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專業案例分析畢業論文

  我們只有真正的把握論文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質,才能保證公共管理實踐正確的發展方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論文篇一:《公共衛生業務資訊管理平臺建設分析》

  摘要:目的建設區域性公共衛生業務資訊管理平臺。方法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通過開發標準化的介面對全市公共衛生相關業務系統進行整合,使之在一個平臺上執行。結果對全市公共衛生相關業務系統進行了整合,建立了區域性疾控業務資料中心,初步實現了疾控業務統一平臺資訊管理。結論本平臺的建設提升了公共衛生資訊收集的及時性與全面性,提高了資訊利用效率。

  關鍵詞:公共衛生;業務資訊管理;區域平臺

  1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為代表的資訊化技術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資訊化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基於網路的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建設提供了基礎架構支援[1],國家、省、市各級疾控都建設了相應的疾病控制資訊平臺和業務管理系統。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資訊系統、省疾控綜合業務平臺、健康體檢系統、檢驗資訊系統、預防接種管理系統、職業危害監測系統等[2-6]。這些系統和平臺涉及疾病防控和應急管理等多個方面,提高了疾控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的自動化水平,提高了公共衛生資訊收集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大大提高[7-8]。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面對新的防病控病形勢,現有的一些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亦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表現為監測資訊系統沒有覆蓋全部疾控業務,例如傳染病的實驗室監測;以食品安全、職業衛生為代表的健康危險因素監測覆蓋面小,資訊欠準確,不能反映實際情況;以腫瘤、高血壓等為代表的慢性病發生髮展危險因素基礎監測資料分散,資訊反饋慢。己建成使用的資訊系統主要功能集中在監測資料的收集,缺少分析利用。同時由於各類業務資訊化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各業務系統之間缺乏橫向聯絡,造成各級系統之間的資料不能實現共享和整合利用,存在資訊孤島[9-14]。根據疾控自身業務工作的特點,以整體、標準、實用、安全和可擴充套件為原則,建立一個區域性的公共衛生資訊管理平臺,通過這個統一介面的資料採集與交換平臺,使各級業務系統和平臺能夠互聯互通,實現資訊的及時傳遞、高效利用與資料共享[11-12]。

  2建設思路

  以各級疾病預防控制資訊系統體系為依託,通過對區域內各級相關醫療衛生機構正在執行的免疫規劃系統、慢性病管理系統、衛生檢驗檢測系統、職業健康監護系統、醫院診療管理系統等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對國家和省系統的資料進行二次開發和利用,將原先分散在各部門和機構的“資訊孤島”有機聯合,加大資料的收集與共享,實現多業務系統間的資訊交流和利用分析,優化資源的配置和利用。該資訊平臺使用標準化介面,不僅覆蓋傳統的傳染病疫情,還包括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監測與評估,五大衛生領域的健康危害因素監測,免疫規劃綜合檢測與評估,區域早期症狀主動監測與評估等[15-18]。

  3建設內容

  3.1基礎業務工作管理開發與整合

  基於工作需要,開發疫苗冷鏈監測、生物製品管理、症狀監測等新業務系統,對原有系統進行二次開發和優化。通過開發通用、開放、標準化的介面,對基礎業務工作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和整合,並可供相關部門方便接入,實現區域內防病資訊的統一採集、儲存、管理和利用。

  3.2資料中心建設

  以常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房為核心,建設一個數據處理與儲存中心,配備綜合通訊系統、高效能資訊儲存、處理等系統裝置,研究建立一個具有多層體系結構,深度防禦功能的硬體架構,將裝置和應用表達為資料層,業務邏輯、表示層、使用者層;設計涵蓋重大傳染病、食品衛生、職業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免疫規劃、慢病管理等在內的多個數據庫、知識庫,建立資料交換、儲存與認證平臺。

  3.3監測網路的覆蓋與管理

  採用區域網和廣域網相結合的方式,擴充平臺的範圍和資訊觸角。以擔負基層資料採集的監測哨點建設為重點,建立覆蓋本地區監測哨點、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區域監測網路,在整個實施過程中,著重研究虛擬專網******技術,數字認證技術的應用,探討監測點建立和長效管理的機制。採用病例監測和症狀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強調主動監測,對各監測點如全市網路直報點、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學校監測點等實行統一的監測管理,採用相同的資料內容採集和報告標準,並實施統一的質量控制。

  3.4風險分析評估系統的研究

  以重大傳染病和公共衛生監測資訊系統、症狀監測系統、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資訊等系統的整合資訊為基礎,通過對影響人群生活、學習、工作等生存環境質量及生命質量的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因素進行全面綜合的監測,結合現代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對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分析和評估模型的建立與應用做深入研究,提升對相應資料的挖據、分析和利用。

  4平臺建設與應用體會

  4.1技術架構

  平臺建設採用B/S結構,以J2EE開發環境為基礎。採用分層設計、面向服務的設計理念,按照傳統設計方式總體分為:資料層、資料持久層、業務邏輯層、表現層。資料層採用Oracle資料庫,資料持久層採用Java標準的JPA2.0技術標準,並採用Hibernate3進行具體實現。業務邏輯層選用的是Java標準體系中的EJB3.1技術,表現層採用JSF2.1技術並通過第三方類庫PrimeFaces進行技術展現。平臺建設重點主要包括核心資料的儲存、處理和整合、監測網路的覆蓋與管理、各類業務資訊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整合3部分。

  4.2建設情況

  對全市疾控相關業務系統進行了初步整合,依託全市免疫規劃資料中心及數字化門診系統,完成了兒童免疫接種溯源功能和全市預防接種工作分析與評估功能;通過匯聚全市各縣市區疫苗冷鏈監測資料,實現疫苗儲存安全及冷鏈裝置風險分析、預警、及評估功能;實現了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驗檢測資料的整合,並建立生活飲用水水質、公共場所等檢測分析模型,進行日常公共衛生風險監測;對全市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及全市職業健康監護系統中進行資料採集,並根據業務要求,建立了全市從業人員健康證實時查詢***包括APP端應用***、職業危害因素相關資料分析模型;對全市各大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慢性病監測資料進行了統一採集,開發了相關分析模型;通過與上級部門協調實現了國家疾控資訊系統中傳染病疫情資料的本地化落地,完成了傳染病的資料自動採集和監測分析評估功能。

  4.3應用情況

  通過對全市各級疾控部門相關業務系統的整合與整合,使之在一個平臺上執行,建立了區域性疾控業務資料中心,改變了以往各個業務系統彼此獨立、資訊互不交換的弊端。以往有關部門和領導需要了解相關業務資料時,需要通過某個具體系統的使用人員登入系統獲得,資訊具有滯後性。通過該平臺,根據預先分配的使用者許可權即可實時瞭解所需要的資訊,實現了對傳染病、慢性病、計劃免疫、疫苗冷鏈、職業衛生、健康危害等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時、全程監管。各級業務系統通過標準化介面進行了資料交換和共享,實現了互聯互通。如慢病系統與醫院診療系統對接直接採集病例資訊、健康體檢資料與市區域衛生資訊平臺交換共享、健康證資訊與轄市區疾控、衛生監督所交換共享、預防接種系統與疫苗冷鏈系統對接實現疫苗溯源管理。建立以資料為導向的管理和評價體系,通過引入各種資料分析和評估模型,以直觀的統計報表、資料分析圖、地圖等多種形式,對該市疾控工作在平臺上進行集中分析展示和預測預警,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平臺建設有效提高了該市公共衛生工作的規範化和現代化水平。運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在提高資訊系統共享、資料深入挖據利用、擴大網路覆蓋面等方面準備進一步深化建設。

  5結語

  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和衛生資訊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家人口健康資訊化發展總體規劃框架,按照立足規劃、統一標準、以業務為根本、以需求為導向原則,進行了區域性公共衛生資訊管理平臺的建設探索,初步實現了公共衛生各業務領域間、公共衛生與其它行業間的業務協同和資訊共享,使防病控病相關資訊得到有效收集、快速傳遞和分析利用,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工作機制和服務模式,規範和提高該市各項疾病預防控制業務質量與工作效率。隨著平臺在全市範圍內的推廣與覆蓋,將能夠提高市區兩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協同能力,促進聯動應急機制的形成,為地區級開展公共衛生監測與風險評估提供技術保障,對有效控制各類健康危害因素、降低各類疾病發病率、為政府提供決策輔助依據有重大意義。在該平臺的建設中,區域公共衛生資訊平臺的建設是一個系統長期的過程,疾控業務本身有其特點涉及多部門、多使用者、多地域,較為複雜,除了系統本身的建設,還涉及到相關機構管理體制、執行機制、業務模式、業務規範、法律法規等內容。必須認識到頂層設計的重要性,業務資料採集標準要統一,該平臺建設在資金投入方面亦較大。文章結合該市區域公共衛生業務資訊平臺建設的實踐,希望能為相關公共衛生業務平臺建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維,於中華.網際網路技術對公共衛生資訊平臺的影響分析[J].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27***2***:141-142.

  [2]張業武,趙自雄,郭巖,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用系統建設、資訊管理和服務現狀分析[J].醫學資訊學雜誌,2012,33***4***:17-19.

  [3]馬家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資訊體系規劃與發展[J].中國數字醫學,2011,6***6***:11-14.

  [4]蔡碧,張遲,趙明江,等.湖北省免疫規劃資訊管理系統架構與實施[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1,22***6***:47-50.

  [5]戴坤富,唐明亮,程小迎,等.職業健康體檢資訊管理系統的構建與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1***:125-127.

  [6]陳欣然,弓巧玲,程春榮,等.數字化衛生檢驗資訊系統應用管理探討[J].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13,16***9***:1115-1130.

  [7]楊洋,王鬆旺,張英傑,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基本資訊系統設計與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12,6***4***:45-47.

  [8]吳冰冰,張玉璽,左志平.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實施效果評估[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6***:1043-1043.

  [9]簡德友,陳言.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應急聯動資訊平臺系統的建立與意義[J].中國熱帶醫學,2012,12***8***:1037-1038.

  [10]陳林利,方紅,趙燕萍,等.基於區域公共衛生資訊平臺疾控模式的研究和應用[J].中國衛生資訊管理雜誌,2013,10***5***:411-413.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論文篇二:《試談試析公共管理體系與公共道德體系》

  公共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種未來發展狀態和形式,由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群眾共同組成的,其中政府為了在公共管理中起主導地位,而且這種主導地位應保持長期不變。公共道德是由公共管理決定的,有巨集觀和微觀兩種公共道德組成,其中起表率作用的是政府公共道德體系。

  1.公共管理體系

  一般認為,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學是有所不同的,前者著重研究實踐活動領域,後者則著重研究理論領域。為了研究方便,本文不做嚴格的區分。

  在我國,“公共管理”出現並廣為使用只是近幾年的事,雖然在解放前我國就引入了行政管理學的研究,但是在解放後,1952-1953年的全國高校調整中,撤消了政治學的有關學科,行政管理學也在其中。直至1979年底,行政管理學的研究才得到恢復和重建。後來國務院相關研究機構,修訂了學科專業目錄,將行政學、公共行政學,行政管理學從政治學歸劃到公共管理學中。從此公共管理學的研究體系才算正式形成。

  所以在討論公共管理的問題時,不僅僅要解讀公共管理的體系構成,還要涉及行政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等相關的學科與行政管理關係,但國家有關部門對學科門類的編訂,將公共管理學歸屬到管理學的門類中,似乎這個問題已經有了定論,所以本文對這個問題不做太多的討論。

  本文著重討論的是行政和管理之間的關係、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關係還有公共管理體系這三個問題。

  1.1行政和管理的關係

  管理和行政體現在人類社會活動同一過程中的兩方面,簡而言之就是隻要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即要有管理,又要有行政。而與管理不同,行政天生就具有“公共性”,一般的行政事務微觀的主體要兩個人以上。在傳統社會中,行政就已經存在了,只是那時的行政性質和現在的國家社會行政有區別而已。而現今管理與行政遍及整個人類社會,二者究竟是什麼關係,是等同,並列還是包含隸屬的關係,值得深入研究。

  一般來講管理是側重在特定的組織內,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和分配各種資源,達到組織的目的,可以細緻到具體事務的處理上;而行政則是比較巨集觀的,側重於對全域性的戰略行動處理。馬克思說,行政是國家的活動,掌握國家政務和公共社會資源活動。根據馬克思的這一觀點,國家在社會產生時位置就在社會之上,因此,國家行政具有巨集觀性,涉及到誰執政,如何執政等問題。當我們把行政定位在對全域性重大事件的把控上,“行政管理”就有了特定內容和新的關係。

  經過學者的多年研究,將行政和管理關係界定為:行政層級與行政性質成反比,而與管理性質成正比。即行政層級越高就越具有行政性質,而具有較少的管理性質。從橫向上看,往往領導職位上的公務員更具行政性質,而非領導職位的公務員更具備管理性質。我國政府經常在行政管理中出現的不該管,管不了的事情,和不同部門的推諉、扯皮現象,都是由於在理念上沒有清楚的劃分行政管理角色所造成的。

  1.2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關係

  行政在天生就具有“公共性質“,夏書章認為行政管理學,實際的英文原文就是公共管理學,從這個角度看,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是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差異,這些差異表現為以下幾點:

  從學科分類上看,行政管理屬於二級學科,公共管理屬於一級學科,顯然不能把他們等同看待,他們在學科內涵和外延以及研究的主、客體內容都是不同的。

  從靜態維度看,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公共管理在狹義上指的是公共管理中政府的管理,而在廣義上指得不僅限於政府工作;行政管理在狹義上是僅指政府的管理,而在廣義上非政府的機構也具有行政管理的職能。

  從動態維度上看,行政管理是先於公共管理行動的,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未來發展及展望。公共行政是在近代社會中發展起來的,在未來的社會中,行政管理超越公共管理的範疇,但屬於行政發展的兩個階段。公共管理是由公共行政發展而來的,在未來的社會發展構成中,公共管理中又會形成行政的形式和內容。

  從價值取向上看,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在實質上是有區別的。中國行政管理學有三大學派,夏書章派,郭濟學派和歐陽雄飛派。其中郭濟學派的影響比較大,曾經掀起了一陣“公共管理學”熱潮。但此學說認為世界上沒有“公共管理一說”只有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管理,這是對公共管理學的曲解。各個學說知識討論的側重點不同,沒有本質的區別。實際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都突出了管理的“公共”性,不同點在於側重行政還是側重管理。其實從實踐的角度上看“公共行政管理”是既有管理又有行政,可以作為行政和管理之間的媒介。

  1.3公共管理體系

  以當下中國的來看,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管理是值得提倡和發展的。從政府為主體到社會為主體公共管理的歷史程序中,我國政府作為管理的主體和主導作用還尚未完全發揮。公共管理是相對私人管理而言的,一方面私人行政管理是不屬於國家和政府的管轄範疇,如果越界管轄會侵犯到私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私人行政和私人管理,以及非政府組織,也有公共事務,對這些公共事務的管理也可以稱作“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可非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國家機構的行政管理,它具有權威,廣泛,多樣的特點,第二種是私人行政和私人管理組織結合體,它其實是放大了的私人管理;第三種是非國家機構的公共組織。我國現在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現在效仿其他國家公共管理體系的多元化是不合時宜的,所以必須要加強以政府為主導,發揮政府在公共管理的參與主體性和不可替代性,這是符合我國道德體系和社會發展水平的。

  2.公共道德體系

  道德可以分為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等等,人們通常把社會道德稱之為“社會公共道德”或者“公民道德”簡稱“公德”,但是本文中研究的公共道德是基於社會管理體系的,不同於公德。公共管理的體系型別決定著公共道德的體系和型別,有什麼樣的公共管理就有什麼樣的公共道德。政府行政管理必然會存在相對應的公共道德,政府公共道德屬於職業道德的一種。政府在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中要履行的職能包括社會管理和階級統治,這導致了政府公共道德的特殊性。這種既體現了社會階級屬性又體現了社會管理的綜合道德,叫做行政管理的公共道德或者叫做道德的公共性。它在公共道德體系中起著表率和示範的作用,無論正負方面都影響重大。

  張康之教授指出公共管理是建立在經濟學、管理學基礎和倫理道德基礎上的,公共管理活動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活動,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公共利益的實現。在所有的社會活動中公共管理是直接服務於公眾利益的,所以,在公共道德素養是公共管理中最具現實意義。不論是公共利益的保障方面,還是社會生活的指導示範意義方面,公共道德都發揮著直接的作用。

  通過本文對公共管理的闡釋,認同陳慶雲先生的三級公共管理體系,認為公共管理體系分為三個部分,那麼公共道德就應該分為政府道德,非政府的公共組織的道德和公民道德三方面。從公共管理各種型別的角度上來看,公共道德體系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國家機構的政府以及私人的行政管理道德以及作為政府公共職能的公共行政組織管理道德的巨集觀公共道德體系,或者叫巨集觀道德生態,這種體系下公共道德的承擔者因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而變得多元化了,如同政府不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體一樣。其二就是政府行政所承載的道德體系,它主要有四個內容組成,分別是:政府的理念、制度、體系和組織結構。

  所謂以德治國,主要是指以德治人,尤其是政府的公共行政人員。相對於政府公共管理人員的公共道德相比,公共道德化的政府裡面,機構設定,政策制度,決策更具根本性。只有通過全面道德化的政府建設,制度建設,組織建設、決策建設,才能使政府工作人員將道德牢記於心,行為和行政管理工作更具道德化,更好的為民謀利。

  3.結語

 

  無論公共管理還是公共道德,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性,我們的一切研究都要從社會主義的具體國情出發。在實際的生活中,既要防範公共行政管理中私化傾向的出現,又要防止公共道德體系中理想化道德的傾向出現。當公共管理偏離了公共性的規範,人們就很難在公共管理領域憑藉道德理想,走出困境。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