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係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寫作公共關係論文的過程之中,對於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獻資料的總結與概括,參考文獻的引用應當恰當合理。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

  [1]李韶輝.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正式建立[N].中國改革報,2011,05,201.

  [2]李繼學.低保標準採用三種方法算出[N].中國財經報,2011,05,171.

  [3]佚名.中國的社會保障狀況和政策下[J].四川勞動保障,2004,12:11.

  [4]中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研究課題組.中國城市低保政策評析一一以遼寧省的個案研究為例[J].東嶽論叢,2005,5:5-36.

  [5]李楠楠.遼寧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研究[D].遼寧大學,2008.

  [6]姚建平.中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水平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2,11:57-67.

  [7]洪大用.社會救助的目標與我國現階段社會救助的評估[J].甘爾社會科學,2007,4:159-160.

  [8]劉喜堂,張琳,田曉婦.關於城市低保標準的幾個問題——中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民政,2006,9:38.

  [9]LyleM.Spencer,SigneM.Spencer.魏梅金譯.才能評鑑法:建立卓越的績效模式[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

  [10]丁建定.構建我國新型城市社會救助制度的原則與途徑[J].東嶽論叢,2009,2:46-47.

  [11]張翼.中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D].華中科技大學,2012.[12]宋森.城市低保制度中道德風險防範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

  [13]梅建明,劉頻頻.城市低保群體的社會經濟特徵及低保救助制度——對武漢市387戶低保家庭的調查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05:15-20.

  [14]錢振偉.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管理體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15]陳玲玲,劉敏.我國城市低保制度的回顧、問題及政策選擇[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51-57.

  [16]黃晨熹.城市低保物件求職行為的影響因素及相關制度安排研究一一以上海為例[J].社會學研究,2007,1:138-157.

  [17]武新.低保工作人員的現狀調查及專業化建設的必要性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05:217-218.

  [18]劉麗華,羅小斌.城鄉低保動態管理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民政,2010,11:48.

  [19]朱玲.探討城市低保動態管理[J].中國職工教育,2013,16:152.

  [20]馮賢佑,劉峰,吉安市政協.加大低保動態管理的思考[N].光華時報,2010,09,17003.

  [21]本刊記者.國外社會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鄭秉文研究員訪談[J].國外理論動態,2009,03:1-8.

  [22]周開.城市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研究[D].雲南財經大學,2012.

  [23]寧亞芳.高社會福利水平創造強國家競爭力——基於瑞典的實證研究[J].中州學刊,2013,05:79-86.

  [24]楊立雄.貧困理論正規化的轉向與美國福利制度改革[J].美國研究,2006,2:111-136.

  二

  [1]《中組部民政部關於做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委會任職的通知》,2008.

  [2]《關於印發〈關於選聘髙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試行〉的通知》,2008.

  [3]王豔豔.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公共政策分析[D].湖南: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鄭衛宇.新農村建設中的大學生村官政策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史亞軍.大學生村官計劃的發展思考[J].農村工作通訊,2008,10:5-7.

  [6]朱雲生.大學生與新農村建設的對接模式[J].當代青年研究,2006,12:7-8.

  [7]王天敏.對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歷史審視[J].安徽農業科學,2007,5:3-4

  [8]劉海燕,陳俐,賀利,李相陽.建立大學生村官長效機制初探[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97:24-26.

  [9]許樹洪,何振波,蘇小菱.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效機制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1:8163-8166.

  [10]潘嘉.新農村建設中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1.

  [11]張祖鈞.論大學生村官政策對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長效機制[J].寧德師範學院學報,20132:13-15.

  [12]彭劍鋒.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2-13.

  [13]李芳芳,李思,王言.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與思考——以江蘇省徐州市為例[J].科技創業,201006:135-136.

  [14]白雲飛.大學生村官政策推行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9.

  [15]孫娟.大學生村官計劃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範學院,2012.

  [16]嚴雄飛,邢英俊.新農村建設視域下的大學生村官問題研究綜述[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4:16-18.

  [17]宋言奇.基於制度“嵌入”的大學生村官計劃再思考[J].蘇州大學學報,20097:17-19.

  [18]董巨集君.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是培養接班人的戰略舉措[N].人民日報,2009,01,265.

  [19]劉芬娜.大學生村官在角色定位過程中的困境[D].陝西,西北大學,2012.

  [20]徐偉.大學生村官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於職業,20119:28-30.

  三

  [1]黃冉.我國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研究的障礙與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0,1212:156.

  [2]李偉英,龍太江.建立和應用公務員勝任力模型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J].理論前沿.2009,9:16-18.

  [3]李明斐,盧小君.勝任力與勝任力模型構建方法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4]石兆.高層管理者勝任力研究述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8375:76.

  [5]王鵬,時勘.培訓需求評價的研究概況[J].心理學動態,1998.6436—51.

  [6]王重鳴?管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11.

  [7]時勘,王繼承,李超平.企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徵模型評價的研究[J].心理學報,2002,343:306-311.

  [8]王重鳴,陳民科.管理勝任力特徵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檢驗心理科學,2002,255:513-516.

  [9]仲理峰,時勘.家族企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徵模型[J].心理學報,2004,361:110-115.

  [10]姚翔,王壘,陳建紅.專案管理者勝任力模型[J].心理科學,2004,276:1497—1499.

  [11]陳萬思.縱向式職業生涯發展與發展性勝任力基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8617-23.

  [12]魏鈞,張德.國內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勝任力模型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514-8.

  [13]劉學方,王重鳴,唐寧玉,朱健,倪寧.家族企業接班人勝任力建模一一個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6,5:96-106

  [14]趙曙明,杜娟.企業經營者勝任力及測評理論研究外國經濟與管理[J].2007,91:33—40

  [15]胡豔曦.國內外關於勝任力模型的研究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8,111:249

  [16]時雨,仲理峰,時勘.團體焦點訪談方法簡介[J].技術開發,2003,011:37

  [17]蘇仁華.淺談國家公務員培訓[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1999,081:2.

  [18]崔會玲,王珊珊.西方公務員勝任力研究綜述[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8,021:12-13.

  [19]何君.公務員培訓設計新視角一基於勝任力[J].中國人才,2009,0517:7-8.

  [20]沈偉,姜姍姍.國內公務員勝任力研究分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