍵。要求決策者思路清晰,明確部門間經濟責任和利益分配,為內部市場化推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我們發現,部分企業在市場化運作中,過於注重形式和輿論宣傳。一些單位甚至以倒推專案單價的方式核算消耗,搞書面市場化的文字材料,真正推行後效果不明顯。決策者應主要通過提供技術指導、持續溝通、績效考評、激勵等類似國家巨集觀引導的市場手段,代替以往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以市場交易關係連結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精細化管理。

  二、內部市場管理體制方面

  內部市場管理實施多年來,幫助煤炭企業優化作業流程、降低組織費用、提升員工經營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但這一管理方式在優化企業管理同時也存在瑕疵。

  內部市場運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有內部市場價格機制、內部市場化運作辦法、考核結算以及分析評價體系等。其中,建立內部價格機制是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的核心。一般由礦長牽頭,企管、財務、供應、勞資等各業務單位組織專業人員對本單位大量歷史消耗資料和現行計劃價格收集、彙總、整理,通過外部市場價格的比算,內部價格的測算,對企業每個單位、每個班組、每個人、每項服務,從原料投入到產品產出價值鏈及其子鏈條的各環節的合理價值進行測算,制定出科學公平的內部結算價格,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內部市場價格。這個測算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價格的標準也要儘可能準確地反映服務成本,從而保障服務主體的利益。內部市場價格參考外部市場價格,而不等同於外部價格。外部市場價格體現為以價值規律和供需關係為依託的動態價格。而內部價格是煤礦各核算點之間的價格,內部價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是對落後主體的保護,太低則無法完成定額任務。而且內部價格應適時調整,但在一定時間段應相對固定。可以這麼說,在內部市場執行中,建立一套科學、公平、合理的價格目錄表是內部市場管理成敗的關鍵,但更為關鍵的是價格指標引數體系的適時調整,建立一個綜合平衡的動態價格調節機制將是企業實施內部市場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要求對企業內部的各業務主管部門、職能科室、隊組乃至班組各道工序所有生產的產品或服務,通通轉化為用內部價格衡量的價值和為上下工序所認可的商品,做到內部市場精細化管理,做到有量可計,有價可依。內部市場精細化管理原則上要求企業要劃小核算單位,完善各專業市場,將內部市場化覆蓋到企業管理的每個角落。要把職能科室以及服務部門分門別類,根據工作性質採取提成、按能否按時完成工作及在與外部業務往來中是否發生工作失誤作為考核指標。採取多勞多得、同崗同酬、技能與工資相掛鉤的執行模式。

  但無論怎麼樣定價、定量、結算,核算成本控制這條主線永遠不應偏離,倒推成本這種成本管理創新機制不能偏離。

  內部市場的推進還需要各種制度的協同運作。完善各種手段和職能確保內部市場正常有序的進行,需要健全內部市場價格體系、組織執行體系、定額定量體系、結算體系以及考核評價體系;需要完善內部市場交易規則、交易程式、交易方式等制度;需要制定考核評價的標準、方法和手段;需要藉助於現代資訊與通訊技術,建立起適用於內部市場的管理資訊系統;更需要建立健全目標成本管理體系,明確各工種的成本職責,把目標成本分解量化,真正把每一專案標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三、內部市場管理制度與其他管理體制相容方面

  內部市場管理是預算管理的延伸,是績效考核的細分,應和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質量標準化管理無縫對接。一些企業施行內部市場化管理就是生搬硬套,存在高度複製,失去了制度的嚴肅性。實質上致使內部市場化成為一項獨立的管理,成為一個部門的專責,未實現管理工作聯動,未能拉昇全面管理。

  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必須與企業改制相結合,必須同其他體制相配套。做好市場化運作所需資料與現行財務執行機制的介面工作。把市場機制引人企業內部,同步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組織體制改革、經營結構調整、技術創新與企業文化建設等。在內部市場化推進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思考內部市場化執行規律,處理好企業內部市場化機制執行相關資訊的收集、處理工作,做到有條不紊、合理有序。

  四、結束語

  總之,企業推行內部市場化,是積極應對外部市場挑戰,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有效手段。煤炭企業在這方面的成功嘗試,也充分證明了企業能夠適應這種管理方式,能夠適應當前的內外部環境要求,能夠幫助企業優化內部組織結構,有效控制成本、深化企業管理。內部市場管理是持續推進的發展過程,要不斷地探索總結內部市場化程序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並堅持持續優化。要引申內部市場化管理運營機制,要使內部市場化程序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不斷提升經營質效。

  企業內部市場化論文範文二:煤礦企業內部市場化管理初探

  摘 要:結合煤礦企業經營管理現狀,對內部市場化管理的意義、基本要素、市場化執行的支撐體系以及基礎工作的論述。

  關鍵詞:煤礦企業;內部市場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F713.56 文獻標識碼:A

  一、煤礦企業內部市場化經營管理的意義

  內部市場化是按照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 將企業內部管理模擬外部市場執行,確立市場主體,規範交易行為,培育各級市場主體“降成本增工資”的市場意識,使單位之間協作關係、單位與企業、員工之間的管理和經濟關係轉變為等價交換的經濟往來關係。其最終目的是降耗節支、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員工收入。

  二、內部市場管理的基本要素

  市場主、客體、市場規則、價格體系、交易市場、交易結算平臺是構成內部市場化管理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的要素。

  市場主體:能夠提供或接受產品和服務,具有獨立核算能力的組織或個人;市場客體:市場主體間通過市場進行交易的物件,包括交易場所、交易工具、產品和勞務;市場規則:為保障內部市場化正常運作制定的各類規章制度;交易市場:根據交易產品服務種類細分的市場型別,包括產品生產、物資供應、加工維修、租賃、工程施工、人力資源、資金、技術、後勤服務等;價格體系:在市場主體間發生供求等的經濟活動中,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體現,即結算價格;交易結算平臺:對市場主體間交易行為確認、核算的平臺,即核算點。

  三、內部市場化管理運作的特點

  第一、經營指標分配量化具體到人。建立煤礦、基層單位、班組、崗位為主體的四級內部市場體系,每個市場主體設立核算點,對相互間的經濟業務通過結算平臺按照內部價格進行結算。第二、實現生產者和經營者身份的統一。煤礦企業規範運作後的內部市場運作模式,各生產要素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實現了最大限度的合理優化配置。企業內部各單位、各專業、各崗位都成為市場競爭的參與者和生產者,各級市場主體的利益、每名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效益緊密結合,讓每個生產者都成了經營者。 第三、生產要素的明碼標價。對原材料物質消耗、裝置租賃費用、維修服務費等專案及各類工作量進行精確測算、彙總,並根據內外部市場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單價,建立完備且時段內相對穩定的內部市場價格體系。大到工程,小到端茶遞水都有價可計,使價格無處不有,市場無處不在。第四、每天都知道經營效果。一、二級市場實現月清月結,三級市場日清日結,四級市場班清班結。班組根據各崗位當班完成的工作數量、質量及各種考核,按照內部市場結算辦法進行結算,讓職工明白自己在當班得分情況。第五、每個市場行為都能有效控制和約束。建立健全內部市場化運作的管理制度,包括價格管理、定額管理、核算管理、計量管理、資訊化管理、崗位責任、市場交易等制度。制訂內部市場交易規則及核算辦法,做到規則明確,流程簡單,便於操作。建立仲裁製度和內部仲裁機構,對有爭議的交易行為進行仲裁,保證交易公正公平。

  四、企業內部市場化核算方式

  內部市場化管理核算方式上實行煤礦、區隊科室、班組、崗位個體的四級市場主體運作。

  一級市場: 煤礦所轄各職能科室是本級市場主體的組成部分,負責與集團、外部單位及區隊的經濟往來結算。對集團下達的各項生產經營預算指標,通過全面預算方式,向各職能科室及區隊分解;對各職能科室實行績效考核,按照科室工作職責、崗位規範等確定相應績效聯責指標,實行績效考核和費用限額考核;對區隊通過經營預算方式考核並結算生產經營和成本費用指標。

  二級市場:二級市場主體是採掘、運輸、一通三防等生產及輔助單位。區隊為本級市場主體,與上級單位、其他區隊及所轄班組形成本級市場。二級市場中以區隊、科室為核算單元,模擬會計核算,相互劃轉經費,改變各單位間生產協作關係為市場買賣關係,相互之間提供的服務與勞務均按市場價格目錄核算收入,並通過各自的經營考核發生供求結算關係。

  三級市場:班組與區隊、其他班組及下屬崗位形成本級市場。班組間按照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數量狀況,根據內部市場價格進行交易結算。班組通過對生產經營和成本費用指標的分解確定考核預算指標,下達到各崗位,主要考核崗位工作完成質量、數量及其可相對控制使用的成本費用指標,按照完成情況,聯責考核班組長。

  四級市場。依據計分標準,強化自我績效管理,體現崗位價值,實現崗位貨幣化,形成“人人都是經營者,崗位都是利潤源”的經營機制。

  五、企業內部市場管理支撐體系

  為保障內部市場化管理的順利實施,必須完善定額、價格、計量、核算結算管理等體系。

  一定額管理體系。把定額作為內部市場化管理的源頭,在優化流程和明確標準工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技術先進性和經濟節約性,確定勞動、物料消耗、服務等定額標準,建立全覆蓋、動態控制的定額管理體系。

  二價格管理體系。採用“先進對標”、“零基預算”等方法制定內部結算價格。依據歷史資料、生產現場實際,以勞動及各類消耗定額為基礎,以內部工資單價、材料工序消耗額度、裝置租賃、修理、運輸單價等構成的內部市場價格體系,力求準確、全面、合理。並適時修訂和增刪價格,使之趨於合理。

  三計量管理體系。完善計量手段,統一計量標準,做到對各級市場主體的水、電、暖、料和接受服務等均有量可計。

  四核算、結算管理體系。按照會計核算原則,制定核算流程,設立各級核算點,設定核算科目,科學核定交易量,採用直接、輔助鏈式結算和單位工程結算、機關科室績效考核等多種結算方式,構建以市場主體為價值節點的結算體系。

  六、做好內部市場化管理基礎工作

  內部市場化管理領導小組組織協調指導開展工作,強化實施行政、價格、工資總額等的巨集觀調控;加強監督,定期考核,及時兌現獎罰,嚴格執行考核獎罰政策。

  [1]韋裕明,《市場機制和競爭方略》北京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