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八談心得體會範文

  教育是一項治國的長久策略,學習則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那麼應當怎樣寫好學習十八談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批閱歷史,放眼全球,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大國,崛起之路無不伴隨教育昌明。國際競爭,乃是人才競爭。

  人才決定實力,科技引領發展,教育奠定未來。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教育任重道遠。下定決心一定把教育搞上去,下大力氣一定讓人才多起來,這是億萬河南人民的強烈呼喚和殷切期盼。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學以立德、學以增智,通過學習增強精神力量。學習可以讓人察時知變、奮發進取,提升精神境界,增強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的提升,精神品格的塑造,都離不開學習。共產黨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就在於幹事創業、造福於民。實現這種追求,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注重學習、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在學習中感受時代前進的脈搏,進而做到敢於拼闖、奮發有為,努力讓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燦爛的光華。所以為了祖國的事業,為了自己的理想,我們必須樹立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時代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教師缺乏主人翁精神,責任心不強,教學情緒化,工作上不求作為;有的教師能力不足、本領不強,不善於引導學生學習……

  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進位爭先的使命感,保持幹事創業的責任感,永不滿足,永不停頓,永不保守,永不敷衍,永不懈怠,永遠不辜負學生的信任。大力倡樹“用心用力、認真辦事、真抓實幹、攻堅破難”的工作作風,雷厲風行抓落實,善始善終抓落實,義無反顧抓落實。要有朝氣,有魄力、有活力,在工作崗位上幹出成績,把工作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堅持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每項工作落到實處,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幹事”上,把全部本領用在“多幹事上”切實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克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等不良現象。兢兢業業,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征程已經開啟,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舞臺上,教育承載著振興河南的希望,肩負著中原兒女的期盼。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我們在教學作業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在教學生做到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做學生朋友和親人……為中原教育事業增磚添瓦。

  學習十八談心得體會

  中原崛起,教育為基”,這是中原教育改革之於中原崛起歷史重託的期盼,是改革發展到現階段的歷史必然。伴隨著中原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基礎教育要謀劃好“轉變”、“改革”、“發展”這三篇文章,其關鍵就在於學校領導方式的轉變。

  一要轉變辦學理念,變“單一目標”為“多元目標”。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基礎教育陷入考試的怪圈不能自拔,學校的全部工作幾乎都放在追求單一目標——升學率上,放在培養部分尖子上,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需求。隨之而來的是諸多問題:盲目追求規模效應、生源惡性競爭、師生比例失調、師生關係緊張、生均資源下降、辦學環境惡化等等。新時期,基礎教育要回歸本原,學校領導必須革新舊的傳統觀念,樹立多元人才觀,把升學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多元發展作為當下辦學的目標追求,為中原崛起奠定多層次人才基礎。

  二要轉變管理理念,變“強制管理”為“文化管理”。管靠制,理須順,有管有理才叫管理。傳統的管理模式重管制輕梳理、重監控輕信任、重命令輕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制約了人的發展和主動參與的熱情。新時期,學校領導要創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必須重新審視和梳理學校的文化,本著尊重師生、激勵師生、成就師生、發展師生的原則,建立學校新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用學校目標影響師生的價值選擇和人文境界,以共同願景凝聚師生集體智慧,使師生在這種文化氛圍裡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充分發揮主人翁責任感,激發創新活力,實現教育的真正價值。

  三要改革教育教學方式,變“強壓灌輸”為“啟發誘導”。我省作為人口大省、生源大省,教育改革牽一髮動全身。要改變因循守舊的教育教學方式,實現真正教育變革,首要的陣地在課堂。時代的發展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從灌輸式、填鴨式的傳統教學變為啟發式、探究式的體現新課程精神的教學,從重結果重結論的評價變為重過程重形成的評價,這就要求學校領導要有創新突破的膽略,有引領教師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魄力,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徹底放棄補課行為,給學生留出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四要準確定位發展,變“規模發展”為“協調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具體到一所學校而言,發展的核心是師生共同發展。近些年來,有些學校盲目追求規模效應,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忽視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生活幸福,學校內涵得不到提升,教學質量難以提高。謀發展,學校領導只有把師生髮展放在心上,才能引領學校健康發展。學校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設定和課餘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改革學生學業評價體系豐富評價手段,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地發展。要關心教師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責任和效率的平衡,把教師發展的主動性調動起來,讓教師成為學校發展的主體,學校的發展才有動力,我們的教育才有未來。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校長只有把學校工作最本質的東西——教育和教學、教師和兒童——擺在第一位,他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新十八談·教育篇》引起人們對教育的又一輪深思。然而,不管怎麼思考,緊緊抓住“謀轉變”、“敢改革”、“求發展”,敢為人先,篤行攻堅,中原教育將大有可為,中原崛起指日可待。

  關於學習十八談心得體會

  《河南日報》自4月21日起,在一版重要位置陸續刊發全省18個省轄市的文章,統稱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十八談”。近日,我特別讀了7月25日《河南日報》署名何平的《清正廉潔》和署名紀巖的《清風浩然正氣根》這兩篇文章,感觸很深,文章站位全域性、立意高遠、哲理深刻,憂患中透出亮色,良言裡盡顯忠誠,對廣大黨員幹部廉潔從政,營造良好的黨風、政風、民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讀過這兩篇文章,使我明白,要保持廉潔自律,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深思想認識,認清廉政建設的重要性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早在兩千多年前,齊國管仲就發出了這一千古警世名言。在管仲看來,廉潔乃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腐敗,作為廉潔的對立面,千百年來始終如幽靈一般伴隨著各朝各代的政權。這兩篇文章充分說明了:反腐難,倡廉更難。如何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作為一名黨員,又是一位檢察幹警,如何在本職工作中廉潔從政,關鍵在於深刻認識廉政教育學習的重要性,自覺加強廉潔教育,提高廉政意識。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自己要堅持經常性的深入學習和鑽研黨的政策理論,大力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不斷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學習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反面案例與正面教育相結合,結合分管工作,大力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警省能力,促使自己時刻不忘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抵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慾橫流的誘惑,堅決過好權利關、金錢關、人情關,不斷增強新時期自身拒腐防變的能力。

  二、結合工作,踐行黨風廉政建設

  劉禹錫的一句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以代表黨員廉潔自律的決心,只有堅定了這個決心,才能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三觀”。所以在加強自身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又結合自身工作的性質,觀一些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片,思想受到極大震撼。我深刻認識到:一旦貪慾膨脹、利慾薰心,就會喪失理想信念,在金錢面前打敗仗;一旦追逐名利、撈取功名,就會導致急功近利,貽誤事業的發展;一旦恃權輕法、心存僥倖,就會觸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終變成人民的罪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