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使用心得

  在單反相機使用過程中,數碼相機在拍攝的過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門,液晶屏上就會顯示和最終效果圖差不多的圖片,對焦,曝光一切啟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先先說與廣大攝友相比我只不過是個小小的菜鳥,單反佳 能450D於10月26日入手,掐指一算也只不過是4個月的時間,現在快門次數4100多次。至於器材嘛也是很入門的雙套頭,大概12月份入手了50 1.8所謂的小痰盂,這裡簡單寫寫這幾個月來使用單反的感受。

  在沒單反之前,我一直使用NIKON的P5100拍照,呵呵,說著還是2006年的旗艦機型,後來漸漸覺得這個機器不夠用了那時經常逛論壇看人家的PP都很漂亮,於是開始萌發買單反的想法。

  後來經過很長的時間的研究,逐漸熟悉了單反的品牌型號等,初步決定入手N家的D80,等要買的時候居然沒貨,所以又轉而決定入手C家的450D。原因很簡單,一來450D便宜,二來雙頭套機的焦段全。於是,於10月26日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與JS鬥智鬥勇後,以滿意的價格入手送水貨包和2個UV真的不算貴了。

  入手回家後自然是亂照一番,呵呵,相信大家也是一樣吧。剛用自然不太懂得機器的使用,於是又花很長時間研究了說明書,說明書真的很重要,現在出門外拍我還是帶著。漸漸熟悉了機器的使用後,再加上以前使用小DC時看的那點光圈快門的知識,上手450D並不困難,但是出片的效果並不是那麼好。有時還會遭人BS,說你那相機那麼大還沒我小的照的好…後來對比發現佳能那個55-250mm的鏡頭出片比18-55mm的好很多,經過一些攝友的熱心解答才明白那個鏡頭出片很一般,並且瞭解了“單反30%靠機器,70%靠鏡頭”。於是後來,那個18-55就一直被我閒置。

  當快門次數漸漸到1000左右時,在論壇潛水看帖說最好用RAW格式出片,後期好做時,我頭腦中才漸漸有後期這個概念,於是原來那個2G的卡被我遺棄,換了張4G的。開始使用光影做後期,後來發現DPP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更方便,於是以後拍攝的照片一律RAW格式出片,DPP除錯,光影加邊框水印及其他的一些特效,PS進行人像磨皮等工作。此期間,漸漸瞭解了白平衡的重要性,色溫色調飽和度等概念。說實話450D出片確實沒40D等機型銳,所以後期加銳度是很有必要的,再就是很多人說佳能的機器色彩不夠鮮豔,其實後期加點飽和是可以解決的。這裡建議用這個機器的攝友們,把機器內照片風格設為銳度7。於是照片質量漸漸開始提高。

  大概在快門2500次左右時,以600元的價格入手了小痰盂50 1.8,入手後經過一番把玩就愛上了它,便宜的價格,不錯的散焦,大光圈以及很好的出片銳度,這個頭真不愧是窮人的法拉利,唯一忍受的只是對焦可怕的聲音,緩慢的速度以及它的外表,但是看看這個價格就沒什麼好怨言的了。逐漸的,小痰盂成了我的掛機頭,這個頭銳度真的很好,光圈在2.0時銳度就不錯了,用來拍人像及需要背景虛化的照片真的很好,當然比起50 1.4還是有差距的,呵呵,如果有錢試試50 1.2那個肯定更好。

  今年新年,有兩件事很高興,一是在武大一組外拍MM很成功,作品基本上是小痰盂完成的,二是把玩了一番40D套機,定位中端的40D感覺上還是與450D有很大差距的,手感很厚實很有質感,套機的鏡頭比起450D的套頭重很多,USM使對焦幾乎無聲,不過感覺40D套機鏡頭廣角端枕形畸變還是有,銳度沒我想象的那麼好。不過玩玩還是很不錯的。

  就寫這麼多了,到頭來我只是一個苦讀書的窮學生,自然整不了那麼好的器材,看到人家價值nW元的器材自然羨慕一番。但是,攝影說到底靠的不是NB的鏡頭,而是鏡頭後面的那個人頭,所以,在此想對那些想我這樣沒米但是玩單反的攝友們說,沒米就少燒點鏡頭閃燈,關鍵是在其中找到樂趣,有米沒米各有各的玩法,玩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在此,也對沒有單反還在用所謂卡片機的攝友們說,單反也沒什麼神奇的,小DC用的好一樣出好片,單反卡片各有各的優點。

  篇2

  通過幾年的使用和模索,總結了幾點經驗,跟大家分享,也歡迎大家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一、關於器材的選擇

  1、對於初學者,從來沒使用過單反相機的人,買個入門級單反就可以了;

  2、對於鏡頭的選擇,如果想用來拍景,可以買短焦距的鏡頭35mm以下,能拍到很廣闊的畫面;

  如果想拍孩子,可以買50mm或85mm的定焦鏡頭,背景模糊效果好,可以很好地突出人物;

  二、關於一些拍攝心得

  1、剛開始找不到感覺不用著急,多拍多練,熟能生巧,慢慢就會有感覺了;

  2、一定要多看相機說明書,瞭解了手中的武器才能更好地運用它;

  3、拍孩子一定要蹲下來拍,最好跟孩子保持一個水平高度,這樣不會因為拍攝角度過高而影響畫面的美觀;

  4、多想多請教多練。現在網路很發達,有不懂的可以通過網路搜尋尋找答案,也可以多去一些攝影論壇,一般那裡專家和愛好者很多,可以對自己拍攝中的問題有幫助;

  5、經常看看別人的樣片,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樣才會快速提高。

  三、關於拍攝人物的一些技巧

  1、首先拍攝的氣氛一定要很輕鬆,被攝者緊張或不配合,很難拍到理想的人物畫面;

  2、切忌人物和超高背景物成一直線,如人物身後的樹、電線杆等等;

  3、拍孩子,尤其是小孩子,不要去擺弄他,讓他玩,你在邊上抓拍,適當的時候還要跟他對話,時不時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鏡頭中來;如果有條件,邊上能有個人逗他,你會覺得更輕鬆些;

  4、室內拍攝,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拍小寶寶一定不要開閃光燈,高強度的閃燈極易刺傷孩子的眼睛;正確的做法,應是調亮室內燈光亮度,並適當調高ISO感光度,這樣可以拍到自然亮度的畫面。

  我就敗了三個鏡頭50mm/f1.4;85mm/f1.8; 28-135mm/f3.5-5.6.前兩個頭都是照人像比較經典的鏡頭。

  照出好的照片有三條基本原則:

  1. 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有時也稱之為題材。通常是以表現寶寶的可愛或是其他表情為題材,很有必要用文字描述當時的情境和心情,讓人看一張照片就像在讀一個故事。主題必須明確,毫不含糊,使任何觀賞者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2. 一幅好照片必須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攝主體,換句話說,使觀賞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攝主體。看到以前小孩子的照片膠片時代,不能做後期,都是離孩子較 遠,拍出來的就是整個一張大床上趴著小巧玲瓏的寶寶,不知情的還以為是拍你家的大床或是沙發。所以,對幼兒的拍攝一定要近距離些,讓主體鮮明。

  3. 一幅好照片必須畫面簡潔,只包括那些有利於把視線引向被攝主體的內容,而排除或壓縮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內容。由於寶寶很小,所以往往都是被抱著拍的,但主要是拍寶寶,所以照片上就會留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一隻手或半個身子,總有種殘缺的感覺破壞了畫面的整體性。

  只要根據這三條基本原則開始思考,你就會發現你作為寶寶的攝影者的生活開始發生變化。

  接下來舉例說說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

  1、如何讓寶寶更可愛。因為很短的時間就給寶寶拍照很不容易看出寶寶的變化,所以可以試著給寶寶簡單裝扮一下,用媽媽的髮卡、頸巾、紗巾等,挑鮮豔的顏 色。以下是吉祥寶寶一個半月時的時裝秀,她的頭髮剛剛滿月被剃光,就用我家的桌布當了發巾,用我的紗巾當了裙裙,衣服是奶奶給做的,僅此照相穿這一次之後 就小了。

  紗巾

  2、如何讓畫面乾淨。很簡單,截圖。如果要直接拍攝達到上圖的效果,是不可行的,原因之一是太近不能實現對焦準確,原因之二是寶寶容易動畫面就會虛。我所有給寶寶拍的灌滿整個畫面的照片都是經過截圖處理過的。以下照片是上圖的原圖,很亂的床,奶奶在後面扶著

  3、如何讓主體鮮明。通常來講的話就是讓背景虛化,當然這個指的是外拍,讓背景虛化可以調大光圈和拉長焦距,再有就是後期調整。看看新浪親子首頁被推薦的照片80%背景都是虛化的。

  4、如何拍出可愛的寶寶,就一句話,有耐心。寶寶不用聽你給她擺pose,你就得舉著相機閉著一隻眼睛不停的跟著她動,累死累活的不斷的撲捉,同一角度拍出20、30張能選出2、3張就已經很大功告成了,先別要求的太高。

  篇3

  1、拍靜止的小東西的特寫,如花、鳥、蟲:

  用Av檔,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儘量在1m以內拍攝,使背景虛化! 光線好的話,iso100,光線不好的話,iso最好400以內。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較大的光圈f5.6以內、50mm以上的焦距,拍攝距離視全身、半身、大頭照而定,使背景虛化,使用Av檔!

  光線好,iso100,光線不好,iso400以內。

  運動中的人使用追拍,體現運動感詳見下面的運動物體的拍攝!

  3、拍景:

  Av檔,使用適當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隨便,但是,一般廣角端都有畸變,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腳架,Av檔,自定義白平衡或白熾燈,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燈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預升功能,減少按快門後,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機震;並用揹帶上的那個方蓋子,蓋住取景器,以免雜光從後面進入影響畫質;iso200以內,儘量使曝光時間加長,這樣可以使一些無意走過的人從畫面消失,不留下痕跡,淨化場景!

  例如拍一個廣場,人來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這樣,曝光時間就會很長,那麼,走動的人影,不會留在照片上!廣場將會很乾淨!

  5、拍煙花:

  使用快門線,B快門,可以拍出多煙花重疊的效果!

  6、拍執行的東西:

  光線好的情況:Av檔,光圈大小酌情處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淺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動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檔,快門1/30左右,對焦按快門的同時,鏡頭以合適的速度追著物件移動,會出很動感的效果!

  光線不好的情況:只能酌情處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噴泉:

  使用Tv檔,1/50左右的快門速度,可以拍出緞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門,噴泉拍出來就都是不連續的水滴了!

  8、夜間人像留影:

  上三腳架,調節白平衡,自動或自定義白平衡;iso100-400;Av檔,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閃光,後簾閃光模式;此時,閃光燈會閃兩次,按下快門閃一次,曝光結束前會再閃一次,所以在閃兩次前,人不要離開。

  這樣拍出來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於背景曝光不足而過暗。

  Av光圈優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門,不然別開最大光圈拍。

  2.拍風景請儘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靜物特寫可使用最大光圈縮1~2級之光圈。

  4.安全快門請儘量控制在焦距倒數以上.廣角端快門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較保險.若快門不足請提高光圈或ISO。

  測光方式:

  1.測光不要對著天空,不要對著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間值。

  2.依照你拍的題材,善用測光模式權衡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3.若遇到測光抓不準的時候,請用AE lock 對身邊灰色的東西曝光鎖定後再來拍攝。

  4.儘量別對白色或黑色物體測光,不然就請記得黑要減EV、白要加EV。

  EV 即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小型數碼相機大多通過選單來調節曝光補償

  數碼相機在拍攝的過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門,液晶屏上就會顯示和最終效果圖差不多的圖片,對焦,曝光一切啟動。這個時候的曝光,正是最終圖片的曝光度。圖片如果明顯偏亮或偏暗,說明相機的自動測光準確度有較大偏差,要強制進行曝光補償,不過有的時候,拍攝時顯示的亮度與實際拍攝結果有一定出入。數碼相機可以在拍攝後立即瀏覽畫面,此時,可以更加準確地看到拍攝出來的畫面的明暗程度,不會再有出入。如果拍攝結果明顯偏亮或偏暗,則要重新拍攝,強制進行曝光補償。

  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進行曝光補償的時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EV值,EV值每減小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機的補償間隔可以以 1/20.5或1/30.3的單位來調節。 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裡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由於相機的快門時間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並非總是能達到2EV的調整範圍,因此曝光補償也不是萬能的,在過於暗的環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時要考慮配合閃光燈或增加相機的ISO感光靈敏度來提高畫面亮度。

  一般的說,景物亮度對比越小,曝光越準確,反之則偏差加大。相機的檔次有高有低,檔次高的,測光就比較準確,低的則偏差也會加大。如果是傳統相機,膠捲的寬容度是比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範圍內不會有大問題,但是數碼相機的CCD寬容度就比較小,輕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響整體的效果。

  總而言之,曝光補償的調節是經驗加上對顏色的敏銳度所決定的,使用者一定要多比較不同曝光補償下的圖片質量,清晰度、還原度和噪點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圖片。

  注:

  佳能說明書上的光圈是指F數值,光圈越大,景深越大。

  一般人們所說的光圈是指光圈孔徑,和F數值成反比,光圈孔徑越大,景深越小。 Av--光圈優先自動曝光。

  Tv--快門優先自動曝光

  AE-自動曝光

  AF-自動對焦

  AF-S--和SAF應該一樣,是單次自動對焦。相對的是連續自動對焦。

  MAF-監控AF,這個模式可以縮短對焦所需的時間。相機在快門按鈕按下一半之前就會調整焦點,讓您以調整好的焦點進行構圖。將快門按鈕按下一半,而且af 鎖定完成時,焦點會被鎖定。

  EV-曝光值,通常在進行曝光補償時會用到這個術語。

  ISO-感光度,感光度每差一檔,相當於光圈或者快門相應的一檔曝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