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在牆上的童年讀書筆記

  咦,童年怎麼會掛在牆上?快來看個究竟吧。那麼,讀完此書,讀者們會做些什麼筆記呢?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原文:

  掛在牆上的童年

  ①剛交新春,寒氣未盡,風箏卻迫不及待地飛上了晴空。原野上不時地揚起孩子們的笑聲。風箏,令人不無眷顧地記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可現在,我心中被它牽出的卻是縷縷失落和愧悔。

  ②孩子剛進入初中二年級,教師家訪便告誡我:這是孩子成績轉變的關鍵年級,關係到將來升學,家長必須如何如何。我和妻當然堅決照辦,可學期完結,成效甚微。我很生氣,也十分著急,立即對孩子約法三章:寒假不準玩;晚上不準看電視;下學期每科必須上 85分。在我的責令下,孩子噙著淚水訂出了學習計劃。

  ③除夕,我和妻忙著準備過年,無暇過問孩子的功課。不知什麼時候,他乘我們不備悄悄溜出戶外,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了。

  ④一忽兒,他從外面蹦蹦跳跳地回家來,手裡高高擎著一隻色彩鮮豔的風箏“爸爸,媽媽,你們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臉得意忘形的神態。一見到他,我氣往上衝,搶步上前,一把奪過風箏,就要撕個粉碎。孩子從未見我發這麼大的火,半是驚嚇,半是疼惜自己的風箏,“哇”地一聲嚎啕大哭起來。妻心軟了,趕忙奪下風箏,連連哄拍孩子道:“別哭!別哭!媽替你把風箏掛在牆上,以後再放吧。孩子也一邊拭淚一邊走進臥室拿起書本。以後,他竟沒有再看風箏一眼,也沒提起放風箏的事。我很欣賞孩子的自制力。妻也向我誇孩子有志氣。

  ⑤從此,我對孩子的學習盯得更緊了。一天,照慣例檢查孩子作業,看到整整齊齊的書寫,老師劃上的道道紅勾,我喜不自勝,連忙遞給妻看。我倆對視一眼,會心地笑了,感到無限欣慰。看完數理化作業,再拿起作文字。突然一則標題引起我的注意——咦?《掛在牆上的童年》!童年能掛上牆麼?不通!題目就不通,拿腔捏調的!怎麼,還給了九十分?”

  ⑥妻見我大驚小怪,忙放下手裡的針線湊過來一起看。隨著視線的掃描,看著看著,我的心漸漸抽緊。倏地,一滴熱乎乎的東西滴落在我的手上;妻哭了,從她的淚眼裡,我分明覺察到幾絲怨艾和譴責。

  ⑦孩子在作文中記述了買風箏的那段往事。他並沒有責怪自己的父親,相反,還很能理解作父母的一片善心;負擔過重,這是現實;競爭激烈,更是現實!因此,他說:“戶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風箏沒有我的,我只能將自己的童年永遠掛在牆上!”然而,在作文的結尾處,他仍舊忍不住發出了成年人式的嘆惜:“唉,別了,我的童年!但願年紀更小的千千萬萬弟弟妹妹們,不再將童年掛在牆上。”

  ⑧此時我不由眼前疊印出孩子蒼白瘦削的面容、失神睏倦的眼睛。他的早熟分明留下了被摧折的印痕!在此之前,我怎麼一點也未察覺呢甲無限愧悔,百感交集,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貧寒想買風箏而不可得,眼下,孩子買到了風箏卻又不能放!這是怎樣的錯位和失調!

  ⑨更使我不安的是,這之後,無論我暗示或直接動員孩子都不願放風箏。他的興趣似乎完全變了,變為全身心傾注在對前途的拼搏和追求上。他成熟了?還是成熟得太早了?

  ⑩“難道剝奪了孩子童年的只是我這作父親的嗎?”在深深愧悔中,我試圖從情感的網羅解脫出來,但愈是掙扎,愈感惶惑。我想,像我一樣陷入惶惑中的父親們,能以這樣的理由安然自釋麼?

  ⑾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掛在了牆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掛到了什麼地方呢?一種不可名狀的失落感湧上心頭。我抬起頭來.無限惆悵地望著藍天上的風箏……

  篇二

  練習題

  1.怎樣理解題目“掛在牆上的童年”?

  2·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第③段“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了”指的是什麼?

  4.第④段中“我想,像我一樣陷入惶惑中的父親們,能以這樣的理由安然自釋麼?”“這樣”指代的內容是 不超過20字

  5.是什麼使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悔?

  6.孩子作文中寫道“別了,我的童年”讓我們不由想起魯迅的《 》,那是作者對自己無憂無慮生活的無限留戀與不捨。

  7.文中所說的“這是怎樣的錯位和失調啊”,這“錯位與失調”該怎樣理解?用文中原句回答

  8.讀完本文,你對如此教育體制產生怎樣的反思?

  篇三

  答案:

  1.風箏象徵享年,本來應在空中飛翔的風箏掛在了牆上,代表著本來自由歡快的童年被人為的束縛,壓抑了。

  2.總領全文

  3.買風箏打算去放。

  4.以“為孩子好”為理由剝奪他們自由歡快的童年。

  5.孩子的作文。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7.我想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貧寒想買風箏而不可得,眼下,孩子買到了風箏卻又不能放!

  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