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沒有教育方法導致錯誤的教育孩子,為此,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1、避免情緒失控

  當孩子出現倔強、反抗的行為時,父母應避免使用權威的口語或方式來教訓孩子,而應拿出一點“辦法”來。首先深呼吸,不要讓自己跟隨著孩子的生氣情緒;然後試著和他講道理,教他學會尊重別人;並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2、轉移注意力

  當您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可用他有興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來轉移他即將爆發的情緒。

  3、離開現場

  父母的干預越多,孩子倔強的脾氣可能越強烈。當孩子在發脾氣時,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父母表現得越在乎,他可能越過分、越吵鬧。所以,在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情況下,就試試讓他哭個夠,等他安靜下來後,再去處理。

  4、適當使用隔離法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不生氣了,再過來和大家一起玩。”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且不能是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地方。

  5、滿足需求

  當孩子正努力組合一張拼圖或搭積木時,父母卻要他儘快去洗澡,這時候,孩子通常會表現出不願意的態度。其實對於孩子的這種堅持,反而是值得表揚的,若父母硬要孩子放棄,孩子反而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

  6、尊重孩子的意見

  對於反抗、倔強期的孩子,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場看事情,不管做什麼事儘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見,不過分干涉。有時明知道可能做不好,也應讓他體驗一下,此外,在他做不好的時候,偶爾可以正確示範一遍給他看。

  7、面對面溝通

  父母有時不免會主觀認為,孩子應該聽話、順從,而不應該反抗。其實,不妨把專利、命令的語言溝通形式改為雙向的溝通,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試著去了解其不合理的原因並去探索合理的條件,建立自我約束的行為。

  8、恩威並用

  有時不妨運用處罰的方式,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調皮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彙報一切,當他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說:你太棒了,真聰明這麼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

  在人的一生當在,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五.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下成功的彼岸。

  六.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有時更甚與對書本身的興趣。

  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態度形成:

  在孩子1-3歲的時候,給予良好的家教,這個家教的重點在於培養孩子的性格和學習基礎,如認識字母、簡單的交際、簡單的句子注:這個時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強,是最好教育和影響的,如果這個階段沒有教育好,即態度沒有培養起來,以後即使學習好,也容易受環境影響而下降。

  興趣習慣的培養與形成:

  在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之後,就可以進行正式的學習了。在3-10歲之間,重在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給予孩子的個人性格特性,比如喜歡航空特喜歡飛機模型等、特喜歡畫畫、特喜歡鋼琴,這時候的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如果有什麼煩惱和不解,記得給其解答注:如孩子在學校收到的教育過於純真,那麼看到社會上的部分現象與學校的不同時就會迷惘,比如看到所有的壞人就想舉報,卻沒有注意自己的力量和安全,這時候需要給其說明和壞人鬥需要力量和智慧來進行等等

  解惑與放手:

  10-16歲時孩子進入青春期的逆反期,這時候不太聽話,有時候喜歡喝父母對著幹,這時候,需要給的就是小部分指導了,如戀愛觀可以早戀,但是不能過分,如發展到過分的地步、事業觀要有事業才能在社會立足才能供養自己喜歡的愛戴的人等。同時,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空間感,需要獨處,所以孩子在長大了,這時候需要元件鬆手的,但是重大事項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比如孩子的教育中中考、高考、志願選擇等等這些都需要你們過來人的指導,但是不能過度干預

  成為朋友:

  16-20左右的階段,孩子心智基本成熟,這個時候獨立的願望和意識充分覺醒,需要的是你給的空間,這時不能夠倚老賣老,顯擺自己的資格和權威,避免與孩子的衝撞這個不用太擔心,因為在態度培養階段已經形成了好的習慣,孩子已經大致清楚自己喜歡幹什麼不喜歡幹什麼了,ta在心中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這時候需要一朋友的位置來和孩子做朋友,給予人生規劃指導,比如以後的從業等。

  保持聯絡:

  20-左右之後,孩子基本獨立,已經進入理想大大學深造,由於大學中相對字自由,部分孩子會墮落打天天打遊戲、逃課等等,但是小時候培養的態度和學習習慣會指導孩子自學,ta開始知道自己學習的不足,會自動學習補充,進行能力提升。這時候需要的是部分時間去了解和與孩子聯絡了,而不能老是把他看做長不大的孩子了。

  後續孩子重大決策參考:

  孩子畢竟是孩子,還有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儘管這個時候孩子基本長大,但是在面臨重大決策的時候,還是略顯稚嫩,比如面對考研保研深造、出國留學、結婚、買房等等重大事項,還是需要父母給予一定參考,但是不能逼孩子,畢竟孩子不是自己的複製品,沒有必要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來追求和選擇,因為父母以前缺什麼就容易在還在身上找回來,這樣勢必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反而顯得過於控制,逆反和矛盾在所難免了。

1.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2.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3.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4.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5.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