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專業論文參考

  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鑑定、綜合和利用審計證據的過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內部審計在企業財務控制中的重要意義

  1、內部審計在企業財務控制和管理中的地位

  1.1、獨立性與權威性

  獨立性是審計的最主要特徵,也是內部審計的意義所在,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在企業中最具權威性的有效保障。對於一般企業而言,審計部門則受到高層領導直接領導,內部審計也是由部分外委或者全部外委審計。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保證內部審計工作及工作人員作到客觀、公正、深入、真實地展開工作過,其所作的審計處理決定也能得到有效的落實,顯示出審計工作的權威性。

  1.2、監督性和制約性地位

  為了企業各方的利益,應避免盲目與違法,需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而這種自我約束就需要內部審計制度的監督與制約。內部審計工作時對會計與管理控制的監督、控制,通過內部審計的監督與服務,確保企業會計資訊的真實準確,有效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另外,內部審計在規範企業管理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規範企業行為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及自我激勵。通過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狀況及其他經濟活動中的違法亂紀行為,促進市場秩序的健康發展,使企業在市場競爭持續、穩定發展。

  1.3、制度化與法律化地位

  從巨集觀來看,內部審計工作已逐步趨向制度化與法律化,開展工作時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即企業可根據由國務院審計署的相關法律規定,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內部審計制度,若內部審計工作過遇到一些具體問題,可以此為依據。有法可依,我國有關的審計工作的法律已近一步落實,比如《審計法》、《註冊會計師法》,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給予監督與匡正。

  2、企業財務控制的目的

  一般來講,在於確保企業的最終目標及為實現此目標所制定的財務計劃得到充分實現。同時,企業在執行中的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使會計資訊可以在企業與外部之間與企業內部之間及時順暢的流動,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有效的溝通可以會計資訊及時傳遞到管理層,使得管理層可以及時掌握公司整體的財務狀況,督促財務控制系統的發展。

  3、內部審計在企業財務控制及管理中的作用

  3.1、增強企業的管理水平並提高財務控制系統的防範風險能力

  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過程中財務問題是核心之一.財務控制系統是否健全有效,財務核算是否符合標準、有無違反財務制度及國家經濟政策的行為等這些都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對其進行經常性的監督與檢查。通過內部審計工作可及時發現生產經營與管理中存在的財務問題並及時反映到總經理或董事會等直接負責部門便於公司領導及時瞭解情況科學決策。保證了企業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同時必須從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上來看待內部審計工作促進科學的管理與決策加強風險意識、提高規避風險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企業的整體發展。

  3.2、提高企業決策的科學性

  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效益性、合法性、合理性及真實性等進行的監督、稽核與評價。為了避免企業僅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利益或者忽視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短期行為或者避免由於企業決策偏離市場而造成微利或者無利的情況出現,這就要求內部審計工作引導企業的經濟效益及重大決策對企業的得失進行綜合評定為企業的經營決策及可能產生的盈利能力作出科學的建議與評價以確保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內部審計過程中應注意依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實行以減少損失、浪費為最終目的的效益審計,根據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以增收效益為目標進行效益審計,根據內部控制方面的問題以建立健全制度、堵塞漏洞為目標進行效益審計以此實現企業目標的最大化。

  3.3、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

  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僅僅是財務的控制.內部控制是公司在內部管理中的監控體系也是企業正確處理相關利益者之間關係的重要方式。日常內部審計工作通過測試及主觀判斷對企業中的人力、財力等與生產、經營、財務、人事及後勤等各個環節及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同時對任何財務損失進行稽查,查明錯誤原因.從業務流程的內部管理及經濟效益兩個方面出發對內部控制的強與弱進行評價以客觀、獨立的眼光驗證內部系統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將發現的盲點、漏洞及執行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向企業高層及時反饋最終通過審計活動掌握的資訊來協助企業直接管理者加強內部控制。

  3.4、幫助企業實現最終目標

  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應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高度責任感通過審計工作可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更好的決策依據以實現企業的最終目標。日常的內部審計工作是通過評價與審查經濟活動及其內部控制來實現目標。內部審計所有的工作都是以企業的最終目標位出發點為企業管理層考慮長遠利益提供更好的服務規範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有序執行實現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的共贏。

  篇2

  淺析我國上市企業整合審計

  2008年5月,財政部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該規範針對我國上市企業明確提出以下要求:上市企業有必要對其自身的內部控制狀態進行自我評析;有必要及時披露企業的年度自我評析報告;上市企業還可以聘請資深的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狀態進行審計和評價。

  一、內部控制審計與會計報表審計的聯絡與區別

  1.兩種審計的聯絡。內部控制審計與會計報表審計的聯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定義和評價方法相同,並且都要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

  2二者的最終目的相同。雖然內部控制審計與會計報表審計的審計目標側重於不同方面,但它們的最終目的一致,即提高會計報表的可靠性,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會計資訊。

  3二者的審計模式都是以風險為導向。被審計單位首先聘請註冊會計師對本公司的內部控制進行風險評估,註冊會計師針對重大缺陷或錯報,重點進行評估和識別。

  4二者都要對重要交易類別、重點賬戶等進行識別。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註冊會計師應當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是否涵蓋了重要交易類別、重點賬戶進行評價。在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註冊會計師應當對重要交易類別、重點賬戶是否存在重大錯報進行評價。

  5兩種審計確定的重要性水平一致。

  2.兩種審計的區別。內部控制審計與會計報表審計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測試範圍不同。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註冊會計師不能繞過某些審計領域的測試程式;而在會計報表審計過程中,註冊會計師可以繞過某些審計領域的測試程式。即後者的測試範圍小於前者的測試範圍。

  2測試目的不同。內部控制審計的測試目的是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發表審計意見。會計報表審計的測試目的則是為了判斷是否可以適當減少實質性程式的工作量。

  3控制缺陷的評價要求不同。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註冊會計師應當嚴格評估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而在會計報表審計中,對內部控制缺陷的區分沒有那麼嚴格。

  4審計報告的內容不同。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註冊會計師應當對外披露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會計報表審計報告中,則一般不對外報告。

  5測試結果所要求的可靠程度不完全相同。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對測試的可靠性要求較嚴。而在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要求則相對比較低。

  二、整合審計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整合審計,即同一家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審計和會計報表審計均委託給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整合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可以同時實現二者的目標。

  1.整合審計的可行性。整合審計具有可行性。首先,二者的根本目標相同,即改善會計資訊質量,為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高水平的會計資訊,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二者的整合具有可行性;其次,將二者進行整合對於實現審計目標、適當節省審計成本、控制審計風險等都有利;最後,兩種審計業務中有大量相近甚至相同的工作,將二者整合可以減輕工作量,改善工作質量。

  2.整合審計的必要性。二者的審計理念都是風險導向型,同時也都基於責任方的認定。內部控制審計和會計報表審計關係密切,因此,有必要對二者進行整合,整合審計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提高審計的整體效率;提高上市企業會計資訊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能規避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

  三、整合審計的思路與要點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明確指出企業內部控制的五大目標:1保證經營管理合法合規;2保證企業資產安全;3保證企業會計報告及其他資訊真實可靠;4注重改善企業經營效率和經營效果;5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而會計報表審計的目標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出具的會計報告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致性,資訊披露完整性等內容發表審計意見。因此,兩種審計目標的整合的重點是提供高質量的會計資訊以及提高會計報表的可靠性。

  整合審計的審計思路是自上而下的風險導向型思路,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初步評估內部控制整體風險。

  2進一步瞭解和測試被審計企業整體層面的內部控制。

  3識別重要交易類別、重點賬戶的列報及其相關認定。

  4深入探索被審計單位潛在錯報的根源並識別相應的控制措施。

  5最後,對潛在風險和錯報選擇擬測試的控制。

  四、整合審計的實施設計

  在整合審計的實施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整合審計的四個模組:目標;計劃;實施過程;報告。

  五、結束語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即將在上市企業中開展的整合審計在理論、實務方面均具備可行性。整合審計對上市企業規避風險、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有重要意義,有利於維護資本市場經濟秩序,保障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將兩種審計進行整合,可以更好地發揮審計協同效應,改善上市企業的審計效率,進一步完善企業自身的會計資訊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