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二年級政治教學論文

  初中政治對初中生來說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初中政治對於學生對政治的認識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啟蒙作用,能夠使學生對政治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矛盾分析法在初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學政治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之一。初二年級思想 政治課的主要內容是講述社會發展常識。它是一門對中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的傳統課程。在教學中如 果能充分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會歷史現象,不僅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而且更有利於培養 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矛盾分析方法,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求按照客觀事物矛盾的本來面目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矛 盾分析方法有多種,這裡著重談以下幾個方法的運用。

  一、“全面看問題方法”的運用。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任何矛盾都是對立面的統一,對立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聯 繫著的,因此,看問題必須考慮矛盾雙方,堅持辯證法的全面性。譬如講“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和生產關係的反 作用”的關係時,就要全面看。一方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性質和變化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和變化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另一 方面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表現在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時起推動作用。如奴隸制生產關係的建立 使生產出現奇觀,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文字發明,人類社會跨入文明時代;又如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 建立,使“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段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 多、還要大”等。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時起阻礙作用。如在奴隸社會末期,新式工具得不到廣泛使用 ,奴隸經常破壞工具、逃亡,奴隸主莊園日趨衰落……說明奴隸制生產關係已成為生產發展的桎梏。所以我們 在講生產力的決定作用與生產關係的反作用時要全面看,離開生產力的決定作用片面強調生產關係的反作用, 就必然造成社會動盪、人心不穩、生產力難以發展的局面。離開生產關係的反作用只強調生產力的決定作用, 社會發展就變成了直線運動。這是不辯證的,也是不現實的。如在講“戰後資本主義的經濟繁榮與經濟危機問 題”時,一方面要看到戰後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出現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19 50年~1970年的經濟增長率由戰前的2.3%增大到5.3%,被稱為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黃金時代”;另一方面又 要看到,戰後資本主義矛盾日益激化、經濟危機週期縮短、頻率加快、範圍擴大。“危機”與“繁榮”是同時 存在的。離開“危機”強調“繁榮”或離開“繁榮”只強調“危機”都是不對的。所以,我們看問題必須堅持 辯證法的全面性原則,其他像資本主義的高工資與資本主義的高物價、高稅收;社會主義的計劃與市場等,在 講解的過程中,也都必須統一起來加以把握,不能孤立地強調其中的一方。

  二、“在普遍原理指導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法”

  的運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與其他矛盾相聯絡的共同本質,即共性,又有與其他事物矛盾相區別的特殊本質, 即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堅持在普遍性指導下,對具體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具體分析的方法 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比如在講“如何看待奴隸社會”時,有同學說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殘暴 的剝削社會,它不如原始社會好;又有同學說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那麼如何看待這個問 題呢?首先,必須明確判斷一個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其次,就要具體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隸社會取代原始 社會是歷史的進步。如人類自從進入奴隸社會後,生產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科學文化也取得巨大成 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隸社會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殘暴的社會,奴隸主不斷強化軍隊、法庭、監獄等 國家機器,對奴隸進行政治上統治,又利用宗教迷信思想欺騙、威嚇奴隸,對奴隸進行精神上統治,最慘無人 道的是奴隸主還常常利用奴隸作人祭、人殉,用奴隸充當角鬥士等對奴隸的人身摧殘和迫害。由此可見,評價 奴隸社會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分析。又如講封建社會的“行會”時,也要具體分析,既要看到它在建立初期 的積極作用,如行會的建立,有利於保護比較脆弱的城市手工業,有助於傳授生產技術,促進手工業的鞏固和 發展。又要看到在封建社會的晚期,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行會的種種規定限制了自由競 爭,限制了從業人員的數目,限制了新式工具的應用等,從而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其它像資本主義的民主、自 由、平等,在講解的過程中也都必須具體分析,既看其進步的一面,又要看其侷限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論。

  三、“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方法”

  的運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互相聯結,不可分割的,同一中有對立,對立中有同一,因此,在處理矛盾雙方 的關係時,應堅持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比如在講“人類社會的發展”時,就要堅持“同中 有異”。人類社會的發展,從總體上看,要先後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 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但是同時又要看到社會歷史發展的具體情況是複雜的,各 個國家、地區或民族由於特殊原因,可能超越這個或那個社會階段跳躍地向前發展,這就形成了各個國家特殊 的發展過程。如日耳曼人在古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實現了歷史的跨越,他們沒有經歷奴隸社會的發展階段直接進 入了封建社會。這就是“同中有異”。又如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英、法、德、日、美等國儘管最 終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然而由於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各國建立的方式各異。英、法是通過資產階 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德國是通過王朝戰爭完成德意志民族統一,實現向資本主義轉變的;日本則是通 過明治維新最終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這也是堅持了“同中有異”。又如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兩種根本對立 的制度,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同時,提出實行對外開放的方針,吸收資本主義一切有用的東西,這就堅持了 “異中有同”。

  四、“分析事物發展的內外因方法”的運用。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由事物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變 化的根據;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如在講“為什麼中國走資本主 義道路行不通”時,就必須從內、外因兩方面分析,一方面看到這是由當時中國的國情決定的,即內部因素所 決定:生產力水平低,商品經濟不發達,封建勢力在帝國主義支援下還相當頑固,民族資產階級不能擔當起領 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重任等。這是中國走資本主義行不通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當時已經強大起來 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他們不斷髮動侵略戰爭,掠奪中國的資源,不斷 勾結中國封建勢力鎮壓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等等。這是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的外在原因。又如“近代的 中國為什麼落後了?”“搞社會主義建設為什麼要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等,都可以用內 外因分析方法來分析。

  堅持矛盾分析方法在初二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加強了學生辯證思維的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範文二:淺談初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

  全日制人教版初中二年級思想政治教材內容多涉及法律、法規知識,它對中學生進行法律知識宣傳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成長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材中的法律知識內容抽象,晦澀難懂,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學好這門功課,教者必須在教法上下一番功夫。筆者長期從事初中政治課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積累了一些教學方法,撰文如下,與廣大同行商榷。

  一、導語激趣,自尋答案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催化劑。思想政治教學中涉及到大量生動、鮮活、具體的事例,它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有益。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這些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經濟活動中的公平交易規則”一目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言:“同學們可能有這樣的經歷,某天上街買了一件商品,回到家裡發覺買得太貴了,自己上了當,有“挨宰”的感覺,心裡很是窩火,其實這是商品交易中的一種不公平交易現象造成的,經銷商以暴利手段欺詐了消費者,從而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那麼什麼樣的交易才是公平交易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這方面的法律知識。”我的一席話,剛剛說完,立刻引起同學們的轟動,同學們都用期待的目光望著我,那意思讓我給他們一個答案,指出一條討回公道的途徑。我發現全班同學對這一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結合教材內容設定了以下幾個問題:1什麼是公平交易?公平交易應該遵循什麼規則?2體現公平交易的法律有哪些?3對經濟活動中的不公平交易現象應採取何種措施?我讓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自學教材,由於同學們對公平交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而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主動尋求每一問題的答案,學生自學完後,我讓學生逐一回答問題,全班同學做補充,遇到疑難點,師生共同討論,就這樣,一個欄目的學習內容,通過興趣引導,尋找問題答案,集體答疑的方法就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由此可見,興趣引導法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正確開導、領悟真諦

  初二思想政治課中大多是抽象的法律概念及條例,給人一種教條、空洞、死板的感覺,而空洞的說教又難於使學生接受,且有的內容十分抽象,晦澀難懂,學生難於理解。針對這種現象,我採取“開導法”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進行“環境問題”一課教學時,學生對環境問題與人類的關係認識膚淺,甚至不懂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存造成的危害,於是,我運用生產、生活中大量的事例來開導學生,讓學生認識什麼是環境問題,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比如,教材中涉及到保護環境,節約用水這一問題,由於這一問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每個學生都在經歷的事情,我就讓學生討論,節約用水對我們有哪些益處,同學們經過苦思暝想,僅做了如下回答:一是可以減少家庭水費支出;二是能夠支援工農業生產,為經濟建設服務,很顯然學生對節約用水意義的認識太膚淺,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上,更沒有想到節約用水與我們生存的利害關係。於是,我對學生做了以下的開導:“同學們都知道我地區的自來水全來自於1000多米的地下,水質好,有益礦物質含量高,這是公認的事實,圈河葦場的‘仙鶴牌礦泉水’暢銷省內外,而其本身就是地下水,同學們是否想過,地下水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經過若干地質年代形成的寶貴資源,它是有限的,一旦開採光,地下水位得不到有效補充,我地區的地下就要形成漏斗,久而久之地面就要塌陷,而我地區的海拔平均高度只有1米左右,可塌陷的深度卻要超過1米,那麼我地區地面一旦塌陷,必將變成一片汪洋,其後果不堪設想。難道我們節約用水僅僅是為了節約水費支出或者說是支援工農業生產嗎?”我的話說到這裡,同學們沉浸在了深深的思考中。這一番話極大地震撼了他們的心靈,他們從我這番話中終於領悟了我地區節約自來水的重大意義。於是,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同學主張節約家庭用水;也有主張關閉利用地下水做水源的所有浴池;還有的同學主張乾脆廢除所有地下水井,採用“河表徑流”做生活生產水源,對同學們的提議,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見,通過老師的開導,學生從中領悟到了節約用水的真諦。而運用“開導法”結合生活生產現實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晦澀為通俗,深入淺出,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是我在思想政治課中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

  三、適時疏導、化解疑難

  初二思想政治課教材主要進行法律常識的教學,而法律條文多是抽象的內容,對於正處於成長期的初二學生來說難於接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遇到疑難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疏導,幫助學生化解疑難,領悟法律的內涵。例如:在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時,對於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利益,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在講解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反覆閱讀教材,自己提出疑難問題,然後集體解答。學生閱讀完教材後,提出了“關於輟學的問題”,那麼如何看待青少年的輟學現象呢?我讓學生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輟學是不對的,青少年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以學為主,將來走向社會才能夠有所作為,才能幹一番事業。也有的同學認為:既輟學就有原因所在,要麼是家庭困難,無力供養,要麼是自身厭學,自暴自棄,或者說有其他原因。還有的同學認為:輟學後去做點事情,為家庭減少負擔也是應該的。由此看來,同學們還沒有意識到《未成年人保護法》對青少年利益的保護作用。在思想認識上發生了阻塞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疏導。首先我肯定了同學們的第一種觀點,然後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運用法律的強制性特徵來闡述九年義務教育是受法律保護的,是法律強制執行的教育,而不是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不論什麼原因,都不可以剝奪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在我的疏導下,學生終於明白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對他們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也是不斷推陳出新的。總之,要想上好課,教師必須認真設計每一節課的教案,在教學方法上多動腦筋,多想辦法,運用導學式的模式進行教學。教師要通過“引導、指導、疏導、開導”等措施來體現教學的主導作用,讓學生通過“想學、自學、悟學、樂學”等形式來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這樣就可以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生動、活潑、形象、具體,從而避免空洞的說教,最終達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