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計價模式對財政投資專案的影響論文

  13清單計價規範既是一種計價的技術規範,又是一種管理規範。該規範對於承發包雙方來講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從發包商的角度來講,要承擔因工程量的誤差帶來的風險,從承包方的角度來講,要承擔由於計價的疏漏或者錯誤而帶來的風險。今天小編將與大家分享:清單計價模式對財政投資專案的影響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

清單計價模式對財政投資專案的影響
 

  財政投資專案主要是指為了滿足社會公共的需要,由政府部門通過財政投資、債券等方式而興建的具有公共品性質的公益性固定資產投資的專案。財政投資的專案通常具有投資額度高、建設規模大、影響面廣等特點。

  按照現行2013工程量清單計價的規定,對於財政投資的專案必須使用工程量清單計價。13清單計價規範的公佈實施,有利於規範建設財政投資專案,有利於工程管理和落實資金的使用情況,同時也對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該文結合13清單計價模式的特點,分析其對財政投資專案的造價以及財政評審工作的影響。

 

  1 、13版清單計價模式的特點

  13版清單規範於2013年7月實施,是工程計價規範繼08清單計價規範之後的又一次重大變革。新計價規範與以往的舊規範相比,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特點。

  1.1 13計價規範既是融技術與管理為一體的統合性規範

  原有的規範更多的側重於計價技術,是一種技術規範,其核心是規範工程量清單的計價行為。與舊規範相比,新規範是融計價技術和工程管理為一體的規範。新規範包涵了工程從招標投標階段至竣工結算階段的全過程計價技術和管理措施,使工程的各個計價環節都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規範工程計價行為的有效機制,是一本更綜合、全面、實用性更強的規範。

  1.2 13計價規範的專業劃分更精細、責任劃分更明確

  在專業劃分方面,與08清單相比,13規範將原有的六大專業進行了細化,新增了“構築物”、“爆破工程”和“城市軌道交通”三個專業,同時合併了08規範中的建築與裝飾專業,調整為現行的九個專業。

  在責任劃分方面,與08清單相比,13規範對於承、發包商雙方之間的責任做了更為明確的劃分。同時將原有規範中比較模糊的內容做了明確的界定、闡釋。例如對暫估材料等的處理方式做了詳細的闡述。另外13計價規範對於計價的風險進行了明確的說明和補充。
 

  2、 13清單計價模式對財政投資專案評審的影響

  2.1 明確了財政投資專案的評審依據

  13清單計價規範不僅明確的規範了專案的計價行為,而且從招標控制價、索賠與現場簽證、工程款價款調整、竣工結算和爭議處理等方面,從工程專案的招投標階段開始一直到工程專案的竣工結算都作了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有利於規範財政投資專案的評審行為,有利於監督財政投資專案的資金使用,有利於專案的管理,有利於財政投資專案的評審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2.2 增強了評審工作的操作性

  13清單規範在專案特徵的描述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這樣可以避免因清單專案特徵不全面而造成招標人與投標人之間資訊不對等的問題,有利於建立統一的報價平臺,更加合理的明確政府投資專案的招標控制價以及最終的竣工結算價,從而實現招投標過程的公平性,確保結果的合理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單價糾紛的解決提供了較有力的依據,增強了財政專案投資評審工作的可操作性。

  2.3 對專案的評審提出更高要求

  13清單計價規範既是一種計價的技術規範,又是一種管理規範。該規範對於承發包雙方來講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從發包商的角度來講,要承擔因工程量的誤差帶來的風險,從承包方的角度來講,要承擔由於計價的疏漏或者錯誤而帶來的風險。作為中間環節的評審工作,應公平、公正,評審工作既要保證業主的利益不受損失,也要維護投標單位的權益。

  13清單報價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標底給招投標工作造成的不良影響,規範了招投標工作,淨化了市場環境。同時13清單計價的實施,也規範了評審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操控的現象。因此,在財政投資評審中,應根據圖紙仔細地核實清單工程量,明確專案的特徵,掌握相關市場的價格,並適當地考慮企業的合理利潤,科學合理地確定財政投資專案的招標控制價,規範價款調整,同時要依法、依規處理產生的爭議,提高財政投資專案評審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加強對財政投資專案資金使用的監督。

  隨著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以及建設專案代建制的逐步推廣,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應當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將評審的關口不斷前移,儘量儘早的介入建設專案實施的相關評審中,重點加強事前評審,以審為重點,儘早掌握建設專案評審工作的主動權。同時應當重視事後評審,以評為重點,主動參與專案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評價工作中,針對建設專案評審階段的重點,具體量化評審指標,不斷地規範政府投資專案的資金管理和造價控制。
 

  3 、13清單計價模式下財政投資專案造價的控制

  清單計價模式下,應將造價控制貫穿於財政投資專案的整個過程,應從事前、事中、事後三階段對財政投資專案進行造價控制。

  3.1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從設計階段和招投標階段著手。設計階段是工程造價確定和生成的主要階段,設計方案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工程的造價。研究表明,設計階段對造價的影響佔工程造價的75%以上,因此應加強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同時要實施限額設計,提高設計人員對造價控制的主動性,將造價控制的目標貫穿於設計的全過程中。招投標階段是專案稽核中的重要內容,為了有效使用資金,營造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保證工程質量,應當規範招投標工作,加強招投標階段的控制力度。

  3.2 事中監督

  稽核人員應根據工程施工的進度定期對工程的進度進行稽核和驗收,同時在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實施投資跟蹤,將工程的實際支出和目標值相比較,認真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及時糾偏,防止資金浪費,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

  3.3 事後稽核

  在工程專案的竣工階段,稽核部門應從工程質量、工期以及工程投資三個方面對工程進行逐一審查。在審查中應重點稽核工程的結算,根據圖紙及相關資料,認真核算工程量,同時要認真審查工程結算書的編制是否合乎規定、工程的相關取費標準是否正確、材料的價差和用量是否正確以及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簽證單是否合理等。

  在13清單的實施過程中,要使財政評審部門儘早介入工程專案的實施中,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後的稽核、控制工作,使造價控制由被動變為主動,更好的發揮財政投資專案的資金效益。
 

  4 、結語

  綜上,13清單計價模式有利於規範財政投資專案的實施,有利於規範財政投資專案的相關評審工作,應將13計價規範更好的貫徹在實踐中,使財政投資更加規範化、科學化,提高財政投資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