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論文

  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中國農村醫療保障的主體,上世紀60—80年代,在保障農民健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醫療改革以及相關制度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政府提出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更是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更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而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財務進行管理,更是影響著農民的切身利益,但是,我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起步相對較晚,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其存在的具體問題,並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對策。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中國首次明確提出是在2002年10月,其主要以大病統籌為主。截止到2009年,中國對醫藥衛生體制進行改革,進一步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當作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目前,各級財政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均補助均有提高,大大提高了醫療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是通常所說的“新農合”,其主要靠政府進行組織和引導,並提供支援,農民則憑藉個人意願參加,籌資主要依靠個人、集體和政府,本質上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其籌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是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主要是指在新農合的整體目標下,按照財務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依照財務管理的一系列原則,對新農合的財務活動進行組織,並處理相關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籌資力度低

  籌資力度嚴重影響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運作。目前,籌資已經成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礎,並且不同的籌資力度直接影響著參與者的收益程度。由於農村存在特殊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背景,尤其是那些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這些地區即便獲得了政府的資助,也很難獲得持續性的資金保障,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進一步開展,籌資力度低逐漸成為阻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高效運作的巨大瓶頸。除此之外,目前的籌資順序主要是由農民個人逐級向上,具體如下:首先,農民需要按照規定繳納合作醫療參保費,這些參保費主要繳納給基層政府;其次,通過縣級、市級和省級財政的依次配套;最後,依據農民和地方財政的資金,進一步申領中央財政下發的補助資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活動結束的標準是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是否到位。在這個籌資過程中,首先就需要農民個人先出錢,由於農民往往對這種籌資意識比較低,會對籌資活動產生一定的誤解,嚴重影響了農民參與籌資的積極性,進一步造成籌資力度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運作。

  2.基金使用不合理

  個人、集體和政府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主要基金來源。由於目前的籌資力度相對較低,導致現有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數量有限。此外,由於基金的使用不合理,進一步造成了現有基金不能很好地滿足很多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的需求。針對基金的不合理使用,必須充分分析這種現象,並研究如何才能高效合理的利用基金,最大程度上發揮這些基金的作用。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展以後,很多相關配套機制還不健全,這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其一,很多醫療機構過分的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經常會出現開高價、不實際的藥,引發了一系列用藥問題;其二,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在生病以後,經常想換取補償基金。

  3.財務監管不到位

  目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財務監管還不到位,存在很多問題。很多地區並沒有嚴格監督地方結報點和一些定點醫療結構,造成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力度低,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一些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投機取巧的機會,造成很多的醫療補償存在暗箱操作,報銷額度及範圍也存在很大問題。伴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逐漸展開,這就對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系中嚴重缺乏合適的績效考評和獎懲制度,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很多管理人員消極的工作態度,進而給財務管理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4.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全新的醫療保險,其對財務管理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單位中,很多的工作人員主要來自於當地的衛生院以及鄉鎮財政所等。這就造成了很多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甚至有一部分工作人員還沒有接觸過財務管理的相關工作。此外,由於農村等地區的各項設施及資源的匱乏,對員工的培訓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不能及時的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導致了基金財務管理水平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給基金財務管理留下了很大問題。

  5.資訊化程度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物件是農民,伴隨著其不斷的深入與擴大,參與的農民也在逐漸增加,這就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於業務量的逐漸增加,這就亟需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的資訊化程度。但是,目前整體上農村的資訊化程度低,這就制約了財務管理資訊化程度的提高。

  三、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的措施

  1.加大籌資力度

  由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力度低,為了更好地加大籌資力度,可以進一步規範基金的收繳方式。採用科學合理的統一基金收繳方式,排除不合理的收繳方式,並建立起含有多方參與的資金籌集機制,進一步結合協議委託等方式,使收繳資金主要來源於農業補貼的其他應發基金中,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減少了籌資成本,而且也減少了一些農民抵制繳費的情況,有助於更好地實現實時核銷和實時到賬,很好地解決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理過程中的不足。如辦理流程長和資金不安全等一系列問題,通過規範繳費方式,在加大了繳費力度的同時也為農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2.完善基金配置

  由於目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使用不合理,所以,就必須加強基金的使用與分配,進一步完善基金配置。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其一,從制度層面上進一步加強對各級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並立足於現有的法律法規,嚴格規範醫療機構的辦事流程,合理使用基金;其二,以合作醫療的基本藥物目錄為依據,制定相關措施,明確界定處罰的標準,加大對採取投機套利於獲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行為的處罰力度;其三,相關部門應該經常到已經簽約的醫療機構進行嚴格的檢查,詳細瞭解這些醫療機構的政策執行力度以及財務管理等問題,確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3.建立健全財務監管體系

  財務監管不到位給財務管理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建立健全財務監管體系。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及覆蓋了農村地區的很多農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財務管理關係到很多農民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財務監管體系,首先必須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內部機構,然後逐步建立健全財務的外部監管體系,不僅要包含行政部門監督,而且還必須加強社會監督,成立財政部、審計部和基金監督委員會等一套體系。

  4.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提高其專業素質,而且還要提高其道德品質、從業道德等。為了更好地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可以經常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其專業知識,並積極鼓勵其進行自我學習,提高處理專業知識的能力。要積極宣傳財務管理人員的基本道德素養,並設立模仿榜樣,形成標杆,鼓勵大家一起學習。此外,為了更好地提高財務管理人員提高自身素養的積極性,把個人的工作表現融入到績效考核中,間接促使財務管理人員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5.提高資訊化程度

  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合理利用資金,購置必備的相關資訊化基礎設施,合理購買醫院管理軟體以及財務管理軟體。資訊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高效便捷的收集病人的基本資訊,並對一些財務資料進行更好地處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資料的正確性。

  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能更好地幫助理解目前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加大籌資力度、完善基金配置、建立健全財務監管體系、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和提高資訊化程度等措施,以便更好地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

  範文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可持續發展

  【摘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下文簡稱為新農合制度的參與主體和認知主體都是農民,同時農民也是受益和監督主體。但從實踐中可以發現,農民的主體作用並沒有得到體現,這對新農合制度的持續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必須對其進行解決。

  【關鍵詞】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 持續發展

  治病難治病貴長期以來都困擾著農民,農民家庭一旦出現重大疾病患者,將會使農民家庭揹負沉重的負擔,容易引發多種問題。為了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了推廣和發展,但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對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促進其持續發展。

  一、新農合實施遇到的問題

  一籌資問題

  1.原則問題。衛生組織在籌資上應當遵守以下兩個原則:第一,垂直公平,收入不同人群需要支付的衛生費用不同。第二,水平原則,收入相同的人群繳納的衛生費用相同。當從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兩項原則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2.籌資渠道問題。雖然我國加大了在醫療事業上的財政支援,但是同快速增長的醫療費用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而且農民自願參合意願較低,缺乏信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瞭解程度不夠。

  二補償機制問題

  1.補償效果有限。新農合的報銷主要以大病為主,慢性病有一定比例的門診報銷,普通病和慢性病住院則不予報銷。對於大病的報銷設定的封頂線偏低,因此農民在看病過程中的多數費用仍需要自行承擔,這對於一些貧困家庭來說,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2.報銷手續過於繁瑣。隨著大力的宣傳以及政府在財政上的支援,新農合參合率逐漸提高,但是在報銷上仍然遭受許多因素的限制,過於繁瑣的手續降低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在進行報銷時不僅會有時間限制,而且需要準備大量的報銷材料。一些地區還對農民在生病的就醫需要到定點醫療機構看病才可以報銷。這些限制,都降低了農民參與新農合的積極性。

  三定點醫療機構監督機制問題

  參與新農合的農民,在就醫過程中需要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醫療服務,因此,在新農合補償下,定點醫療機構是核心。但是,醫療行業同一般行業不同,其對技術的要求較高,醫生和患者的資訊天平並不平衡,醫生清楚地知道採取何種的治療方式能夠使患者在治好病的同時獲取最大的實惠。資訊的不平衡加大了對定點醫療機構監管的困難性,醫療機構服務價格上漲超出了農民的承受範圍,同時在患者就診過程中,可能會對患者進行誘導,使其過度消費,更有一些醫院的人員為了私利,對患者的病例進行篡改和虛擬住院的違法現象。

  二、解決新農合問題的措施

  一完善籌資機制

  1.優化籌資原則。努力使籌資變得更加公平,新農合籌資過程中,在垂直和水平上都應使公平性得到體現。對於經濟能力較低的人群,政府可應當通過社會籌資或財政轉移的方式給其一定的幫助。此外,還應當依據人們的需求不同,提供相應的健康服務。

  2.增加籌資渠道。首先,應當提高政府的對新農合的支援,政府應當為大額籌資的主體,並且開展專項資金制度。其次,通過合理的宣傳,提高農民對新農合的認知。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以及農民對新農合認知的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將會有所提高。再次,集體組織應當增加投入,經濟收入較高的農村可以給農民提供一定的幫助。最後,可以努力爭取社會資金,利用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對新農合進行宣傳,鼓勵社會各種形式對新農合的支援與幫助。

  二完善補償機制

  1.補償目標要合理。在新農合推廣過程中,需要想法設法提高農民參合率,使新農合的覆蓋面積能夠得到不斷擴大,從而使更多農民在看病過程中可以享受到新農合給他們的保障。同時,在新農合推廣過程中,要提高擴大籌資主體,將根基打牢,儘量實現對大病、小病、慢性病都能夠有所補充的巨集偉目標。此外,針對資金結餘方面遇到的問題,應當對二次補償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例如,將結餘資金能作為農民健康體檢費用,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2.提高保險上限度,降低報銷起限度。住院治療費用報銷的上限和起限長期以來都是農民所關心的主要問題。例如旬陽縣對尿毒症三期腎透析、惡性腫瘤放、化療等病的報銷比例為70%,其報銷封頂為2萬元;對於重性精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型別的疾病報銷比例為60%,對於患一種該型別疾病的患者報銷封頂線為0.15萬元,患兩種以上病的患者,報銷封頂限為0.23萬元。住院統籌補助限額。參合患者新農合補助封頂限每人每年30萬元其中,門診統籌和門診慢性病2萬元,一般疾病住院報銷封頂線13萬元,重大疾病二次報銷封頂線15萬元,報銷封頂線的調整,提高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

  3.簡化報銷手續。在新農合醫療制度下,應當簡化報銷手續,降低醫療報銷過程中的時間限制,同時應當取消在報銷過程中對一些不必要資料的需求。

  三加強定點機構的監督

  定點機構容易出現道德風險,因此,各地在監督上需要從制度上加強,定期對定點醫療結構進行考核,如果發現問題,必須要進行嚴肅處理。對定點醫院中醫生的收入進行規範,其收入不能與處方、藥品等費用產生關聯。

  三、結束語

  新農合的持續發展需要解決新農合應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籌資、補償、定點醫療監督幾個方面的問題,並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問題進行解決,提高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程度,促進新農合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志武,寧滿秀.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政策效果研究綜述[J].華東經濟管理,2012,01:135-138.

  [2]任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制度變遷與需求管理[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09:17-19.

  [3]許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可持續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2,34:251-252.

  [4]李小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研究:制約瓶頸與路徑選擇[J].華東經濟管理,2014,04: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