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審計師的職稱論文代發

  審計質量事關審計事業的生存與發展,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在新形勢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根本途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全過程跟蹤審計模式在施工專案中的實踐應用

  建設專案跟蹤審計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較強的工作,能在專案建設中進行全過程監督,可以及時有效的防止專案實施中的出現問題,邊施工邊整改,同時也對建設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以及穩定市場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建設專案工程跟蹤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法規制度的剛性約束不強

  建設工程專案包括確定專案、專案設計、施工及竣工等多個環節,在每一項工作中,都有明確的法律規章制度進行制約,為整個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使得工作能順利進行。就目前我國的對施工專案的法律分析,雖然規定對專案的國家審計,但是對跟蹤審計的規定比較模糊,制度等還不明確。出現了部分建設工程專案沒有跟蹤審計的現象,專案工程跟蹤審計的範圍比較小,沒有充分發揮審計的作用。

  二操作規程制度不明確

  在一個工程專案中會涉及到較多的方面,對審計人員的工程建設專業知識要求高,所以應有明確的操作規程來規範要求審計人員。但現階段還未形成很有效的操作規程,對跟蹤審計的內容、方法以及程式等方面沒有很好的制度規範,以致於審計人員在跟蹤審計工作中很難做到定位準確,不越位不缺位。

  三審計力量不足

  跟蹤審計業務包括的方面比較多,工作量相對較大,需要較多的時間。在進行跟蹤審計的時候,需要有較多的審計人員,並且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具有較高的政策性,並且還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及長期的工作經驗,瞭解一定的工程管理的知識,不僅要熟悉會計、審計等知識,還要對建設專案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環節提出合理的建議及意見,充分發揮事中審計的作用。

  四建設工程單位對審計工作配合不足

  大多建設工程單位對跟蹤審計工作也比較重視,能意識到跟蹤審計的重要性,但是對跟蹤審計工作應該如何配合還不太瞭解。如涉及到特殊專業分包的情況,建設單位也只是把談判的結果上報到審計工作人員,對於變更的必要性的研究過程,以及其論證過程中的細節問題,還有特殊分包的細節問題,這些細節問題審計工作人員是不清楚的,導致了跟蹤審計工作的難以深入開展。

  二、建設工程專案跟蹤審計的對策

  一完善規章,規範建設工程專案跟蹤審計行為

  建設工程單位應依據國家頒佈的法律法規,並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在跟蹤審計過程中,應注意審計工作的逐漸完善,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糾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跟蹤方案,逐漸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各個工作環節的職責,明確跟蹤審計工作的操作規範,對跟蹤審計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在審計工作中要確保跟蹤審計的有效性,使得跟蹤審計工作逐漸走向規範化、制度化。

  二準確定位,抓住建設工程專案跟蹤審計的重點

  跟蹤審計是建設工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工程審計與工程管理的聯絡比較緊密,審計工作人員在工程現場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建議,確保工程建設專案有序進行。但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容易從監督的角色變為管理角色、決策角色,準確定位就成為搞好跟蹤審計的重要環節。

  1.決策階段

  在投資專案確定之前,要對專案進行可行性及審計,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要明確投資方案,這項決策也是後期設計及施工方案的重要指導原則。

  2.設計階段

  在建設工程專案已經落實的基礎上,就需要對專案進行具體的實施設計工作,這項工作直接關係到專案的投資效益問題,所以,在這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環節中需要對施工圖設計及工程量清單進行審計。對於施工圖而言,主要是看施工圖中有沒有明顯的錯誤之處,是否符合最初的設計理念,施工圖的設計的各項標準是否符合國家的安全標準,例如,環保標準,抗震標準等等。對於工程量清單的審計,由於這項工作涉及到後續工作比較多,在審計過程中要具體詳細,以嚴謹的態度深化工作內容。

  3.招投標階段

  此階段的審計工作主要對招投標程式是否依據法律程式進行審計,同時要審計招投標公示時間是否按規定執行,以及中標價格是否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等等。這項審計工作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繼續審計,避免出現一些違法亂紀的現象發生。

  4.施工階段

  在施工過程中,要明確工程進度,要嚴格稽核工程變更,降低投資風險。針對隱蔽工程要做到及時驗收,儘量要取得有力的資料,為以後的工程結算提供依據。對於施工材料的價格也需要經常調查,尤其是價格浮動比較大的材料,要嚴格按照市場價格按批次計算。

  5.竣工決算階段

  在整個工程實施完成後,要對工程專案的所有支出費用進行統計,包括土地費用、勘察設計費用、購買裝置的費用、專案監理費用等等,這些費用是雙方進行工程結算的重要依據。在對竣工決算審計時主要是核對工程量的增減變動,確認材料的單價,檢查簽證專案手續的完整性等等。

  三提高審計隊伍的力量

  建設工程專案涉及的專業比較廣,所以,對審計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審計單位應注重工作人員的培訓與教育,可以定期進行培訓工作,靈活掌握多學科的知識,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同時,可以積極引進高素質的綜合性型人才,不斷提高審計隊伍的整體水平。

  三、總結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建築工程的規模及難度逐漸擴大,對施工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所以建築工程專案的跟蹤審計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審計人員要從長計議,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積極引進先進的大資料分析,進而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保證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及準確性,將審計風險降到最低。

  篇2

  淺析審計內控機制與會計內控機制的關聯性

  一、引言

  當今社會,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和民營企業的日益壯大,我國經濟進入了空前的飛速發展階段。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條件下,會計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也就應運而生,會計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管理體系,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會計的存在也成為了日趨重要的一員。會計作為管理層面的一個系統而言,對於財務的管理與核算有相當高的要求。而其中,與會計內控機制關聯性較大的審計內控機制也經常被提及。二者的關聯性促進二者共同發展。

  二、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的關聯性

  一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所針對目標相似

  審計內控機制,顧名思義,是負責審計工作的系統,其中的審計,主要是針對一個公司或者企業的財務的審計,以財務審計為主,進而擴充套件到對公司其他部分的審計。而會計內控機制,是對公司財務的管理。會計作為當今一個重要的管理系統,在本質上來說,會計是管理層面的,是對一個公司或企業的財務的管理。會計核算包含諸多專案,各個重大專案和子專案一脈相承,環環緊扣,對財務的核算清查和統一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一點上來講,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目標都是一個公司或企業,乃至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針對企業或者公司的財務上的管理和控制。從這一方面來講,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是具有相同的針對目標和服務物件的,共同為企業和公司等來服務。

  二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所要求的環境一致

  既然上一點中,我們提到,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有著共同的針對目標和服務物件,那麼,他們也同時具有一致的要求性。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的主要目標就是企業和公司,而企業和公司的良好的環境也就促進了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的深入發展。二者都是通過內部控制來實現的,因此企業的內部環境尤為重要。如果有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環境氛圍,便於企業的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各項管理系統相互配合默契,能夠有效便捷的實現財務的核算,達成既定目標。同樣的,良好的企業環境也便於審計內控機制的發展。各部門各司其職,職能分配合理有效,能夠便於審計部門達到對企業財務的審計,進而完成對企業工作人員的審計和合理調動。由此看來,一個好的企業公司環境便於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提高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的工作效率,並且便於長期的審計和會計機制的發展。

  三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具有相似的風險防範要求

  對於一個企業的管理而言,無論是審計內控機制還是會計內控機制都是與這個企業的風險防範相關的。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它的運作和每一個決策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對此,管理者應該具有相應的風險意識和制定風險防範機制。而對於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而言,內部機制的每一個環節和構成部分都可能會遭遇風險,進而對公司的內部稽核和財務核算造成巨大的損失,使審計部門和會計部門無法進行正常的運作。因此,對於一個企業管理者而言,將企業可能遭受的風險降到最低,既能保持審計內控機制的正常運轉,也能保持會計內控機制的正常運轉,進而維持企業的正常運作。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具有相似的風險防範要求,當風險來臨時,二者都易受到風險的衝擊,受到衝擊後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效率,因此,二者具有相似的風險防範要求,要求企業的管理者能夠有效的控制風險,將風險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

  四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要求的系統管理相似

  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同時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層機制,要求其包括的每一個環節和部分具有一致性。簡單來說,審計內控機制主要包括對公司內部的審計,其中包括對公司的財務審計和對公司的人員審計等方面。而會計內控機制主要包括對公司的財務核算和對公司的財務清查。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都涉及到了公司的其他部門,因此二者要求的系統管理相似。審計和會計都對公司的資金資訊質量具有相當高的要求,這樣才能完成相應的審計和會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創作更多收益。由此看來,因為審計和會計對資金資訊質量有較高的要求,所以,要求與其相關的部門具有較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質量。並且與之相關的多個部門也應互相交流和溝通,共享資金資訊,共同提高資金資訊質量,增加各部門的資訊量。同時,在跟其他部門注重交流的同時,各個部門也應當各司其職,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完善自己部門職能,提高自己部門的工作效率,部門內部工作人員團結一致,互相配合,擴寬資訊來源渠道,提高本部門的工作成績。在這一方面上,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同樣要求相似的管理系統,即各部門各司其職,完善各部門的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部門與部門之間保持交流,相互鼓勵,提高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所需要的資金資訊質量。

  三、結論

  既然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那麼就應該仔細研究二者的相關性,從而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審計內控機制和會計內控機制的發展既有相同的內部要求,即同樣要求一個企業或者公司的管理系統完善,實現各部門各司其職,同時又互相交流。又要求同樣的外部環境,即一個企業和公司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文化和外部風險防範。企業的管理者應當通過二者相關性的研究,制定相應的管理機制,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完成對審計和會計目標的工作,同時促進企業或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明確二者關係,使其相互協調,相互發展,提高兩個機制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實現堅固有效的內部管理機制,對企業財務的審計和核算進行有效的推進,從而使企業發展能夠順應當今的經濟發展潮流,使企業又好又快發展並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