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學指導專業論文

  計算機專業教學在培養中職學生的應用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畜牧獸醫專業計算機教學軟體運用

  摘要: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互動性,使人與媒體的關係由被動型轉變為主動型,學習者就能夠完全有效地控制媒體的執行,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改變了以往媒體的順序貯存、播放的缺點。

  關鍵詞:畜牧獸醫;計算機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是人們利用先進的計算機來開發學習資源,去實現最優化的教學目標。當今時代,CAI已成為教育科學與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示了教育實現現代化的誘人前景。

  1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簡況

  CAI最早起源於美國、西歐,1958年IBM公司開發了第一個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美國已推出的著名CAI系統有:LOGO系統、PLATO教學系統[1]。四十多年來,CAI為教育發展現代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CAI軟體已成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內容包括: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從普通教育到專業教育。在醫學方面,因特網上有大量的醫學教學軟體可供醫學教學與醫學科研使用,如解剖教學軟體、心臟病多媒體教學軟體、內科教學軟體[2]。在畜牧獸醫方面,美國與德國的“獸醫外科技術教學、自學軟體”,“計算機多媒體在奶牛繁殖、疾病防治方面教學網路的建設”均取得很大的進展,成功地應用到了教學、技能培訓中[3,4]。比利時研究人員開發的“豬病預警系統”,具有聽音辨病的“活化功能”,計算機對咳嗽等聲音的辨音圖正確率達92%[5]。Veltmandeng1984設計出了家禽系列教學軟體,內容包括家禽管理、品質控制、疾病防疫等;Delaware的解剖學和生理學教學軟體,Georgia的教學軟體家禽管理經濟學1990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國內,由於CAI的研究起步較晚,基礎較差,但經過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努力已取得了一定進展,在我國的一些高等農業院校,如:內蒙古畜牧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等畜牧獸醫專業,均把CAI的研究作為下個世紀發展高等農業教育的方向,內蒙古農牧大學研製的動物病理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採用標本、畫面、影象、動畫、視訊真實地反映了動物的基本病理過程、系統器官疾病以及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病理特徵,是病理學教學中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解決學生因缺乏感性知識而學習困難的有力工具,並可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改善教學環境,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一次飛躍[6]。蘇清浦運用現代數值與計算機計量醫學研製出《禽病診斷專家系統》和《豬病診斷專家系統》達到遠端診斷與教學使用[7]。總之,這些軟體的開發和利用為培養學生的各種技能提供了有利條件。

  2畜牧獸醫專業特點與CAI

  畜牧獸醫專業課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屬於形態學科,直觀性強,大多數通過直觀性、形象性來獲取專業知識,如:解剖學、組織與胚胎學、病理解剖學、寄生蟲學、微生物學、傳染病學、臨床診斷與衛生檢驗學等。

  2.1目前畜牧獸醫專業教學形式的優點和不足

  對於多數院校的教學有如下幾種形式:1利用黑板、掛圖、實物標本的講授,具有靈活性,但由於課時限制,使之不能多次重複或面面俱到。這對於畜牧獸醫專業的一些技能操作的規範性、熟練性無疑是一個阻礙。2利用幻燈和投影教學,雖能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地顯示在學生面前,但缺乏動感。3電視教學表現力強,形象生動,不受時空限制,擴大了教學規模和範圍,獲得了廣泛應用,但缺點是具有一過性、強制性,不能直接進行交流與反饋。

  2.2CAI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的優勢

  與以往的電化教學手段相比,CAI是互動的雙向教學方式,與教師的一般課堂教學模式相比,計算機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具有按學生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的個別化學習方式。與一般教師相比,計算機是一個客觀的沒有感情的教師,因而對待學生不厭其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使學生減少學習壓力,增加學習動力。

  2.3畜牧獸醫多媒體CAI課件的開發

  CAI的核心問題是課件,一個高質量的軟體才能把CAI教學系統的巨大作用發揮出來。開發人員最好由專業教師根據教學規律,將教學理論、教學設計方法與先進的軟體開發技術相結合,才能開發出滿足教學目的、具備科學性,而且能更好的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人機介面友好,使用方便、可靠的軟體,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計算機軟體應用知識,當然有計算機專業人員和電教人員協作會作出更好的應用軟體。目前應用於多媒體制作工具包括:Pow-erpoint,VisualbasicToolBook,Action,Director,Au-thorware,方正奧斯FounderAuthorToo98,洪圖多媒體編著系統,摩天和銀河多媒體編著系統等,而配合CAI開發的工具軟體有AdobePhotoshop、Cool3D、3DMAX、3Dstudio、CoreldRAW8、XARA3D等[8]。

  3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前景

  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互動性,使人與媒體的關係由被動型轉變為主動型,學習者就能夠完全有效地控制媒體的執行,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改變了以往媒體的順序貯存、播放的缺點。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髮展,CAI軟體廣泛地採用了動畫、影像、音響等多媒體形式,集語言、文字、影象、聲音、動畫、視訊影象於一體,具有電視機、錄影機、幻燈、音響等傳統媒體的功能,使用方便,效果更好。正在開發的畜牧獸醫CAI軟體的推廣應用將適合未來農業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成為現代教學的主要特徵之一。在職業教育、業餘教育、終身教育、遠端教育、遠端網路診斷系統中,CAI將會日益拓展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到下一個世紀初,我國的CAI研究與開發將使我國的農業高等教育上一個新臺階,也可以縮短與國外CAI教育研究的差距。

  參考文獻:

  [1]劉國章,呂小定.醫學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203~337.

  [2]周勃,張延齡,張潔,等.電腦報[Z].1998年合訂本下冊,351~356.

  [3]AllenSW,ChamberSJN.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offoundastalsurgicalmortorskills[J].JofVetMedi-calEducation,1997,241:2~5.

  [4]GallandYGC,MichaelsNE.Towardamulmediain-structionaldeliverysystemforveterinarymedicine[J].JofVetMediEducation,1994,212:35~39.

  [5]新華通訊社主辦參考訊息,1999年11月3日第七版.

  [6]郝先譜,林曦,裴喜春,等.動物病理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J].動物醫學進展,1999,203:11~12.

  [7]蘇清浦.獸醫臨床診斷數字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計算機與農業,1999,3,32~34.

  [8]陳榮,陳華.Authorware5.0多媒體設計寶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

  範文二:高職計算機教學任務驅動法的核心運用

  摘要: 按照上述內容陳述,高職院校在教學物件培養指標上比較明確,就是希望為社會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技能、素質全面和諧性人才,尤其在計算機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牢固關注此類細節。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任務驅動法

  一、任務驅動法內涵機理以及功能特性的客觀論述

  高職生經過由淺入深地例項探究解析,不同階段吸納的計算機知識都會在特定應用軟體操作期間靈活穿插,自身感知興趣和最終學習效率也將迎來全面新生機遇。有關此類人性化教學輔助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特性:首先,動機明確。高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任務設計,就是藉助學生已有知識、接受能力和操作技能等,進行教學目標細緻對比校驗,確保課程中一切重點、難點知識得以有機篩選,督促學生加大此類因素關注力度,方便在今後實習領域中輕鬆應對各類衝突問題。其次,操作性較強。高職計算機基礎類課程,對於課堂環境中的可操作性問題關注度較高,希望主動消除以往深入複雜的任務單元,營造和諧趣味性交流氛圍,適當集中學生群體課堂之上的注意力。

  二、日後我國高職院校啟用計算機教學任務驅動核心運用功效的策略內容解析

  一科學設定不同型別的感知情境。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第一道工序便是明確公佈階段化改造任務。事實上,高職生在進行計算機技術系統化研習過程中,經常會觸碰到理論、實踐結合困境,為了避免其困惑心理快速蔓延,作為教師應該儘快設定合理的任務情境,帶動學生進行Word程式中的自選圖形、文字框、剪貼畫工序操作練習,並且在課後設定地圖繪製的任務,順勢激發個體實踐操作潛能。

  二引導學生群體進行問題細緻觀察和合理驗證。

  在任務內容確認過後,為了確保高職生主觀能動性的全面啟用結果,教師應該引導他們進行任務結構形式驗證探討,包括需要儲備的知識內容和觸碰的實踐情境等,進一步令學生明確當下自身知識的完備或是欠缺狀況,明白單純記憶知識規則是不科學的。而教師要做的便是在其思維出現模糊跡象過程中,給予合理數量的指導線索,令高職生群體建立應有的自信挑戰心理,自由分組並完成對應草圖的設計工作。

  三清晰劃分高職生動手操作職責。

  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就是希望通過引領學生進入特定情境,確保此類群體注意力全程集中結果,之後深度明確階段化學習改造指標,在面對各項挑戰問題期間能夠不屈不撓,從容應對。另一方面,為了確保高職階段計算機基礎性知識邏輯性、完整性得以細緻呈現,在任何一類單元講解完畢過後,教師都可以適當地引導此類群體進行已學知識結構梳理重整,同時快速構築起新舊知識互動式銜接單元,以此強化學生個體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實踐延展能力。需要額外加以強調的是,為了更加客觀地檢驗和促進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熟練應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間相互協作的能力;創新的能力。

  結語:

  按照上述內容陳述,高職院校在教學物件培養指標上比較明確,就是希望為社會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技能、素質全面和諧性人才,尤其在計算機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牢固關注此類細節。而沿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能夠更加快速地構築起和諧有趣的感知引導情境,避免令學生產生過度厭倦煩躁的心理,對其日後自主性學習和主動創造實力舒展,都有著獨特的輔助性功效。因此,日後相關指導教師應該加大對任務驅動教學方式的關注力度,並想方設法予以靈活改造沿用,避免和高職生身心發展規則產生任何不必要的衝突狀況。

  參考文獻

  1、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洪汝渝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8-30

  2、面向能力培養的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金蓉;莊紅;黃德生;計算機教育20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