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資偏好分析畢業論文

  當前我國上市公司存在顯著的股權融資偏好現象,股權融資是上市公司資產增長的最主要來源。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

  摘要:通過對中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比較分析,認為我國上市公司在融資方式上呈現股權融資偏好,這種“倒啄食”現象影響了公司業績及其長遠發展。在說明偏好股權融資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多,公司上市不僅為其資本運作提供了新的平臺,也成為提高公司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同時股票認購可以有效地激勵員工,促進整個社會效率的提高。然而近幾年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呈現“倒啄食”現象,股權融資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資本結構,公司融資方式如何選擇,如何優化資本結構對公司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 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倒啄食”現象

  1.1 中外上市公司融資方式比較

  遲福林研究顯示,美國、英國和德國公司都具有明顯的內源性融資的特徵,在其融資結構中,內源融資的比重都超過50%,在外源融資中,三國都以銀行貸款為主,比重都在20%以上 ;而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的比重都不到10%。在這不到10%的直接融資中,美國主要為債券融資佔9.3%,三國股權融資依次為0.8% 、3.8%和2.2%。

  儘管發達國家在融資結構上有一定差異,但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是以內源融資為首,其次為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的比重最小。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債券的發行規模遠遠超過股票,債券與股票的平均年發行量之比是18:1 。我國融資結構卻是內源融資>股權融資>債務融資,股票市場活躍,債券發行量較小。

  另外,根據滬深兩市公司狀況的統計,中國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3.03%,長期負債率為13.6%,選用剔出PT、ST等特殊事項後的402個樣本公司計算的資產負債率為45.67%,長期負債率為6.78%。發達國家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4.43%,長期資產負債率達到42.71%。

  綜合以上分析,中國上市公司在融資方式上傾向於股權融資,業績相對較好的上市公司偏好更明顯。

  1.2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特點

  ***1***樂於增發新股。

  1998,深滬兩市共有8家公司增發新股,自此掀起了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的浪潮,2009年,兩市共有130家實施了增發新股方案,增發新股的隊伍日見擴大,增發頻率超過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為了籌集到足夠多的資金,公司往往抬高股票價格,當業績無法支撐高股價時,股價破發,今年以來上市的131家新股中已有35家面臨“破發”。

  ***2***上市公司對配股籌資表現出強烈偏好。

  這種偏好在實際中表現為,上市公司中具備了配股條件的公司一般都不會放棄配股機會,力爭進行配股,配股籌資總額及配股家數呈逐年上漲的趨勢。

  我國上市公司在再融資方式的選擇上呈現出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目前,尚未上市的公司都盡其所能實現股票首次發行並上市,已經上市的公司則不斷地配股、增發,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給投資者以良好的印象,才能表明公司的健康發展。

  2 股權融資偏好的弊端

  2.1 公司資本結構中負債率偏低

  從傳統的財務理論講,適度負債是維持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過高和過低的負債都不利於企業的長足發展。

  適度負債可以使得公司獲得節稅利益和財務槓桿作用,實現公司市場價值最大化,同時負債也可以降低股權的代理成本。詹森和麥克林認為,當企業股權為100%也即負債為零時,企業經理對資產的自由支配權最小,經理的積極性最低,所以權益資本的代理費用最高;而當引入負債時,會降低權益資本代理費用。

  整體而言,我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本身就不高,再加上上市公司強烈偏好股權融資,勢必導致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的進一步降低。

  2.2 公司經營業績下降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下滑與股權融資偏好不無關係。在我國證券市場低效率的情況下,股權籌資的低顯性成本和非償還特性將弱化對經營管理者的監督和約束,再加上缺乏“為股東節約每一分成本,爭取每一分利潤”的意識,經理人員可以在獲得股權資金後隨意地改變資金使用方向,從而可能造成投資的低效。而且快速的股本擴張也可能給公司造成一定的經營壓力並拖累公司的業績。

  根據滬深兩市的經驗資料分析,淨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分別由2003年的14.6%和0.35下降到2008年的5.3%和0.136。 通過縱向和橫向的資料比較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融資活動並沒有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經營效益最高的企業和行業上來。

  2.3 影響證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股權融資偏好造成二級市場的激烈動盪,樣本研究表明,證券市場上幾乎每公告增發一支就跌停一支,釋出了配股資訊的公司其股價跌幅超過了整個大盤的平均跌幅,引發投資者爭先恐後地拋售股票行為,股東財富大幅縮水,長此以往,就有可能影響整個證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由於國有股一股獨大,股權融資並沒有帶來股權稀釋之憂,但是股權融資偏愛的缺陷也已經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

  3 解決股權融資偏好的策略

  3.1 調整管理層的融資理念,提高公司內源融資能力

  現代企業融資理論認為,企業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應根據自身對資金的需求量按成本最小化原則選擇融資方式。股權融資的內在成本或真實成本高於債務融資成本,09年一年期實質貸款利率為8.0%,而權益資本成本達到19.9%。公司在融資時應該規避開顯性成本這一表象的影響。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規範,這種狀況終究會改變,股權成本最終要向其真實成本回歸。增股、配股籌資導致的短期過快的股本擴張會對公司資金、資源的使用效率、股權代理成本以及對經理人員的監督管理作用造成影響,近而導致業績下降。

  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除了考慮外部輸血更應該學會自身造血。內源融資能力反映了公司將自身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水平,經營大師稻盛和夫的水庫管理理論也正說明了內源融資的重要性。

  3.2 對股利支付制定政策性條款

  我國現有股利政策趨向於不發放紅利或者以股票股利代替現金股利,從而導致了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籌資等“圈錢”的行為。國家對股利徵稅也導致了一部分投資者不願意公司發放現金股利而是希望增發,進而通過價差盈利。

  國家需要加強對利潤分配行為的監管活動,適當限制不派發現金股利而單純送配股的行為,提高資金使用上的透明度和資金的使用效率,明確股權融資的成本,避免因為隱性成本影響公司業績。

  3.3 完善債券市場

  近幾年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各種新的金融工具層出不窮,4月股指期貨也順利推出,與股票市場的蓬勃發展相比,債券市場發展緩慢,發行規模小、發行條件嚴苛、程式繁瑣,債券市場缺乏多樣化的融資工具,現行的信用制度極大地限制了上市公司的債權融資。信用評級是債券融資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決定債券的發行價格,利率水平和發行狀況。而國內尚沒有完善的信用評級的制度,很多有實力的上市公司希望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但是在整體的信用缺失,又沒有可信的鑑證機構對上市公司的信用進行評估的環境中,沒有投資者願意冒風險進行投資資本市場的結構性失衡使得企業更多的選擇股權融資。

  完善債券市場,我們既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流通市場,健全債券流通渠道和公平競爭的交易平臺又需加大品種創新力度,通過創新增加債券品種,滿足企業不同的融資需求。

  參考文獻

  [1]譚健,嚴太華.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行為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5,***1***:97-98.

  [2]王小哈,周永強.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實際問題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3*** :47-52.

  [3]蔣琰,桑瑩.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研究 [J].生產力研究,2008,***3***.

  [4]曲浩,許俊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制度分析[J].全國商情,2009,***20***:65-66.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