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年級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離開幼兒園這一大環境,又到了一年級這個大環境肯定會有所不適應,下面來看看老師給學生家長寫的建議信吧!從中學習學習!

  一:

  尊敬的各位學生家長:

  作為一位教師,特別是作為一位讓孩子孩子取得了一定成績的教師,有不少朋友問我:孩子上一年級了,有什麼建議嗎?我一直沒有明確的回覆,因為我並沒有明白,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但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把自己的想法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來談一下我的孩子。

  一、二年級時,我女兒多數成績八十多分。也許大家會奇怪,這成績太差了,這應該是拿滿分的時候喲!其實,妻子因為這事與我急過不止一次,說這太丟人了,教師的孩子,怎麼連優秀也算不上?……

  只有我堅信:女兒是優秀的!隨後參與《滕州日報.小記者》活動中,女兒才展現出其才華: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裡,發表文章十多篇,並有數張畫作發表。與此同時,女兒的日記《西瓜面具》也發表於《數學週報》……

  其實,我並不想重點介紹女兒之優秀,但我想通過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的這些事情說明一件事:我們的孩子,可能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優秀!我們需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長,我們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加油、助威!

  其次,我來談一下孩子成長過程中一些要注意的事項。

  1.放手,才能成就孩子的精彩

  至今還記得一件事,那是一年級後的暑假,我要給女兒補課,可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無論我怎麼講,女兒都聽不清!越是提醒,女兒越是一頭霧水,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幾乎要憤怒了——孩子怎麼這麼笨呀!生氣之中做出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你自己讀題目!

  女兒當時就哭了,我不認識字!這也倒是真的,但在憤怒之中,誰還能注意孩子的請求?於是女兒在哭泣中讀完了題目,而且讀錯好幾個字!但奇就奇在這裡,女兒居然順利完成這個解決問題!

  這給我的觸動不小,而且我想,這件事也應該給大家以思考:當孩子不會時,當孩子向我們求助時,孩子真的需要我們的幫助嗎?

  也許家長朋友會問:如果不給幫助,孩子不會怎麼辦?孩子錯了怎麼辦?我想,就算要給孩子幫助,也應該先等一等,儘量要讓孩子經歷思考的過程,記孩子想一想,是不是能自己獨立解決!

  2.放手,需要勇氣與智慧

  記得女兒學騎自行車時,非要我扶著才行。我看女兒已經騎得不錯了,想放手,可女兒不同意,說自己不敢……其實,這時我們家長都有同一個感覺,就說扶著,等孩子騎到一定時候就偷偷地放手。而且不少家長也做過這樣事情,不是嗎?

  但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家長不敢放手,總以為自己一放開,孩子就會受到傷害!也就是今年,打算給女兒買旱冰鞋,鄰居也想給自己的孩子買,但想不到的是鄰居考慮到孩子可能受到傷害,最終放棄了這一想法。而我卻痛快地給孩子買了,並鼓勵孩子練習滑行……

  當然,也是付出了代價:女兒摔傷了手,但這並沒有影響她學習滑行的勇氣。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太喜歡這兩個故事,以為這與孩子的學習並不相關,但我要提醒的是這恰恰是最重要的:我們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與堅持不懈的毅力!

  作為教師,往往有一種痛:想提問學生,卻又不敢提問!因為我就曾經遇到過學生不回答問題的情景,甚至去拉孩子到黑板做練習,可結果是什麼?我就是不去,你能怎麼著!面對如此強勢的學生,教師也只能放棄……

  而且,近年來,越來越發現孩子不敢回答問題了,甚至教師反覆講過的練習也不敢做了,這到底是哪出了問題?俗話說久病成良醫,當這類問題出現的多時,我才發現是學生沒有經歷戰勝困難的過程,所以學生輕易就選擇放棄!

  所以,綜合學生的成長以及女兒成長的經歷,我想放手,讓孩子自己經歷失敗與成功,讓孩子自己成長,而不是在家長的保護下專長。因為家長越是害怕孩子受到傷害,越不敢放手,而這恰恰是學生形成學習困難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不要為孩子的失敗而傷心

  現在講一個故事,浩同學,語文總是不及格,數學也就是六十分左右,家長特別傷心:我的孩子怎麼這麼笨?甚至想,只要能上初中就好!

  現在我們來看這些語言背後的資訊,十分明確家長因為孩子的成績而苦惱,孩子太笨了!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這個笨孩子是這個家長的第三個孩子,前面兩個是女孩,這是男孩,按我國之傳統觀念,這才是一家之主喲!

  其實,講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成績已經成為影響孩子與家長關係的因素。家長因孩子成績不好而傷心,孩子則因家長傷心而感受到壓力,甚至多少有些恐懼:作為農村的家長,除了打,再也找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了。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來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事實:孩子因成績不好,受到教師的批評,甚至懲罰;回到家裡,依然因成績不好而受到家長的懲罰。所以孩子一直生活在恐懼中,不是怕家長懲罰,就是怕教師懲罰,而沒有誰能給孩子真正的幫助:一是沒得到有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二是沒有誰給以孩子情緒的釋放,這如何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其實,如果採取拆環法來做:首先斷掉家長的懲罰,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這就能有效阻止孩子成績的下降,甚至能改變孩子成績落後的現狀。其次是給孩子以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說,家長也許不懂。那就介紹一點具體的做法:如語文方面,可以進行一些聽寫方面的訓練,可以讓孩子在家先讀一讀課文;數學方面,可以讓孩子數一數具體的實物,可以讓孩子分辨一下左右上下,可讓孩子玩一下積木……堅持下去,孩子的成績一定會特別優秀!最後,也是家長最應該做得:相信孩子是優秀的,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不是嗎?

  最後,想給所有的家長朋友一個忠告:請做一名聽眾,傾聽孩子進入學校後的故事,傾聽孩子的收穫、傾聽孩子的快樂與痛苦,這是讓孩子健康成長最關鍵的途徑。


  二:

  親愛的家長朋友:

  您的孩子剛離開熟悉的幼兒園,來到嚮往已久的小學,新的學校,新的同學,新的老師,心中肯定欣喜不已,但也難免會有一絲的不適應。學習任務重了,上課時間長了,遊戲時間少了,要寫簡單的作業了……這些都是從幼兒園向小學轉型的孩子所面臨的問題,作為家長你們也要有所準備,幫助孩子順利地完成過渡,讓孩子能夠儘快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來。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來共同幫助孩子走好這最初的一步。在這裡,作為一個從教20多年的班主任,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議,希望能幫助您和您的孩子過好這一轉型期。

  一、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在剛入學的時候,個別孩子往往會因為不必要的緊張而不太愛上學,甚至有一到學校就哭鬧的情況。因此在這一階段,家長們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情緒的變化,可以與孩子交流您自己上學時的一些趣事,以吸引孩子;也可以多與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事,讓孩子感受到您的關注;同時,您還要儘量多鼓勵和表揚孩子,以激起孩子的興趣,讓他能夠真正感受到學校學習的快樂,從而喜歡上學。

  二、必要的學習用品要備齊。鉛筆最好選用HB的。這種鉛筆硬度適中,顏色適度;不要用自動筆,因為這種筆鉛芯細,易折斷,而小學生寫字握筆緊,手僵硬,不靈活,稍一使勁筆芯就斷了。鉛筆的數量最好是5支左右,最好提前一天晚上削好。橡皮、尺子、削筆刀、鉛筆盒等應以簡樸、耐用與安全為宜。削筆刀最好用轉筆刀,不要用小刀,一年級新生用小刀削破手的事經常發生。要用一般橡皮,不要用修正液,因為修正液是用化學合成的,不僅有損身體健康,而且弄到桌子、手和衣服上擦不乾淨。文具的選擇切忌花哨和追求時髦。5~7歲的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大概15分鐘,花花綠綠的文具用品將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做小動作而影響學習。再說,小孩子特別愛攀比,看到別的同學有了花樣文具便容易向家長索要,如果家長輕易滿足孩子的這種要求,時間一長,還會養成孩子虛榮等不健康的心理。書包的選用應輕便、合適,以能裝上書為宜,不要太大、太重。學校課桌抽屜較小,書包太大裝不進去,有的小學生只好放在地上,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此外,書包裡的兜不宜太多,如果有的東西放得太散,小學生往往會因找不到需要的東西而手忙腳亂。發了新課本一定要包書皮。書皮紙最好選用牛皮紙或掛曆紙,並在上面寫上學校、班級和姓名,這樣顯得整潔而美觀;不要用塑料皮包書皮,因為塑料皮太軟,易折書角。此外,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包書皮,這樣能養成小學生愛書的好習慣。

  三、必要的生活用品不可忽略。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準備一個水壺和一塊手帕。小孩子容易口渴,要專備一個小水壺或小水杯,在上面貼上標籤,寫上孩子的班級和姓名,因為班裡學生多,水壺容易拿亂。水壺要實用,不漏水,易開啟。另外每天要準備一包紙巾或一塊小抹布,用於擦手、擦桌椅。

  四、良好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剛入學的孩子,一般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穩定性也差。所以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要儘量避免在一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是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久而久之,對孩子注意力的養成便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裡為孩子佈置一個學習的小天地。書桌、椅子的高度要適中,在桌子上擺上課程表、小檯燈、小鬧鐘、地球儀等,為孩子創設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和優美的學習環境。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去做,多一些關愛與理解,多一些溝通與瞭解,多一些幫助與指導,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成長一定會讓我們感到欣慰。祝願您的孩子小學生活一帆風順,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