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說話

  寶寶學習說話都是有一個過程,0~3 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期間如果對寶寶進行充分的語言輸入和適當的引導,孩子學習說話的程序可以大幅度提成,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說話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說話方法篇一

  1、給寶寶讀一些書本文字。有意識地帶寶寶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書,同一本書也可以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閱讀,增加寶寶的興趣。

  2、玩一些語言的遊戲,要跟隨寶寶產生應變。這樣,爸爸媽媽們與寶寶的互動才能得到更好的成效。

  3、多說說家中的各種方言,這樣能讓寶寶較早地把握不同種類的語言非常有好處。一個人越早接觸某種語言,他說得就越是地道。而且從小接觸多種語言的寶寶,將來學習其他語言的時候,也會更具有語言優勢。

  4、日常在與寶寶做遊戲時,寶媽寶爸都可以將發生的一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給寶寶聽。根據寶寶年齡的大小,爸爸媽媽們可以隨意調整語言形式和內容。

  5、當寶寶發出一些聲音時爸爸媽媽們可以做出相應的迴應,模仿寶寶的發聲。這樣的迴應鼓勵了寶寶的行為,也為他提供了更多聲音與語言的刺激。

  教育孩子說話方法篇二

  1、及時迴應寶寶的咿呀自語:只要媽媽經常回應,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

  2、鼓勵寶寶表現自己:跟寶寶玩手帕遊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自己,這對於日後勇於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3、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並反覆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4、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其說話: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5、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其說話: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不管是換尿布、餵奶或洗澡時,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

  6、讓孩子形容他最喜歡的動畫角色:孩子對自己喜歡的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可以讓孩子形容給媽媽聽,他喜歡的角色長得什麼樣,是一隻小鴨子,還是一隻大笨熊,它的嘴是什麼顏色等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7、邊走路邊唱兒歌:父母帶孩子走在路上時,有許多增加孩子知識的機會,可以給孩子猜測如“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著白胖子”之類的謎語,孩子不一定能猜出來,但對這種形象生動的兒歌會感興趣,有利於孩子的語言智慧。

  8、描述物品特點:媽媽可以拿著一個寶寶感興趣的物品,為他描述這個物品的一個或多個特點,如談談它的顏色是草地般的綠色;或是它的形狀和大小小圓球;數量的多寡兩個桔子;或是它的質地柔軟的或是硬的;或描述它的聲音電視的聲音很大,很吵。也可以讓寶寶試著描述一下這個物品的特點。

  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運用語言和組織語言,他的語言智慧也就能得到提高

  9、一起決定買什麼:在購物的過程中,可以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正在挑選麵包,你可以和寶寶討論一下你的想法,也讓寶寶說說他的想法,他一定會說為什麼要買這個麵包,也許是樣子好看,也許是聞起來很香等等。最後做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決定,寶寶在發表他的意見的同時,大大提升了他的邏輯智慧和語言智慧。

  教育孩子說話方法篇三

  1.把他當大人。

  無論他多小,都要把他當大人一樣與他正常對話,除語速放慢,吐字清晰有力外,其他都不用刻意。千萬不要用疊語,寶寶就是一張白紙,你對他說成人的話他會適應成人話,說兒語他也同樣會形成印象,並在開口時也會用兒語,而且越早形成的習慣越難改正。

  2.多與寶寶對話。

  你不要管他能不能聽得懂,儘管說你的就好了。你正在做什麼,想做什麼,想什麼,看到了什麼,今天天氣怎樣,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新聞,家裡發生了什麼……要像和大人聊天一樣不停地和他說,當然不要喋喋不休,要在適當的語境。比如走到十字路口你可以對他說:寶寶,我們在等紅燈哦,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的交通規則。無論他多小,都這樣和他說,等有一天他具備了表達能力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3.語言環境一定要單一。

  如果你們家的家庭成員來自不同的地方,那麼請為了孩子統一說普通話,包括老人,實在不行只能分開。孩子每天聽到的都是不同的方言,於是乎語言這項技能對他來說無疑複雜了好多倍,甚至讓他感到迷茫和困惑,因此寶寶只好不開口。

  4.多給寶寶讀故事和唱歌。

  給寶寶唱歌讀故事是給寶寶積累詞彙量的最好的渠道之一。千萬不要低估寶寶的任何一項技能,很多時候他能記住你都記不住的東西。很多故事讀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記得多了表達慾望也就強了,自然也就很快會說了。

  5.不要給寶寶過早讀唐詩,三字經最合適。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很早就給寶寶讀唐詩,其實這對寶寶並不是件好事,一來他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二來這樣的格律性東西讀的多了寶寶就厭煩了,長大了會讀了反而不讀了。三字經最適合寶寶,因為三個字一頓對於寶寶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也便於記憶。

  6.不強迫寶寶說話。

  很多家長愛慕虛榮,寶寶學會了說話便四處張揚,見人就讓寶寶說,這對於寶寶來說是極大的傷害。我寶寶從幾個月開始,學會的技能讓他給別人展示都不肯,尤其你用他渴望的東西與他交換時,他更是理都不理。所以寶寶天生的自尊心請一定要保護好!

  7.認真傾聽,嚴肅對待。寶寶剛剛學會說話還比較吃力,尤其是開口早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跟不上他的思維能力,更有甚者寶寶一著急就會口吃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認真傾聽寶寶把話說完,即使口齒不清或者口吃,也千萬不要在寶寶面前表現出任何異樣,所有的疑問和歡喜等情緒都要等寶寶不在的時候再表達,最最忌諱的就是在寶寶面前笑,寶寶會很受傷,從而害怕說話或不說話。還是那句話,不要以為他聽不懂,他真的什麼都懂。

  8.媽媽不要一“指”就通。

  很多寶寶在家不說話,送去幼兒園立馬會說話了,其實不是幼教老師多麼得法,而是家裡人都太瞭解他了,他一個手勢一個動作你就明白他要什麼,自然他不會說。到了幼兒園他說什麼老師都不懂,沒辦法逼得一下子就說出來了。所以,家長們不要太理解寶寶的需要,學著裝一下糊塗和寶寶打一下啞謎真的是一件好事。

  9.不要過分依賴電子早教產品。

  很多早教產品現在研究的相當先進,可以教寶寶跳舞,與寶寶有聲對話,完全是智慧化的。但是無論多麼先進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那畢竟是平面的無任何感情的有聲複製,和你帶著情感的親子互動怎麼可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