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受_個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範文

  也多次提出明確要求,全國各族人民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集體學習。本文是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感受,僅供參考。

  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受篇一

  黨的提出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關乎國家前途命運,又關乎人民幸福安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應該以身作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並且把其貫徹到教育教學實踐過程當中。

  一、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成。

  教師被人們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這個角度講,教育過程是“靈魂”塑造“靈魂”,“人格”培育“人格”的過程。要讓學生有思想、有靈魂,教師一定先要有思想、有靈魂。有思想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有思想的老師才會有意識的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當今社會的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應當與時俱進,更新觀念,積極抓住青年學生這一接受教育的黃金契機,廣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潤澤稚嫩的生命,努力塑造出他們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品,為社會培育出品學兼優的人才。因此,我將課堂作為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走進教材,走進課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具體地融入到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營造有利於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和諧環境,使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教學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時,我就要求學生週末回家給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並將過程和感受寫出來。家長會上和自己的父母共同欣賞,我想讓孩子通過比較自己和家長的手和腳,讓他們知道家長養育孩子的不易,讓他們從心裡開始理解、崇敬父母,進而決心以行動來感激和報答父母的恩情。在教學實踐中,我還善於帶領學生感受人物形象身上的高尚人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開展感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在解讀文字的同時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就需要我們用豐富的專業素養去引領他們,讓他們領略到其中的文化魅力,驚歎於老師高深的專業素養。從而老師達到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目的。

  二、教師的人格魅力促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作為一名教師,關鍵是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是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保障,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這也是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之一。教師只有珍愛自己的教學崗位,才能做到潛心育人,真心為學生服務,教育學生才能做到像對自己的子女一樣嚴格細緻地管理,無微不致地關愛。我們大多數的老師都是把教師當著一種職業,唯有把教師當作一種事業來奮鬥才能做到這一點。這就更需要教師無私的奉獻,奉獻我們的青春、熱血、甚至生命。只有在奉獻中教師才能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我們也得到了永生。

  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回想自己走過的教育歷程,感慨萬千。初為人師,我就體會到了教師的辛勞與瑣碎,壓力與清貧。我的心裡開始有些失落,以為自己壯志難酬。 幾度崢嶸歲月,為人師表者的酸甜苦辣種種滋味嚐遍過後,短期的職業倦怠使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我的選擇,塑造靈魂這一神聖的使命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如今,每天帶著期盼來到學校,天天與學生為伍,陪學困生找學習的方法,找德困生談心,班級文化建設......忙得不亦樂乎,每每看見我的學生有一點點進步,我就很欣慰,比我獲獎還要高興。

  這就是教師,在犧牲中奉獻著,將青春和熱血都化為涓涓細流,注入到我的學生大潮中,春風化雨潤育著我的桃李。這就是我用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教師獨特的魅力影響著學生;用精湛的教學素養引領著學生;用正確的理論指導著學生;使之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用我們獨特的人格魅力促進了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以此期望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

  三、校園文化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昇華。

  教師人格魅力的薰陶,專業素養的引領,學生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認識,我們更應該把校園文化活動作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運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學之初的中學生守則規範比賽、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爭先創優活動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機,我們要抓住這一教育契機,讓學生在活動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實踐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幫助學生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價值觀;同時需要學生主動加強自我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而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當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更應該要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我們要以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重點,引導廣大學生深刻體會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增強參與學習踐行活動的自覺性。

  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受篇二

  價值觀的力量,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比血濃於水的親情更博大,它為人生賦值、為社會定規、給國家賦形。有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觀,就有什麼樣的國家、社會和公民,就有什麼樣的取向、路徑和行動。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勾繪出國家的價值核心、社會的共同理想、億萬人民的精神家園,成為當代中國精神世界的“價值公約數”。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在當代中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應該堅守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觀?

  從“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到“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核心價值鍛造,一直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取向。

  黨的以來,最大氣磅礴的書寫,源於精神;最令人振奮的變化,始自人心。作風建設與反腐倡廉雙管齊下,深化改革與厲行法治兩翼齊飛,不僅在現實中講述了又一個“春天的故事”,更在精神上催動了又一次嶄新的覺醒。

  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在北京大學提出青年要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功夫,在上海考察工作時強調“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於言”,在北京民族小學寄語孩子們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提升到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強調中國夢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

  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國家需要價值導航。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勾畫的正是人生奮鬥的夢想之舵、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這個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歷史地看,任何一種主流價值觀念的確立,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間還不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所有描述,強調的都是“心嚮往之”的價值取向。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價值,還需要我們沿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個向度孜孜以求、不懈奮鬥;體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價值,需要我們針對社會基本原則、根本規則,推動與時俱進的制度設計和價值導引;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個人價值,需要我們不斷校正人生座標、付諸實際行動。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過程中,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需要貫穿始終。

↓↓↓ 下頁更多"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