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讀書心得體會文章

  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分享讀書心得,品味書的魅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1: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裡,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裡,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2015年讀書心得體會5篇2015年讀書心得體會5篇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學生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學生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2:

  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為了名族的獨立和復興,為了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已經走過了90年風風雨雨。其從星星之火到現在的發展壯大,經歷是幾經波折遇坎坷,在波濤洶湧的國內國際中慢慢摸索前行,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這裡我想澄清一下“黨旗飄飄,共品書香”活動中,在眾多紅色刊物中,唯獨選擇了《黨史資料》。黨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經驗—黨的建設的經驗、領導武裝鬥爭的經驗、執政的經驗、搞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等等,以及經受挫折失敗的教訓,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作為年青的一代,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對繼承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黨的優良作風,對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的教科書。

  簡言之,看過《黨史資料》,讓人感覺是歷史的傳奇故事,真實而又讓人驚歎不已。我對黨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了,可以作一下總結:

  一、中國共產黨是名族獨立和復興的希望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更是有唐宋的輝煌,成為世界強國。然而封建主義社會的封閉終究導致了國際的落後,延續到清朝,官員的腐敗,統治者的自我陶醉,讓歐洲帝國主義列強有了可乘之機,用船堅炮利攻破了國門。自此,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主義國家。

  各種不平等條約、不公正待遇紛至沓來,侵略者們在我們的土地上耀武揚威,中華民族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殘酷的現實讓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中國人民面臨的偉大任務即是名族獨立和復興。但是無論是農民運動還是官員的戊戌變法,還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轟轟烈烈的驅除韃虜,拯救中華,都沒有真正成功。

  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了中國人民巨大的鼓舞,是五四運動的強大動力。先進學生、沐浴著馬克思主義春風,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他們後來都在慢慢的實踐中,成為了我黨的骨幹。

  從1921年我黨成立開始,在中國大範圍內積極的宣傳馬克主義,組織和領導各地的工人起來鬥爭。積極聯合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北伐。

  抗日戰爭中,高舉起抗日的大旗,在事變發生的第二天就通電全國,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紅軍領導人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願意“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黨的各級組織積極動員人民群眾參加抗日戰爭。我黨積極開闢敵後戰場和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我八路軍領導工農階級展開了浴血奮戰,忠於取得了抗日漲漲的勝利和名族革命的勝利。

  二、中國共產黨發展是曲折坎坷的

  我黨從建立到如今的發展壯大是不斷的挫折、總結經驗的過程,在摸索中前行。在組織領導工農運動中,發生了二七慘案,使我們認識到了敵人的強大,我們形成了統一戰線的認識,聯合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沒有革命的武裝鬥爭,僅僅依靠罷工或其他合法鬥爭是不行的。蔣介石在上海的“清黨”使國共合作徹底破裂,我黨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八七會議上,會議徹底清算大革命後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經受住了國民黨的大圍剿。中國革命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隨著局勢的好轉,加上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急性病又逐漸發展起來,“王明”的錯誤直接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受到損失,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會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是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絡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作出的。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修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開始確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到新中國成立後兩次糾正左的錯誤,粉碎“四人幫”,都是我們中國共產黨血與淚的歷史,讓人感慨良多。

  三、中國共產黨是與時俱進

  在每一個歷史階段,我們黨都承擔了相應的不同的歷史使命,國民革命時期積極聯合國民黨組成統一戰線,進行北伐革命,推翻代表帝國主義勢力的軍閥統治。土地革命時期,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抗日戰爭時期,英勇地抵制日本侵略者,保衛國家領土和人民財產,打倒了法西斯。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企圖繼續獨裁,在我黨繼續談判未果後,爆發瞭解放戰爭。在我人民解放軍的英語戰鬥下,終於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恢復生產建設,發展生產力。進入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為實現人民小康生活,與國際對接,實行了改革開放。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我們黨,是一直有著開放思維的黨,其總是引領者我們人民前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好我們的新中國。在迎慶黨90週年誕辰時,作為一名新黨員,我無比自豪和驕傲。我會以為新青年的活力去參與黨的活動,履行黨的義務。這麼多的坎坷艱險,我們偉大的黨都經歷過了,憑藉的是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前仆後繼的犧牲精神,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不畏困難,積極做好身邊的每一項工作。

  3:

  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文學的,也不知是什麼時候迷上了讀小說,反正就是對文學,對作家情有獨鍾。現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個人的讀書經歷。

  三毛:原名陳平,一位臺灣作家,父母是古典文學教師,受家庭影響,五歲時就開始閱讀《紅樓夢》。三毛的文字如其人,像一朵絢麗多姿卻又平淡無奇的雲,潔白無暇而又飄逸靈秀。自由浪漫,坦率而又不失天真。自殺後,骨灰一半遺在了臺灣的日月潭,一半遺在了大陸西北的鳴沙山敦煌。日月潭可以浸透《溫柔的夜》,鳴沙山可以重溫《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大抵描繪的應該是她吧。

  賈平凹:陝西、西安人,原名賈平娃。西安是六朝古都,厚重的文化積澱孕育、薰陶了他。善長寫長篇小說和散文,其《廢都》是對《紅樓夢》的一次成功模仿,同《紅樓夢》一個遭遇,一開始就被淪為禁書。散文:語言樸實、平和。小說:語言富有獨到的地域氣息,並有方言夾雜其間。其作品擺脫了那種浮躁、張揚、淺薄、晦澀、華麗的文風,整合並開創了一種現實感、趣味性、哲理性、深沉氣質的風格。寫小說難,難在有始難有終,高鄂對《紅樓夢》後期成員遭遇的安排非常合理。

  張愛玲:一個不落俗套、本文由範文網蒐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身著紅袍的前衛女子,個性十足。《傾城之戀》、《沉屑香》、《半生緣》…。她的文字更具個性:環境描繪、意韻烘托、心理剖析、想象豐富,讀起來有如身臨其境之感,飽含了對愛情的透徹思悟。她彷彿在告戒後代的女子們如何識破男人們的詭計,不過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不同,男人天生就是在給女人使壞,女人總是用她的好來原諒他的壞。女人談戀愛前應該讀讀張愛玲,失戀之後更應該讀讀張愛玲,做女人應該像張愛玲。

  如果你對他們三位的情況比較瞭解,你會發現,三毛比較欣賞賈平凹的文章,賈平凹比較欣賞張愛玲的文章。

  餘秋雨:浙江餘姚人。早年是上海藝術戲劇學院的院長現已封筆終老,退出文化圈。《借我一生》、

  《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千年一嘆》、《山居筆記》,從他的作品名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何等大氣的作家,這裡用作家來稱謂他是有問題的,準確地說他是一位藝術理論家,並對歷史有較深厚的研究。他的作品除《借我一生》以外,都與隨筆有些類同。餘秋雨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在向我們講述國內、國外的歷史、文化史。

  0後寫手: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春樹,韓寒曾獲得過《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一個另類的天才,精通語言的韻律,文字的巧妙組合與運用。其小說故事情節性差,所以語言上格外的努力,要求句句都出彩。這與其人生閱歷有關,畢竟年紀小。大家都知道魯迅、錢鍾書、李敖是我國三位泰斗級的語言大師。從他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錢鍾書和李敖的影子,他的《三重門》是對錢鍾書《圍城》的一次成功模仿,也就是《三重門》奠定了他在讀者心中的地位。但有點刻板,錢鍾書的詼諧幽默是流出來的,李敖的喜笑怒罵是溢位來的。韓寒出生在電玩時代,身上有太多的享樂因素。他並沒有把文學當成一種真誠的生活姿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夠敬業,而是把文學當成一種品位的炫耀,一種實現自己飆車夢想的手段。其作品娛樂性較強,有意思的東西不一定有意義,有意義的東西往往沒意思,他應屬前者。

  從人性本位上講,三毛與張國榮比較類似,都是因過早的繁榮而枯萎。三毛一生遭遇坎坷,無丈夫其夫荷西因出海捕魚遇風暴而溺水,無兒子。最終因難遭疾病的折磨而把生命交給了一隻襪子。張國榮:一位電影演員,一位雙性戀者,演技精湛,紅遍影壇。當他把人間的悲歡離合,得失榮辱演盡時,跳樓自殺了,也許他們以為這樣是功成身退吧。張愛玲與李清照類似,安妮與王菲類似,這裡的類似是指藝術情調、文化品位、風格傾向等。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資訊!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文學是人文的一個主支,它包括散文、小說、詩歌、戲劇四大體裁,它和藝術、科技共同構成了文化的主題。各個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和審美傾向,不同愛好的人喜歡不同的作家和不同型別的作品,譬如小說,男人看小說一般看故事的曲折情節,所以金庸較受歡迎。女人看小說一般體會人物心理、情緒的變化,所以言情派、感情派的較受歡迎。比如,瓊瑤、席絹。

  大家要做好文學首先要對它有興趣,懂得並會欣賞文學的美,否則文學與你無關。音樂、書法、繪畫也一樣,不感興趣,不會欣賞,再好的藝術也與你無關。其次,文學素養的提高靠平常的積累、思考,所以耐性、悟性要好。“文無定法,大體須有”,這就是所謂的寫作章法。多閱讀文學作品,多做讀書筆記,名家作品的結構和思路就是章法,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習、掌握章法的過程。最後,要多寫多練,多修改。要想寫一手好文章,光看、光說不行,會說、會看不會寫的很多,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不是一會事。既要自由寫作也要有所約束,所以要多讓別人給自己提意見,虛心請教,自己多做修改、調整。這樣讀寫結合才不會白讀。最後,我給大家談談讀書態度的問題,讀作品時要有敬畏心理,細細品味,切不可馬馬虎虎,遇到與自己想法不合的觀點大加指責與批評,甚至對作者產生反感。尤其閱讀小說盡量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人公,造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比較對照。嘗試著去接觸他們靈魂深處的某些東西,這就是所謂的“與大師同心也”。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效果可能就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並專一地研賞一番,定會受益匪淺。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能寫出精美、感人、意義深刻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