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章程風險解析

  公司在上市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多方面的風險,文章通過對上市公司的章程風險進行分析,找到了上市公司章程風險的原因,並進一步解析瞭解決規避和解決這些風險的措施,從而使上市公司在執行的過程中更加安全。

  公司章程是公司從成立到解散都離不開的約束,在實踐中它被稱為公司的“憲法”,可見它的重要性。在新的《公司法》中通常都會有這樣的說明“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也表明了公司章程的重要性,它甚至可以優於法律的運用。所以公司在執行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公司的章程,而不是把它當成擺設。

  公司章程,一般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規定公司名稱、住所、經營範圍、經營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的基本檔案,也是公司必備的規定公司組織及活動基本規則的書面檔案。一般情況下,公司章程是公司在成立之初的時候,公司的股東共同意思的表示,是公司今後執行的行為準則。公司章程具有法定性、真實性、自治性和公開性的基本特徵。公司章程和《公司法》在公司執行活動的過程中,共同的調整和規範公司的行為。公司的章程作為一個公司執行的基本行為準則,對公司的發展和生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它是一個公司存在的靈魂支柱。在公司成立之後的運營過程中,公司章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主宰公司的命運。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了適應經濟大發展的趨勢,大量的公司選擇了上市,例如58同城。近幾日,網上有訊息稱著名的社交網站推特也選擇了上市。毫無疑問,在經濟浪潮的推動下,公司為了未來更好的發展,為了能夠集得更多的資金,選擇上市是一個明智的方法。公司上市之後它可以面對廣大的群體發行股票和債券,擴大了其資金的來源。在公司上市的過程中,制定公司的章程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它在迎接更加寬廣的經濟環境的同時,它所面對的情況也越來越複雜。在上市的經濟環境中,它將面臨更加複雜和挑戰性的經濟環境。為了讓公司在上市之後,在經濟市場上執行得更加健康和順利,應該認真地制定公司的章程。作為上市公司的公司組織和行為基本準則,公司章程對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上市公司章程是上市公司上市時必須制定的準則,也是一份重要的上市公司法律檔案,它規定了公司的權利、義務關係,也規定了公司日常內部管理和公司對外運營活動的行為規範。在自我規範的過程中,它同時向廣大的股民展示了一個公司的風貌。一個合理嚴謹的上市公司章程,可以讓股民更加信任上市公司,為今後的發展增添更多的自信。作為上市公司,公司章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上市公司章程存在的風險

  上市公司的章程影響著整個公司的命運,所以必須慎重地制訂上市公司的章程。在實踐中上市公司的章程往往隱藏著一些致命的風險,如果沒有及時地發現,將會嚴重阻礙公司的前景,甚至會給上市公司致命的一擊。

  上市公司章程的風險可以大致分為四類,即資金風險、人事風險、股權轉讓風險、執行風險。

  一資金方面的風險

  《公司法》中明確的規定,公司的章程應該載明公司的註冊資本,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的時間等。要求公司章程中詳細載明資金方面的情況,是為了保證上市公司在執行上保持資金的流暢性和穩定性,以維護公司的正常運作。但是在資金方面的規定卻往往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例如對於股東出資的方式,如果公司章程對於不同的出資方式約定的不明確,出資時間不確定,未出資的違約責任不具體的話,如果在公司執行的過程中出現出資方面的問題就會讓公司行為模糊,沒有準則可以依據。另一個方面就是上市公司在執行過程中的資金大決策方面的規定,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往往忽略了今後發展動態,沒有對公司在收購或是反收購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定,只是一筆帶過。但是公司在執行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這樣的大動作,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公司章程作為指引,往往會產生很多爭議,影響公司的正常發展。

  二人事方面的風險

  為了公司更好的運作,我國公司法確定了分權治理的公司結構。《公司法》對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等機構的職權進行了概括性的規定。但實際上,在上市公司的執行過程中,《公司法》的這些規定實行性並不強。每一個上市公司由於經營範圍的不同,所需要的行為規範是不同的。每一個機構對於自己的職能劃分不清楚的話,很容易出現越權,推託瀆職的現象。而《公司法》也只是規定了一個大框架,具體的還需要上市公司的章程進行進一步的明確規定。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對於各個機構的職權規定的不明確,很容易造成公司執行的混亂。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一般情況下會形成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三足鼎立的制衡。三會在公司內部對各個利益主體進行制衡,同時他們三權分立,保證公司在執行過程中保持最大的理性。在實踐管理中,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三會,對公司的運作至關重要。但事實上,很多上市公司卻沒有形成有效的三會,或是三會權利義務模糊。甚至有些上市公司關於三會的規定都不是很明確,使得公司在做決策時沒辦法達到三會互相衡制的狀態,讓一些股東自己監督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下,很多大股東往往會作出一些損害公司的決策,例如很多股東會進行自我交易,提高各方面的價格,讓自己從中受益。這樣的行為會損害其他小股東的利益,對他們十分的不公平。更嚴重的是,個別有決定權的大股東利慾薰心,利用公司進行非法的勾當,使公司走向滅亡之路,讓其他的股東的投資成為泡沫。

  三股權轉讓的風險

  股權是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股權在上市公司管理決策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它通常意味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因此,一個上市公司的股權最終在誰的手裡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大股東對公司的決策具有至關的影響。在決策上,擁有足夠份量股權的股東可以左右公司的各項大決策。在公司股權的轉讓上,一般《公司法》只是進行了框架性的規定,具體的規定還需要上市公司的章程來進行。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對股權的轉讓規定的不夠詳細的話,會存在很大的風險。例如,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對審查轉讓方的主體資格和企業的資信能力沒有詳細的規定,往往在股權轉讓的過程中會忽略這個問題,或是審查的不夠詳細。在利益的驅使下,轉讓方可能會故意提供虛假的資訊,事後可能會使上市公司的股權落在目的不正的人手中,利用上市公司進行不正當的交易,阻礙公司的發展,損害廣大小股民的利益。

  四執行風險

  公司選擇上市之後,在之後的執行過程中與未上市時所面對的經濟環境是不一樣的。上市公司所面對的經濟環境更加寬廣了,但是必須要面對的是大經濟環境的衝擊。在上市公司的章程中會有對上市公司執行的規範,但是這些規範往往都很空洞,在實踐執行中基本上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上市公司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沒有具體的行為準則,遇到一些風險性的問題時,管理層會無據可依,盲目做出決策,導致公司遇險。

  二 、上市公司章程中存在風險的原因

  上市公司的章程為什麼會存在如此多的風險,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一制定章程的意識淡薄

  上市公司在制定章程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章程的重要性,認為章程就是一個為了應付登記或是上市的一個制度要求,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這是由於我國傳統理念的影響,沒有意識到章程的有用性造成的。所以在制定的過程中,上市公司沒有根據自身經營的特色來制定公司章程,導致制定的章程無法適應公司的發展,讓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無行為準則可依。

  二制定章程主體的侷限性

  很多上市公司的章程的制定主體具有侷限性,往往只由公司的主要人員決定。一些上市公司在制定的過程中,制定主體單一,沒有專業的人員參與,甚至沒有資深的法律和經濟顧問參與制定,由此造成了上市公司的章程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用處,成為了一張無用之紙。

  三章程的制定缺乏標準

  由於我國《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對章程的規定過於粗泛,使上市公司的章程在制定的過程中沒有具體的標準,導致了在實踐中上市公司的章程通常參差不齊的。一些上市公司的章程僅僅是依照法律的框架制定,沒有什麼實用性可言。同時也讓上市公司的章程在制定的過程中有法律漏洞,讓一些心存不軌的人有機可乘。

  三、 上市公司章程風險防範

  上市公司章程中存在的風險會嚴重的影響上市公司的發展,甚至會侵害到廣大的股民的利益。為了維護社會市場經濟的穩定,應該對上市公司的章程風險進行防範,提前預防風險的發生,以免造成嚴重的損害。

  一重視上市公司章程的制定

  在上市公司制定的規程中,應該充分意識到上市公司的章程對於上市公司的重要性。認真詳細的制定章程,根據公司的經營範圍,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章程。在制定公司章程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嚴格的程式,對於制定主體也應該有更加嚴格的要求。章程的制定應當有專業律師和專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參與,由他們對章程進行專業上的把關。同時公司在上市的過程中也應該轉變經濟市場對章程的傳統觀念,更加重視公司章程。

  二完善對章程的法律規定

  要想減少上市公司章程的風險,應該從源頭開始防範。首先應該完善關於上市公司章程的法律規範,對上市公司章程的規定具體化,而不是框架性的規定。在現有的法律規章對上市公司的章程要求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更加嚴格的要求。例如,可以要求在上市公司的章程中規定上市公司的收購與反收購的相關要求,以維護廣大股民的利益。同時可以根據公司經營範圍的不同,細化對公司章程的要求,使得每一類的上市公司都有其相應的標準規範。

  三加強監督力度

  對於上市公司章程的地制定,如何能夠有效地防範其風險,其根源就是加強監督的力度。首先是自我監督,上市公司在制定公司章程的過程中,因該進行自我監督。公司本身的監督管理層在其制定的過程中應該全方位的對其監管,及時地發現其問題進行改正。其次是上市管理機構,在公司上市之時,應該全面地檢查公司的章程制定規範與否。同時在公司的執行過程中也應該根據公司的運作而時刻對其進行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