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農村畜牧業論文

  畜牧業發展情況受多種因素影響,而且直接關係到當地經濟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管理創新理念在畜牧業管理中的應用

  1.當前畜牧業的管理體制中存在的不足

  1.1對農業與畜牧業的統一管理

  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都將畜牧業的行政管理與農業的行政管理交由一個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在這樣的管理體制中,多將傳統農業視為發展管理的重心,而視畜牧業為一項輔助發展進行管理,導致根本上不能針對農業與畜牧業的特點分別採取最好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這樣做的結果只會妨礙到農業與畜牧業的共同發展,甚至忽略了對畜牧業的管理。

  1.2缺乏高素質、專業化的畜牧業管理人才

  當前國內畜牧業的管理機構中,相關工作人員都過於老齡化,不但自身專業知識不足,而且缺少與時俱新的創新思維,一貫沿用傳統老舊的管理模式,對現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不思改革,嚴重的限制了我國畜牧業進一步發展的腳步。

  1.3國內畜牧業管理的環境落後

  將國內畜牧業的管理環境與國外進行對比會發現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國外政府對畜牧業的發展十分重視,特別是發達國家,還設有專項的畜牧業研究資金,並建立了專業化的管理研究團隊來對畜牧行業進行科學化、數字化管理,這都是中國畜牧業的管理中所沒有的,也是我國要進行不斷學習與改進的地方。

  1.4畜牧業鄉鎮級管理工作的問題

  一直以來,低層鄉鎮級的畜牧獸醫站的工作都十分繁重,一方面要進行生產規劃和調研等的安排工作,一方面還要負責當地畜禽良種的推廣與動物疫病的防治及相關新技術的培訓等許多的工作,然而工作在這種基層獸醫站的人員又大多是未經過專業培訓的,在實際中很難將工作做到全面、到位。另外鄉鎮站上的管理一般都是將人力、物力及財力歸屬到縣局進行領導,而其他的具體工作則由當地的黨委政府來負責,在整個管理過程中,由於經手部門過多,有許多領導進行指揮參與,管理體制存在著多層次、多變化、多領導的局面,這在很多時候會讓執行人員陷入左右為難的處境。

  2.管理創新理念在畜牧業管理中的應用

  2.1創新畜牧業的管理體制

  長期採用農牧統一管理的方式既不適合畜牧業的持續發展,也不適合農業的發展要求,因此,在新的管理體制中要將農業與畜牧業分開,進行單獨的管理,而且為了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還要建立起一支支精銳的管理團隊,併為其配備充足的管理經費,專業的管理團隊能夠針對畜牧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制定出相關戰略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畜牧業的具體管理,進一步推動我國畜牧業的迅速發展。

  2.2提高畜牧業管理者的專業素養,增強創新意識

  管理者是一個行業持續發展的政策制定人與資訊傳遞人,那麼,作為畜牧業中的資訊傳遞人員,管理者就必須熟悉與本行業發展的有關行情,而作為政策制定人,要根據本行業相關的現實情況及時改變固有的管理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方向進步,及時快速的為養殖戶提供業內的最新資訊,併為其解答有關養殖業的專業化問題。

  2.3創新畜牧業管理手段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畜牧業的管理者也要學會利用數字化、微機化進行管理,這樣可以改變原來傳統中利用人工進行計算與統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力工作的強度,並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準確度,進一步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2.4完善國內畜牧業的管理環境

  要改變畜牧業的管理環境,首先必須有我國政府的支援,只要國家政府將畜牧業的發展合理的聯絡到經濟發展方面,並將畜牧業發展納入其重要規劃中,出臺專門的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規範管理並保障管理工作的落實,使畜牧業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對畜牧業的重視程度提高了,其發展速度加快便是必然的。

  3結束語

  總的來說,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都在迅速的發展,畜牧業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畜牧產品的質量也有所提高,隨著我國近些年來強農惠農的政策不斷實施,畜牧業的發展勢頭更盛,這就需要相關各部門的管理者加強對現代化數字畜牧業的理解與支援,從獲取畜牧業的相關資訊到進行分析決策等環節中進行不斷創新,合理的將管理創新理念應用到畜牧業的實際管理中,及時抓住新機遇,以求得畜牧業的更高發展。

  範文二:淺析畜牧業機械化進展趨勢

  目前我國牧草種子加工機械處在初級階段,現有的牧草種子加工裝置,其能力及效能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使得草籽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發達國家的草原畜牧業各生產環節大都已實現機械化。美國每60hm2草地配備一套割、摟、捆、垛、運裝置。我國平均5500hm2可利用草原才有一臺割草機,並嚴重缺少與之配套的機具,牧草收貯機械作業量尚不到5%。牽引式割草機、橫向摟草機在牧區應用仍很多,但機型陳舊,急需更新。方草捆撿拾壓捆機應用亦較廣泛,但成捆率低。大圓草捆機卷捆重量過大不便裝運。我國牧草收貯機械和國外先進水平的最大差距是製造質量差,可靠性差。

  我國飼料加工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繼美國後的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飼料市場需求第一大國。我國飼料工藝技術裝置方面某些已經達到國外90年代中期的先進水平。酶製劑、微生物發酵飼料等現代技術已逐步試用推廣。飼料工業的發展極大的推動了飼料加工機械的進步。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的看到我國飼料機械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一些急需的飼料加工機械品種短缺,難以滿足需求。如適合於農民使用的效能穩定、操作簡單、功耗低、單臺或配套使用的簡單靈活的加工裝置;規模化飼料加工廠所需求的高效率、全自動化的加工裝置;適合於規模養殖場自用或專業飼料廠使用的大、中、小型熟化飼料裝置;解決飼料熱加工過程中各種熱敏性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易損失問題,在調質熟化、擠壓前超量新增致使新增不精確的技術難題以及液體和再生元素的後噴塗設施;酶製劑及微生物發酵飼料生產裝置;效能穩定、價格適中的水產飼料膨化制粒設施等。飼料加工機械整體技術水平偏低。第一是可靠性較差、壽命較短。第二是我國飼料加工機械中小型廠家多,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水平較低,專業廠較少,型號雜亂,而發達國家售後服務較好,零部件標準化、通用化水平高。第三是機械外觀與表面防護質量差,不少產品運輸抵達目的地時,油漆剝落、鏽跡斑斑。這是國產裝置的一個主要問題。第四是高新技術應用偏少,機械操作與工作質量自動監視能力反饋控制程度低,使用方便性和舒適性差。創新能力弱,新產品開發、研製速度慢。縱觀國產飼料機械,由於各企業和研究單位利潤和資金少,新技術、新裝置研製、開發、創新速度慢,不能適應市場發展需要。檢測、檢查力度不足,生產單位雜亂,許多不具備生產條件的廠商代用材料,壓低價格,質量降低。使飼料產品不合格現象普遍,特別是小飼料生產商生產的飼料轉化率低,浪費嚴重,濫用新增劑現象嚴重,造成不安全因素出現。1.2.5飼料安全工作存在隱患。飼料安全既關係著養殖者的切身利益,更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自息息相關。要加強飼料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飼料監測體系,制定完善飼料標準和檢測方法,加大對飼料中使用違禁藥品的查處力度,確保飼料安全。

  畜禽飼養機械20世紀70年代以來,引進、推廣了一系列標準化設施,其中禽類飼養的籠架和籠具、飲水系統、施藥技術、舍內溼簾降溫、大流量通風系統、消毒設施、喂料裝備單機基本上滿足我國現階段大、中、小型養禽場和農戶飼養的裝置需求;孵化裝置繼續向大容量、微電腦自動化控制發展,逐步滿足國內大、中型養禽場需要;肉禽飼養仍以地面平養所需機械為主要方式,解決餵養料裝置速度低、不能定量、以鏈式為主的單一化問題,發展彈簧式快速定量喂料機械。受到傳統飼養方式及養豬市場波動影響,部分地區養豬機械化發展緩慢,規模化養豬隻佔目前養豬市場的30%,70%仍由農戶散養,但在長三角地區及沿海發達地區規模養豬比例已達到70%。仔豬保溫欄、產仔欄、育肥欄、種豬欄等舍飼裝置穩固發展,其餘的喂料、飲水、糞便清理逐步由機械化替代。奶牛飼養機械在現行半機械化裝置基礎上,向安全衛生全機械化發展。小規模和農戶飼養或是農戶散養、聯片管理,集中擠奶飼養模式在相當長時期內適合我國奶牛發展需要,以小型奶品採集、處理和小型飼草製備裝置為主。目前我國比較先進的養牛機械裝置幾乎都從國外發達國家進口,尤其是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除了進口先進機械,我國也自行研製了各種型別的擠奶裝置10多種,包括移動車式、提桶式、管道式和擠奶間式擠奶裝置。牛糞處理設施在一些大規模的養牛場已經採用剷鬥機、固液分離機、翻堆機、篩選機、裝袋機與脫臭裝置等。少部分養牛場利用專家系統結合計算機綜合資訊處理,實現奶牛飼養的自動化。

  草場改良更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草籽收穫和加工裝置向提高草籽品質的高效優質方面發展。由天然草場牧草收貯向人工種植牧草收貯加工機械化發展。飼料加工技術應圍繞提高熟化度、減少細菌量、配料精確化、微量元素噴塗等展開研究。將高新技術應用於飼料加工,如粉碎工段負荷自動反饋調節系統,不停機換篩技術等。高精度微量配料系統和線上式飼料品質檢測自動調整配方技術。制粒機環模真空滲氮、組合加工等技術。熱處理加工技術是飼料加工的發展潮流。從目前飼料工業的發展來看,以膨化/膨脹為代表的熟化加工技術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潮流。膨化/膨脹可提高產品的衛生安全性,鈍化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增強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飼料的加液能力,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動物群體的疾病防疫。國外,熟化技術已開始在飼料加工業普及,為寵物飼料、水產飼料、早期斷奶仔豬飼料、反芻動物補充蛋白生產及飼料資源開發等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膨化/膨脹技術在我國飼料工業中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相關工藝及裝置的深入研究,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併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飼料加工技術。微量元素和熱敏成分噴塗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我國飼料工業在經歷了萌芽、起步、快速發展三個階段後,飼料加工機械在自動化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一些較大的飼料機械廠家的產品在自動控制方面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今後發展的方向應向高度自動化或者說完全自動化、智慧化發展。微生物發酵飼料生產化裝置,微生態劑生產技術等。採用6~8層籠養、喂料、飲水、施藥、清糞和揀蛋自動化,全封閉雞舍和飼養環境自動監測調節,並且配套蛋的全自動化收集、處理、記數、裝箱裝置。養豬裝置向機械自動化方向發展。如房舍環境控制自動化、溼料自動飼餵線、脂肪測定儀、妊娠測定儀和種豬個體飼餵等。奶牛飼養機械向高技術、成套化和適應奶牛生理特點方向發展。如自動取飼機、粗精飼料混合飼餵系統、全自動擠奶成套裝置、奶牛場綜合管理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