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頭的讀書心得

  《高老頭》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說,它濃縮了時代色彩,展現了當時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狡詐、殘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最近幾天,品讀了巴爾扎克的《高老頭》。跟大部分人一樣,我對高老頭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對其兩個女兒的所作所為痛恨不已!可憐的高老頭,傾其所有的愛於其女,最終卻落個分文不剩,連入殮的屍衣的錢都沒有的悲劇下場!多麼可笑!這些,讓我難以忘記。

  大革命時期,依靠大饑荒成為暴發戶的高老頭,在妻子死後,把全部的愛傾注到了兩個女兒身上,想方設法滿足她們的一切慾望。後來,他把財產平分成兩份,給了每人八十萬法郎的嫁資。金錢換來了如意的婚事:大女兒阿娜斯大齊嫁給特•雷斯多伯爵,進入了貴族社會;小女兒但斐娜找了銀行家紐沁根作丈夫,成了闊太太。結婚之初,高老頭還是女兒家的座上客,但後來竟被女婿們攆出家門,只好住進了破破爛爛的伏蓋公寓。

  兩個女兒偶爾也會光顧父親的居所,可目的是利用父女關係,不斷榨取父親僅有的財產。在兩個女兒的輪番搜刮下,高老頭當盡賣絕,一文不值,從公寓裡最好的二樓搬到了最破敗的四樓,並在那裡貧病交加。

  高老頭之死正是這幕家庭慘劇的高潮。他臨死時想見女兒最後一面,然而,不管他怎樣哭天喊地,女兒還是沒來。這時,高老頭才悟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真理:“錢可以買到一切,買到女兒。”他終於含恨而死。

  讀完《高老頭》,我掩書而思......

  世界上有多少個阿娜斯大齊和但斐娜,有多少棄父母於不顧的不孝子女!如:八旬老母在母親節被養女驅逐出門;臺灣一名60多歲的老翁遭棄養,窩居在一個3平米的小棚屋裡。當他撥通女兒的電話時,女兒的語氣裡滿是不耐煩,一直強調自己是已嫁之人,又有小孩要撫養,不願看望自己的父親。由於老翁行動不便,吃喝拉撒都在那個僅有3平米的小棚屋裡解決,所以屋內充滿一股難聞的味道;諸如此類的不孝事件數不勝數。

  中國向來注重孝道,關於孝這個話題的名言更是比比皆是。如“百善孝為先”,百孝經,還有一些關於孝順的歌曲。

  另外,《史記》中也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迴圈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怎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從這些不孝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這些至理名言中學習孝順父母。須知道,能跟父母一起生活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要記得:生養之恩大於天!從現在開始吧,珍惜陪伴父母的一分一秒,莫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上演!

  篇2

  近日深刻的體會了巴爾扎克的大作《高老頭》,其實在很久以前就想過要真正認真的欣賞這本出自於法國19世紀大作家巴爾扎克之筆的世界名著。這次真的用心感受了《高老頭》,我不禁從心底感嘆高老頭的悲慘遭遇。巴爾扎克以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細緻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裡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用鋒利的筆刻畫出了當代法國巴黎--哪個興盛一時的社會背後隱藏著的許許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縮影,就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使人讀了以後,不禁掩卷沉思。

  《高老頭》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說,它濃縮了時代色彩,展現了當時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狡詐、殘忍……這本書中文版不到十八萬字,但是其視野之廣,人物形象之多姿多彩,簡直夠得上一幅全景畫卷,從拉丁區與聖馬爾索城關之間貧窮寒酸的小街陋巷,到聖日耳曼區富麗堂皇的貴族府邸,把爾扎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巴黎社會,講述了一個令人熱淚相映的故事。巴黎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份的人物,帶著各自獨特的風貌,在這部小說中組成了一個喧鬧的、活動著的、真實的社會。這裡有貪婪勢利的老闆娘,有獻身科學的大學生,有苦役幫口裡神通廣大的祕密頭領。

  讀完《高老頭》,讓人不禁為巴黎上流社會只以金錢為中心、人情之間的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會無所謂親情、愛情,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馬克思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高老頭是個麵粉商,在革命期間賣麵粉賺了一大筆錢,他很愛很愛他的兩個女兒,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就是這樣,家庭的悲劇就由此而發了。他一心只想女兒過的舒服,甚至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不在乎,他希望女兒嫁入名門貴族,這樣兩位心肝女兒就不會受苦,而且過得幸福。

  篇3

  有一種義無反顧的偉大叫愛;有一種毫無保留的無私叫愛;有一種傷痛欲絕的堅持叫愛。

  《高老頭》一書主要講述高里奧老頭,一個靠發戰爭財而得利的麵條商;為了愛自己的女兒,也為了使女兒可以過上好日子,可以更愛自己,他不惜用重金做陪嫁將兩個女兒嫁給當時上層社會。雖然在這件事上他如願了,可最後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在他生死垂危的時刻,兩個女兒都因種種原因沒能陪他走完人生的盡頭,陪他看完最後一次無限美好的夕陽。其中還參雜著青年人的社會轉變歷程,包括他們溫情的遺失。還有一些其他人的行為串客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不僅讓我看到了當時的社會“金錢取代門第”的變動,更讓人覺得當時社會的殘酷、迂腐與黑暗。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高老頭那揪心的愛。

  也許年幼的我,並不知道金錢的魅力,但高老頭的所作所為著實讓我感動,但與讓我懺悔讓我替他叫不值,雖然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可是高老頭對自己女兒的愛,愛我看來未免太過荒唐了。金錢真的可以買到一切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金錢並不是萬能的,靠金錢來維持的關係可以久遠嗎?

  我覺得高里奧先生應從實際出發去愛她的女兒,而不是讓金錢隔膜了親情。看著他為女兒們付出那麼多,可結局卻要幾個酸窮的大學生來送終,我的心像是被什麼抽動了一般,隱隱作痛,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痛什麼。或許在為高老頭叫不值,也或許在位天下所有的義務反顧、毫不保留的愛而屈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