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獻愛心活動心得體會

  每一次的志願者活動都是一種學習,志願者們一定有很多的心得體會。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範文,供大家參考!

  範文篇一

  XX年3月15日,在院黨組織的帶領下,我們來到xxx武昌區中山路的xx,展開一場生活在老年服務中心的老人的志願者活動,清晨,大家八點準時集合,搭上了前往目得地的公車,然而,這卻不只是一次活動,還是一次感悟的歷程。儘管活動只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但思想卻在短短的時光中達到了一次洗練。

  我們的前期工作,在老師、學長學姐的安排下,做的非常的充分,早早的就分好了各個小組,有表演組、包餃子組、打掃衛生組等等,到了之後大家就做好了明確的分工。為老人唱歌和聊天的過程中,我想了許多。因為也是剛剛開學不久,剛和奶奶分開,見到爺爺奶奶就會比較情切,在聊天中也會不自覺的流出淚水,看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因為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到來流出感動的淚水時,我也被觸動了,可是他們卻因為年齡較高,不能夠用語言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甚至都沒有過多的能力給自己加衣。想想他們年輕的時候多麼矯健的身軀,曾經為家庭、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他們,卻在晚年時生活得如此疲累。總是一遍一遍的重複著你們要經常來啊。

  同時,作為一名大學在讀學生,看著長者服務中心的老人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身上的重擔。更加堅定自己的決心要考一個公務員,如果政府能更多地關心迫於無奈生活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在天冷時為他們及時添置衣物,在寂寞時為他們送上關愛與陪伴,我想,老人們刻滿歲月滄桑的臉上應該會浮現笑容與安慰吧。除此之外,看著學長學姐站在一旁默默地觀察每一位老人,他們的名字、身體狀況、精神狀況對他們來說都是瞭如指掌的。看到這一幕,我突然覺得充滿希望:是啊,儘管老人沒有家人的陪伴,卻也能有這群年輕、熱血的青年人關注著、關心著。這一份溫馨,暖在胸口,也為我們的奉獻心、愛心增溫了。有了這一次活動的經驗和感悟,我更加明白了要及時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人。也許“養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社會還稍為遙遠,但是,只有我們盡力了,用心了,才能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與悔憾吧!

  時間就這樣在指縫間流失了,心裡千萬個捨不得,老奶奶還是緊抓著我的手不放開,“奶奶,我們還會再來的”這是我們的承諾,在承諾之後還是離別,在最後告別的時候,老爺爺給我們寫了一封信,輔導員老師連著多了兩遍,老爺爺說的對:“志願者就是陽光”。

  參加敬老院的活動的,你就會發現,其實老人家的要求很簡單,只需要你多多陪陪他,跟他聊聊天,多聽聽他們訴說,他們就會很滿足了。所以讓我覺得我以後應該多積攢時間去配我的家人。還有老人家一般都有病痛的,聽他們說都是年輕時沒注意的。所以讓我們要注意年輕時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活動結束了,可心靈依舊被震撼著。往後的日子裡,要帶著這份感動與感悟,帶著這份深刻,善待身邊的長者,努力完善自己以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晚年環境。我想,這是這次活動最最珍貴的寶藏。

  範文篇二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高二2班的全體學生帶上各自的一份心意:月餅、水果,冒著雨來到馮派普敬老院,與長輩們們一起過節!

  中秋佳節,那些老人家依舊在敬老院度過,我不禁同情和敬仰他們。一股熱流忽然湧上心頭,我們一定要為他們獻上一份愛心,一份力量,讓他們在敬老院裡也能感受到我們的溫暖,感受到這個社會上也有許多人會關心他們。

  剛來到敬老院,就能看到許多老人已坐在表演廳裡等待我們的來臨。一見到我們來了,他們都以笑相待。那種笑充滿了渴望,充滿了欣慰,更充滿了與世無爭的感染力。

  雖然我們不是些什麼專業歌手,不是什麼優秀的朗誦家和舞蹈家,也不是非常幽默的演員,但是臺下的老人給了我們最愉快的笑容和最熱烈的掌聲,也給了我們舞臺上的自信。

  表演後,我們為老人派放月餅和水果,他們就像是回到了童年時代,露出了純潔可愛的笑容。

  我們要感謝他們,是他們,給了我們自信,給了我們鍛鍊自己的機會,激發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火一般的熱情,讓我們懂得如何去關心身邊的人,給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幫助,送上祝福,送上愛。

  範文篇三

  很多人說,慰問不過是走走過場,過過形式而已。但是在這裡,看著老人們高興的接過慰問品;看著老人們欣賞孩子們表演時開心的笑容;看著為他們打掃衛生時,他們不停招呼著“慢點”“小心點”時關切的樣子;看著他們愛憐地摩挲著孩子們頭頂那蒼老的手掌,一幕幕的場景,就像一幅幅油畫,深深的烙進了我的心間,溫暖、淨化著我的心靈。

  老人們需要關愛,作為曾經的社會主體,他們也曾經年輕過,也曾奉獻過,如今他們老了,老到很多事情力不從心,老到雙手也開始顫抖,但是我們用行動告訴了他們,他們並不曾被遺忘,他們不曾失去關愛。

  孩子們的道德觀念需要錘鍊,心靈需要呵護,他們還很年幼,但他們將來是社會的主體,是祖國的棟樑,將來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次次這樣的經歷,讓他們在簡單的活動中,能夠不斷淨化自己的心靈、培養自己的情操,那麼將來,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少一些誤入歧途的可能。

  作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園丁,是蠟燭。我們擔負著培養孩子們的責任。老師什麼樣的德行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標杆,是楷模。在這樣的活動中,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容,感受著老人們慈愛的目光,心靈被盪滌、被淨化。那麼以後在塑造孩子的靈魂時會加入更多的關愛和善良;在培育祖國的花朵時,會用更多的愛心去澆灌;在化身燭炬,燃燒自己的時候,能放出更多光和熱,照亮孩子們腳下的路。

  從活動至今,我始終被感動,被感染著,因為我終於更深的體會到:一種付出不求回報,一種感動不曾衰減,一種情感不因為血緣,一種行動不只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