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藝術教育有效模式研究論文

  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藝術教育的質量如何,直接關係到學校美育實施的效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藝術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學校藝術教育論文範文一:淺談學校藝術教育應注意弘揚優秀民間藝術資源

  論文關鍵詞:課程資源開發;民間藝術;特色藝術教育

  論文摘要:對民間藝術與學校藝術教育的關係探索,是新課程改革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優秀的民間藝術作為一切藝術形式的“母體藝術”,是中國傳統人文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提高學生傳統文化修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藝術教育應積極挖掘當地民間藝術資源,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闡述了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挖掘整理民間藝術資源形成特色藝術教育的途徑。

  加強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迫切任務。如何通過藝術課程和開展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是大專院校藝術教育。尤其是面向當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職業技術院校藝術教育亟需破解的課題。筆者以為。職業技術院校的藝術教育.要自覺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擔負起對優秀民間藝術資源的挖掘整理.並將其列入教學內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實際,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課程。

  一、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學校特色藝術教育的選擇和責任

  對民間藝術與學校藝術教育的關係探索,是新課程改革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明確指出,在藝術課程的開設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高等學校既要結合本校的實際,又要努力創造條件.開設各種藝術類選修和限定性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藝術教育。根據近年在教學中的探索.筆者認為.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融合民間藝術的藝術教育必將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培養社會急需人才的需要

  當前.學校藝術教育普遍採用國家統一教材授課.致使學校藝術教育與當地實際嚴重脫節,學生不懂在當地最流行的戲曲劇種,對代表當地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遊專業、藝術專業畢業生不會唱地方民歌,不會跳民間舞蹈.對當地民風民俗瞭解不多,與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背道而馳。近年來,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各地紛紛發展地方特色文化豐富旅遊業的文化內涵,吸引遊客。同時,人民大眾迴歸傳統文化的呼喚。發展地域特色文化,實施傳統文化保護工程,推進地方民歌、民間舞蹈等民間藝術進課堂、進機關、進企業,使得這一矛盾更加突出。鑑於這一實際,筆者認為,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藝術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挖掘當地民間藝術精華.補充到藝術教育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既與當地發展的現實需要接軌,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藝術教育體系。

  二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加強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優秀的民間藝術作為一切藝術形式的“母體藝術”,記錄和再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中國傳統人文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無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當地人民審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蘊藏著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秀的民間藝術進課堂或組織學習觀摩.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傳統文化修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如作為綜合藝術形式的地方戲曲劇種,以其既有歌、舞、說、唱,又相容了詩歌、小說、音樂、雜技等多方面的藝術或技術因素。起到了文化審美教育的功效。在筆者所在的地區,有一種民間歌舞小場子,其表現形式獨特.表演詼諧生動.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絕活尤具特色經過四百餘年的傳承發展,已成為這一地區人民群眾普遍喜愛、外地遊客讚不絕口的民間藝術形式.代表著這一地區民間藝術發展的最高成就組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向民間藝人學習.或是組織欣賞觀摩.使學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興趣濃厚的學生。通過對這一文化現象學習研究.對這一地區的民風民俗和文化傳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上引進地方民間文藝資源.能有效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增進學生對本地區文化和地域文明的瞭解。

  三關注優秀民間藝術發展是學校藝術教育的責任

  民間藝術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優秀的民間藝術中.可以看到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蹤跡挖掘整理、繼承弘揚優秀的民間藝術,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建設先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動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環節近些年來.人們在對建國以來的文化建設進行深刻反思後.普遍認為在改革開放推進現代化的程序中.我們丟失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許多民間藝術被冷落,由於後繼無人,已面臨失傳消失的危險。為此.國家加大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國務院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並於2005年啟動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工作。

  保護民間藝術,弘揚民族文化.是文化宣傳等職能部門和廣大文化藝術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每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當前.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資料.培養一批愛好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覺和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來繼承弘揚優秀民間藝術藝術教育作為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更有責任通過藝術教育與地域文化建設的連結.擔負起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優秀民間藝術形成學校特色藝術教育的途徑

  藝術教育強調在可生成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種藝術的自然融合是藝術學習的最佳環境之一.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能使藝術學習變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潑多樣。因而.挖掘整理優秀民間藝術形成學校特色藝術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一汲取當地民問文藝精華.編寫特色校本課程。民問文藝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任一地區都有幾十甚至上百種民間文藝形式.全部涉獵.對學校藝術教育而言,既不現實.又無必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曾開展了民間藝術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繼編輯出版了涉及民間藝術各個門類的《民間藝術整合》,基本涵蓋了當地民間藝術的精華.收錄了原生態民間藝術的重要資料。近年來.一些地區又編輯出版了一些民間文藝專輯。如筆者所在的地區.相繼編印了《紫陽民歌專輯》、《嵐皋民歌50首》等。藝術教師可以此為依據,結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據培養重點,有側重的選擇本地域的民間藝術精華,編寫校本課程。如美術教育類.可側重挖掘戲曲社火臉譜、彩繪泥塑、石雕剪紙、龍獅燈飾製作等,旅遊專業,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間舞蹈、民間傳說的精華,編寫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體現地域特性.展示獨特的藝術教學範例。

  二利用藝術課程的開放性.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長期以來,由於地域性、民俗性、民間化等因素的影響.民間藝術普遍不被各個時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納.基本靠口傳和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承繁衍發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間藝術珍稀資源,依然為少數民間藝人所掌握,許多技巧絕活,往往難以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因而.要充分利用藝術課程的開放性特點.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面對面地向學生進行傳授講解.使學生真正掌握某一藝術形式的精髓。

  這一方面.全國各地的藝術院校大都進行過成功的嘗試如陝西安康的民間歌舞小場子.在1954年代表陝西省參加全國民間文藝匯演獲得一等獎後.中央民族學院就邀請兩位演員為學生教唱陝南花鼓小調和傳授挽草帽圈技巧.為時半年之久.使安康這一“小舞臺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國。以技巧見長的剪紙、泥塑藝術.更需要由民間藝人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範傳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技巧。

  三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開展民間藝術調查活動。學生個人成長環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經驗、文化背景等方面都與當地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要抓住這一有利因素.把藝術教育與學生個人成長環境聯絡起來.從其興趣、需要、情感表達、人際交流出發,積極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民間藝術環境.開展民間藝術調查.挖掘感興趣的民間藝術資源。

  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尋找某些具有明顯符號性表現的藝術如地方戲曲、社火臉譜服裝等.與民問藝人或民俗專家討論它們的符號含義.學習創作具有符號含義的作品。也可組織分組調查.每一組調查一個當地民族民問的藝術,並將這種藝術與該地區的建築、地理位置、服飾、方言等聯絡起來做進一步的研究.模仿該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進行表演.加深對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特點的深入瞭解。

  四參加節日民間文藝活動.全面瞭解學習民間文藝。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廟會等民族傳統節日和地方性節日.是民間藝術集中展現的最大平臺.一般都由群眾自發組織、演出的節目,開展的活動.基本為當地有代表性且為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地方戲曲、當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內容,是學習研究這一地區民間藝術的最佳時機和最大平臺。

  藝術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到傳統文化活動之中.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對民問傳統文化進全方位的瞭解。如圍繞過春節這一人文主題.引導學生體驗春節期間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學習瞭解民間燈飾、玩龍舞獅、玩採蓮船、唱花鼓歌等民間藝術形式,加深對民間藝術的瞭解.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民間藝術的見解.形成對某一藝術形式的改進和創作見解.促進民間藝術與現代生活的有機融合。

  總之.學校藝術教育要重視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將其精華列入教學內容之中.積極組織學生在民族民間文化中活動.形成可生成的學習環境.結合地域藝術文化特點形成藝術教學特色,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又形成學校不同的藝術課程特色與風格。

  學校藝術教育論文範文二:淺析學校藝術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論文關鍵詞】藝術教育 有效模式 構建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藝術教育的沿革與現狀,闡述了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構建藝術教學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實堂教學,打造審美基礎;立足藝術講座,感知藝術魅力;注重藝術實踐,豐富藝術活動。

  藝術教育如同一把開啟人類心智與情感大門的鑰匙,在塑造人類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時,也孕育著人們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藝術教育形象地稱為培養“全人的教育。但由於對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現階段藝術教育遠遠落後於時代的要求和進步,成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

  一、我國藝術教育的沿革與現狀

  所謂藝術教育,就是通過藝術作品,運用藝術欣賞與藝術創造的規律,去影0向學生的感官和心理,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豐富的想象力、直覺的洞察力和創造力的教育活動。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詩教~樂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藝術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後,蔡元培曾倡導美育主義”,疾呼“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至現代,美國政府於1994年甚至將“藝術規定為中學生的必修科目,認為在21世紀,一個不懂藝術的人算不上是一個完人”,顯示出藝術教育正成為現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來,得益於國家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的確立,藝術教育在我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平臺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缺乏對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導致藝術教育仍停滯在素質教育以欣賞為主的教學上,忽視了藝術教育對科學知識教育的促進和互動作用。為掌握高校藝術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對西安幾所高校藝術教育情況作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8.1%表示會五線譜,62%的學生對自己的審美能力無信心,只有48%的學生表示會主動,積極地參與美術、音樂、戲劇等方面的藝術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

  二、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1、藝術教育是促進智慧發育,激發學生創造能力的需要

  德國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經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匯出來,將人的生命感、價值感喚醒。而喚醒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的疊加。

  思維科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維分為科學思維邏輯思維和藝術思維形象思維兩大類。只有把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形成高質量、高水平的思維品質。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曹雪芹的《紅樓夢》、貝多芬的交響曲、別具匠心的東方園林、獨出心裁的西方工業美術等,無一不是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結合結出的碩果,古今中外許多大師更是科藝雙修爐火純青者。如義大利的達·芬奇,不僅是大畫家,還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工程師;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還譜寫了我國第一首小提琴曲;兩彈元勳錢學森更是有句名言:科學家不是工匠,科學家的知識結構中應該有藝術,因為科學裡面有美學。

  2、藝術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養完美個性的需要

  藝術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的特點,它可以通過影響學生的情感,進而影響到學生心理活動的其他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近年來,大學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問題,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筆者曾就此對幾所大學的學生進行廠泛的調查,結果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著或重或輕的心理障礙,其症狀主要表現為過度消極、過度壓抑、過度自閉等,甚至在特定時候會因情緒不穩而造成嚴重的後果。藝術教育恰恰具有調節情感的功能。通過對學生開展藝術教育和文化藝術活動,寓教於樂,在美感中動之以情,在愉悅中曉之以理,讓學生在接受和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個性,將會對他們排除心理障礙、保持穩定而腱康的情緒,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十分有益。

  3、藝術教育是加強德育,以美輔德的需要

  素質教育強調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簡單地說教,應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在這方面,藝術教育可以說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會為其中的人物、行動、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併產生強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說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明是非、知善惡、識美醜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發展,促使其全面和諧發展。   三、藝術教學模式的構想

  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不能等同於藝術院校的技能訓練,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藝術鑑賞水平和藝術修養上來,所以一個行之有效的藝術教育模式,應該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藝術講座為手段,藝術實踐為檢驗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的平臺及尺度,使學生在藝術作品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作用中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

  1、抓實課堂教學——打造審美基礎

  由於非藝術類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普遍都未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藝術教育,所以大學藝術教育應該從零起步,循序漸進。對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在一年級重點進行普及教育,開設公共藝術必修課,講授相關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對藝術入門。第二階段是在二年級以上開設專業性較強的公共藝術選修課,如聲樂、器樂、書法創作、中國畫、油畫、電腦美術設計等,有一定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生可任意選課,以適應不同基礎、不同愛好學生的學習要求。

  2、立足藝術講座——感知藝術魅力

  藝術講座應建立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聘請有一定經驗、在某一領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師或學者,開設專題性的藝術講座,引導在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藝術基礎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步入藝術神祕的殿堂。實踐證明,這一有效的形式比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感知藝術魅力的興趣。國家大劇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藝術為宗旨,開辦了“國家大劇院開啟藝術教育之門”的系列講座,還特別邀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副李嵐清同志為現場200o多名觀眾講述“音樂·藝術·人生。這種形式活波,藝術氛圍濃厚的講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看過電視節目的學生至今仍記憶猶新,並表示歡迎這樣的講座更多地走進大學校園。

  3、注重藝術實踐——豐富藝術活動

  藝術實踐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環節重點注重三個方面:一要制度化,保證活動經常持久。如學校要舉辦好一年一度的藝術節,結合重大節日堅持舉辦慶祝演出活動等。二是多樣性,重在吸引學生廣泛參與,如舉辦美術、攝影、書法比賽,開展演講活動等,為不同特長、不同興趣的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平臺,也為新入校的學生提供榜樣的力量,開啟一扇通向藝術大門。三要專業化,確保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重點組織和發揮好藝術社團的積極作用。如把積極分子和骨幹分子組織成音樂協會、繪畫協會、攝影協會、合唱團、舞蹈團等文化藝術社團。

  以上藝術教育的三個環節環環相扣,關聯互動,只要將這幾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互動的鏈條,就可以使藝術教育由淺而深,由知識和技能傳授到精神的薰陶和濡染,由表及裡地發揮藝術的教育功能,從而促進藝術教育在高校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