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上市公司融資論文範文

  企業融資是指在投資機會給定時,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函式和收益成本要素約束來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以確定最佳的融資結構,從而使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上市公司資本融資

  摘 要:上市公司融資決策體現在融資結構、融資時機的選擇及融資量的確定上。在融資結構的選擇上,無論是在上市前還是上市後,我國上市公司都表現出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下面將從上市公司債券融資的優勢、上市公司債券融資現狀、債券融資現狀成因分析以及政策建議四個方面來闡述筆者對我國上市公司債券融資的認識。

  關鍵詞:上市公司;債券融資;融資結構

  一、上市公司債券融資的優勢

  根據“權衡理論”和“有序融資理論”,債券融資優於股權融資,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債券融資相對於股權融資的優勢。

  1.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上市公司對融資方式的選擇會向投資者傳遞訊號。投資者會將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理解為企業對資產利用效率不高,財務狀況惡化。而上市公司進行債券融資則被理解為企業的經營者對企業未來業績有著良好的預期,傳達了企業運營良好的訊號。可見,債券融資既是企業的籌資行為,也是企業對未來進行預期的基礎上對本企業的資本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有利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2.有利於優化企業資本結構。企業權益向債務轉移有利於企業價值的提高並能限制經營者的浪費行為,這是自由現金流量假說的觀點。而傳統的財務理論認為,股權和負債在融資結構中比例的不同則對其產生的作用就不盡相同,當上市公司是在一定的負債限度內利用財務槓桿的作用時,無論是負債資本還是權益資本都不會產生風險增量,但是,如果財務槓桿超出了一定限度,風險就會明顯提高。所以,企業合理配置資本結構有利於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財務槓桿的作用改善本企業的資本結構。

  3.有利於保障原有股東的權益。如果企業在選擇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則會稀釋原有股東的控制權,對原有股東的權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若選擇債券融資的方式,則可以避免原有股權被稀釋。上市公司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債權人只是要求一定的固定收益,沒有對企業的剩餘收益要求索取權,更不會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所以,選擇債券融資可以在不稀釋原有股東控制權的前提下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上市公司債券融資現狀

  雖然上市公司債券融資具有上面所述的諸多優勢,但是縱觀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情況,債券融資相對於股票融資的比例卻很低。有學者對1996年――2004年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比例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債券融資在對外融資中的比率較低。我國上市公司的對外融資結構中,比重最高的是銀行借款,其次是股權融資,而債券融資的比重是最小的,而上市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券與可轉換債券之和在債券總和中也僅佔五分之一。

  三、債券融資現狀成因分析

  債券融資並沒有在我國發揮出其應有的優勢,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債券融資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呢?

  1.債券融資風險大。雖然根據“權衡理論”、“優序投資理論”、“稅盾理論”等理論,債券融資與股權融資相比其成本較低,上市公司理想的選擇是首先進行債券融資,然後再考慮股權融資。但是從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看,並沒有遵循這個原理。我國長期維持較高的證券市場的市盈率和股價,債券的一個很大的約束條件就是必須到期還本付息,利用債券融資的風險大於股權融資,所以上市公司更傾向於發行股票而不是發行債券。

  2.政府的管制嚴。儘管我國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市場經濟,但是,政府在經濟的執行過程中發揮著巨集觀調控的作用,對經濟的發展產生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影響。出於保障社會的穩定、確保國債順利發行的目的,政府對公司債券的發行制定了各種規定和限制,同時,政府也會從自身利益考慮,為了更多地發行國債,獲得資金,就會限制公司債券的發行。

  3.財務指標不合理。對於我國的上市公司,淨資產和淨利率是評價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這就導致了公司的經營管理者傾向於股權融資。仔細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可以發現,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現金流量不足的現象,如果採取股權融資的方式,可以減少現金的流出,從而降低經營風險。債券融資的硬性約束條件是到期必須還本付息,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所以企業在考慮融資時就會很謹慎,更多地考慮股權融資。

  四、政策建議

  基於“權衡理論”、“優序融資理論”等理論,筆者在總結造成我國上市公司利用債券融資現狀及其原因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以期使債券融資能夠得到合理、有效地運用。

  1.充分利用市場。政府的管制是導致上市公司利用債券融資較少的原因之一,但是,政府過多幹預證券市場,不利於證券市場的發展。而分析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政府應該放寬證券市場的發展,放鬆對其的管制,特別是對發行債券的主體和融資目的的限制,更多地運用市場來調節證券市場的發展。總之,政府應區分應在證券市場的哪些方面加強管制,又該在哪些方面放松管制,以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2.創新債券品種。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較慢的一個原因就是債券品種單一,而多品種的債券對債券市場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我國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一般都是固定利率債券,但是相關的法律法規並沒有限制利息和償還方式,這就為發行多品種債券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應致力於多品種債券的發行,同時,隨著債券品種的多樣化,相關的法律和法規也應對其發行條件等進行明確的規定,避免不法分子鑽法律的空子。

  3.加強保護投資者的制度建設。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不成熟,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其投資者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護,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利益理應得到應有的保護。所以,投資者在投資之前應儘可能地得到相關債權的資訊,這就要完善資訊披露制度,並保證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資訊具有真實性和相關性。同時,擔保償債制度、公司債信託制度和償債基金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投資者利益,分擔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參考文獻:

  [1]楊慶育.企業債券融資理論與發展研究 [D].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2]高培勇.中國債券市場透視 [D].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3]安義寬.如何認識與理解中國企業債券市場 [J].財貿經濟,2002.3.

  篇2

  淺析上市公司股權融資風險與防範

  摘要: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但是股權融資並沒有發揮其優勢,對上市公司健康成長乃至證券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本文結合中國股權融資現狀,分析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存在的風險,進一步提出險防範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 股權融資 債券融資

  不同的融資體制規範著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制約著企業的融資形式和取向。我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相對其他融資方式,股權融資必然有其為上市公司帶來更大收益和減少風險的好處,但是,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對上市公司的成長也有不利影響,給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帶來一定風險。

  一、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現狀

  我國上市公司的總體融資結構中,內部融資所佔比重普遍較低,外部融資所佔比重較高,1994-1997年期間,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的比例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1998-1999兩年則出現高負債融資現象,2000年以後股權融資比例有所提高,成為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的首選方式,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大多保持較低的資產負債率,甚至有些公司資產負債率接近於零,仍然渴望通過發行股票來進行融資。

  二、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風險

  一經營風險

  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對股權融資帶來的突出問題是資本使用效率不高,即大量廉價權益資本的流入,使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非常隨意。在公司上市以後,輕易地把資金投到自己根本不熟悉,與主業毫不相干的產業中,放棄自己的長期發展戰略,轉而千方百計迎合市場喜好,在專案環境發生變化之後,又隨意的變更投資方向,這樣做的行為,從長遠看,必然影響公司的盈利,影響公眾投資的回報,最後會影響全社會投資的積極性。

  二資金風險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企業發展越好,其對資金的需求量也越大,無論何種模式,公司上市的目的都包含了融資的考慮。股權融資是通過發行股票進行的融資活動,在股權融資活動中,提供資金者即股東,對入股資金不能需求償還,但可從公司的收益中得到回報。從短期看,滿足了投資者對股票的需求,為投資者提供了獲取投機收益的可能,但從長遠看,它必然影響公司盈利,影響公眾投資的回報。

  三運作風險

  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證券市場上對股權融資的投向審批不嚴,上市公司管理者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從事證券的發行、交易、管理或者其他活動中擾亂市場秩序,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並不少見,主要表現在:

  首先,證券欺詐行為的存在。我國證券市場還不是很完善,證券監管力度不夠,容易發生內幕交易、欺詐客戶等等現象。

  其次,其他違規行為。隨著市場的不斷髮展,證券市場違規行為出現新形勢,呈現新特點,主要有:1上市公司擅自回購本公司股票。指上市公司違反《公司法》的有關規定,未經有關部門批准,擅自回購本公司股票的行為。2為股票交易違規提供融資,就是指某些證券經營等金融機構違反國家有關法規,為股票交易提供融資的行為。

  三、上市公司股權融資風險防範對策

  為防範因上市公司股權融資風險給公司自身發展造成巨大傷害,上市公司應採取正確的防範對策。

  一健全上市公司經營方式

  首先,保持平和的融資心態。公司違法行為不僅損害了他人,同時也降低了廣大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的正常發展,因此,一定要高瞻遠矚,經營策略要真正從企業的長期利益出發。其次,建立針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公司經營管理者從公司經營利潤中得到的商業利益是上市公司實行激勵機制採用的重要措施,例如:採用經營者持股,實行薪酬激勵制度。最後,強化經營者的股權融資成本意識。上市公司應該統籌考慮,平衡處理,促使其在選擇融資方式時,更多地考慮公司的長遠發展和股東的整體利益,而不是單純的資本擴張。

  二完善證券市場

  健全股票市場的整體有效性,使股權融資在其籌資效率方面發揮其優勢,必須進一步完善證券市場。首先,完善證券市場退出機制。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完善組織制度,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在證券市場中的作用,是發揮證券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關鍵。其次,加強證券監督,使證券監督層不斷完善對公司的股權融資監督,建立股權融資檔案,通過提高證券市場運作效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加快實現證券市場的法制化,規範化。最後,嚴格審查股票發行條件。為了維護股票持有人的合法權益,保證股票交易的順利進行,經濟的正常、穩定秩序,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也必須嚴格符合一定條件和法定程式。

  三完善政策法規

  現有相關法規不健全,市場監管和約束機制還未完全建立,導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這表面看來是一個公司融資方式的選擇問題,其實隱含了上市公司體制不到位的實踐問題,應健全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制度,加強對資訊質量的監督和處罰力度,堅決禁止內幕交易和欺詐行為,進一步從本質入手,完善法律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體制問題,制定全方位的有關政策法規,優化市場環境,為上市公司科學和自主的融資策略提供基礎。

  總之,目前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雖然股權融資有助於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但是股權融資在防範風險方面並沒有發揮其優勢,從目前我國股權融資方式來看,只有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及內部融資結合,各方面政策制度健全,才能為上市公司風險防範增加保證機制。

  參考文獻:

  [1]張宗益.公司管理熱點透視與實證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包慶華.現代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技巧解析.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年版.

  [3]樑筠.試論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北方經濟.2008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