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專護理論文範文精選

  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的開展與實施,對護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護士不僅要具備醫學、護理、人文、心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還要具備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專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大專護理論文範文一: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手術患者的價值

  [摘要]

  目的探討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對接受急診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急診手術患者80例,將其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n=40,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手術室優質護理,而後對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展開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急診手術治療操作時間55.04±10.38min和住院治療總時間6.01±1.42d顯著短於對照組76.35±12.59min和8.54±2.1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急診手術治療期間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5.0%顯著高於對照組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於手術操作原因導致的不良反應例數顯著少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對接受急診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手術室優質護理;急診手術;效果

  手術室是醫療機構中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疾病治療場所,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這一場所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護理人員應該充分了解每位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特徵,採取科學、有效對策,對其實施優質的手術室護理,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需要,使其滿意度顯著提高[1]。本次研究中出於對應用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對接受急診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的目的,對80例急診手術患者展開了分組護理,並對護理效果展開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遂川縣人民醫院收治的急診手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物件,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發病至接受手術治療時間1~18h,平均5.3±0.9h;包括男24例,女16例;年齡27~86歲,平均53.5±1.2歲;觀察組患者發病至接受手術治療時間1~16h,平均5.2±0.8h;包括男23例,女17例;年齡26~88歲,平均53.7±1.1歲。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手術室護理;觀察組:手術室優質護理,主要措施為:

  1術前:①訪視:在手術開始前對患者的各方面情況進行詢問和了解,說明手術方法、效果、注意事項等問題,初步建立良好護患關係。②準備:術前患者準備工作應該責任到人,主要負責到到手術室門口迎接並核對患者,詢問準備情況,與其交談,滿足其心理需求。手術室內的環境應該保證整潔,床單上沒有血跡,燈光明亮且適度,在整個服務過程中,都應該充分體現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心、愛心、責任心。

  2術中:手術室的溫度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應該保持在22℃上下,溼度水平應該保持在50%左右。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患者實施適當的約束,注意對其進行保暖,給予其適當的安慰,並觀察情緒變化。麻醉操作的時候應該面對患者,且在手術進行過程中始終站在其身邊,增加安全感。安置手術體位的時候應該詢問患者的舒適度,清醒患者應聽取其術中主訴,儘量滿足其合理需要。

  3術後:擦淨患者身上的血跡和消毒液,穿好衣褲,搬運時動作要輕柔,注意患者的保暖,巡迴護士和麻醉師一起將患者送到病房,途中應該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到病房後與病房護士進行系統性交接,術後3d,到患者病房進行隨訪,詢問患者主觀感受,說明術後注意事項,並瞭解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2]。

  1.3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手術結束後3d到患者病房進行隨訪的過程中,採取不記名打分形式,對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判斷,100分為滿分,評分<60分者視為對護理服務不滿意,>80分者視為對護理服務滿意,其餘患者均視為對護理服務基本滿意[3]。

  1.4觀察指標

  選擇2組急診手術治療操作時間和住院治療總時間、對急診手術治療期間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由於手術操作原因導致的不良反應例數等作為觀察指標。1.5統計學方法用SPSS18.0統計學軟體處理資料,計量資料採用“x±s”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採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急診手術治療期間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82.5%;觀察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5.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急診手術治療操作時間和住院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急診手術共計操作76.35±12.59min,術後患者共計住院接受恢復治療8.54±2.13d;觀察組患者急診手術共計操作55.04±10.38min,術後患者共計住院接受恢復治療6.01±1.42d。觀察組急診手術操作時間較對照組發生明顯縮短P<0.05。

  2.3由於手術操作原因導致的不良反應例數

  對照組有7例患者由於手術操作原因而導致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有1例患者由於手術操作原因而導致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發生明顯降低χ2=5.00,P<0.05。

  3討論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患者對接受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的實際需求,早已經不再單純的侷限於單一的身體疾病護理的層面,對心理護理和服務理念的要求正在日益的增高,通過在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可以使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的主動服務意識顯著增強,在護理過程中的態度更為親切,所有的服務都能夠更加符合患者和臨床治療的實際需要,使手術治療和護理工作的安全度得到顯著性提升[4]。另外在日常工作培訓過程中,應該充分加強低年資護士急救技能培訓,定期組織進行相關的考核,保證做到人人達標,使每位護理人員都能夠具有過硬的獨立工作能力,使護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性提升。在手術前將急診手術治療的術前、術中、術後的健康知識向患者進行講解,並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使患者能夠充分了解術後自我護理、相關注意事項、術後恢復期間的禁忌,在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在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不僅僅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疾病的治癒率和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還可以使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降低,甚至避免[5-6]。

  參考文獻

  [1]王萍,王飛鳳.淺談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2,134:525.

  [2]代俊非,熊建英.優質護理服務中“三好一滿意”重要性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8:219.

  [3]李福宣,白曉霞,敬潔,等.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7:135-137.

  [4]官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醫學,2012,417:722-723.

  [5]朱風嵐,徐保國.專職術前訪視對病人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2,87:2062.

  [6]胡凌雲.優質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4,2034:115-116

  關於大專護理論文範文二:優質護理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分析優質護理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胃出血患者88例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物件,將選取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各組患者44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而干預組則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結果乾預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高於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胃出血患者護理使用針對性強的優質護理可取得顯著效果,可提升患者生命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急診;胃出血;應用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門診收治的44例胃出血患者作為研究的主要物件,研究分析針對性強的優質護理在急診胃出血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的使用效果。以下為詳細報告內容。

  1基本資料以及護理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門診收治的88例胃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物件,上述患者中,年齡最小的為22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76歲,平均年齡為50.20±10.23歲。將選取的8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各組患者44例。出血量低於500ml的患者有44例,出血量為500~1000ml的患者有24例,出血量超過1000ml的患者有20例。

  1.2方法

  首先,時刻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徵[1]。護理人員需要密切的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再出血的危象,同時觀察患者的意識變化情況以及以下情況:呼吸、血壓、尿量以及心率等[2]。在患者出現出血性休克的時候,那麼就需要注意觀測患者的尿量情況,因為尿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其變化會直接反映腎血流情況以及或者的全身迴圈情況。不僅如此,還要重點關注患者的意識形態、行為以及語言等各個方面,如果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識模糊以及嗜睡,那麼就需要在第一時間報告給醫生並且進行相應的處理[2]。其次,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還要跟患者之間保持很好的護患關係,積極地跟患者進行溝通,針對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以及進行手術治療的重要性跟治療的目的詳細的講解給患者,同時還要在分析患者實際情況上進行疏導以及勸告,同時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詳細的解釋,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以及生理需要,從根本上消除患者的顧慮,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並且積極的、主動的配合醫生治療。再次,呼吸道優質護理干預[3]。時刻保持室內處於安靜的狀態,同時需要時刻盯囑患者臥床休息,取頭低腳高位,改善患者的顱內迴圈。護理人員還要採取相關措施,促使患者呼吸道時刻保持一個通暢的狀態,避免在嘔血過程中,導致患者出現血液吸入,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嘔血現象。護理人員在患者嘔吐的過程中,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個方向,如果新增需要,那麼就需要對患者進行氧氣吸入治療。在休克昏迷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將患者口腔內部存在異物或者是血塊完全的清除掉,對患者做好相應的口腔護理干預。最後,創造一個適當的醫療環境[4]。在胃出血患者急診治療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患者的普遍情況做好準備,同時還要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鍼對環境設計。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的舒適的環境,幫助患者療養,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醫生以及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其創造一個乾淨的、舒適的、安靜的以及安全的醫療環境,促使患者能夠安心的養病,可以有效的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資料SPSS15.6軟體進行分析,組間均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完成相應的護理干預後,兩組患者的臨床症狀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詳細如下:干預組中,止血成功的患者有40例,比例為90.90%;手術之後再次出血的患者有4例,比例為9.09%,即止血有效率為90.90%。對照組中,止血成功的患者有35例,比例為79.54%;手術後再次出血的患者有9例,比例為20.45%,即止血有效率為79.54%。干預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高於對照組,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次研究主要是為了探索優質護理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而干預組則使用針對性強的優質護理服務。干預組患者止血有效率為90.90%,對照組止血有效率則為79.54%,干預組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降低手術後的再出血率,提高了止血效率。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對患者使用優質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止血有效率。綜上所述,在胃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使用針對性量強的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可取得顯著效果[5]。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生命質量,恢復患者身體健康,同時還可以提升患者止血率,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術後再出血率。因此,對於臨床胃出血急診治療以及護理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朱亞麗.心理干預對胃癌胃出血患者減輕恐懼心理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2:402-403.

  [2]凌靜波.優質護理服務在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4:52-53.

  [3]覃閩桂.優質護理對急診胃出血患者搶救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5:88-89.

  [4]範曉霞.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6:111-112.

  [5]喬春蘋.優質護理在急診清創縫合術患者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3:190-191.


大專護理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