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調查報告,是一種應用文體。如果要做一份社會調查報告,你知道要怎麼做嗎?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僅供參考。

  1:

  三農問題自提出日起就是一個熱的話題,它關係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是我們國家進行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小康社會。在這一背景下,利用2010年寒假放假,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回到了我們扶風縣,進行“三農”政策的再宣傳、有關“三農”的問卷調查。通過宣傳與調查,我瞭解了一些情況,發現了一些問題。以調查資料為基礎,結合扶風縣的具體情況,在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與措施。希望能讓我們的父老鄉親得到實惠,生活得到提高!

  ㈠ 扶風縣概況

  1.1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部渭河流域。西漢時此地為京官右扶風的封地,唐時借漢官名作縣名沿用至今。面積751平方千米。轄1 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扶風縣轄城關鎮、天度鎮、午井鎮、絳帳鎮、段家鎮、杏林鎮、召公鎮、法門鎮、南陽鎮、上宋鄉、揉谷鄉、太白鄉、黃堆鄉、建和鄉、新店鎮。耕地4.92萬公頃。 耕地4.92萬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煙次之。是我省麥、棉主要產區之一。扶風縣是農業大縣,是國家確定的糧食生產大縣和陝西省糧食、油菜、生豬、蘋果、辣椒、秦川牛等生產基地。建成“噸糧田”1 0133公頃,水果總面積7333公頃,蔬菜面積1067公頃,辣椒2800公頃。縣北有天然林400餘畝,以山楊、櫟類為主。經濟林有蘋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種植藥材主要有白朮,生地、大黃,黃芪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防風、黃苓、蒼朮、柴胡、地榆、酸棗、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馬、騾、驢。“秦川牛”、“關中驢”廣泛分佈於高原和平原鄉鎮。有野兔、錦雞等野生鳥獸10多種。工業有農機、電機、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廠。

  1.2人口

  轄1 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

  1.3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指標

  關於我們縣總經濟收入,到目前為止沒找到近兩年的任何可參考資料,但就我本人來看我們的的確確是個經濟相對落後於其他兄弟縣的窮縣,缺少支柱產業,農業灌溉面積較少,農民收入普遍較低,農民生活相對較困難。

  ㈡ 扶風縣“三農”政策落實情況

  2.1“關注農業 關注農村 關注農民”大型宣傳活動。在過去暑期三下鄉的過程中,就在扶風縣開展了“關注農業關注農村關注農民”大型宣傳活動。他們向廣大過往群眾發放中央“三農”政策相關資料,向他們介紹中央“三農”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他們還開展了有關“三農”政策的問卷調查。我們調研和分析了以前的資料。得出三農問題需要再收入的宣傳。

  2.2關於“三農”的問卷調查。我們自己又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能再準確的對以前的資料進行分析,我們共向過往群眾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們的問卷共有11道題,其中8道是選擇題,2道是填空題,1道問答題。8道選擇題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調查結果。在回收的109份問卷中,我們抽取其中的有效問卷98份。我們對這些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針對其中的四個問題問題如下:

  1“三農”問題的“三農”是指:

  a農民 b農業 c農村 d農戶 e農田

  2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項被取消了:

  a農業稅 b農業特產稅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樣知道有關“三農”政策的?

  a看電視 b聽廣播 c別人告訴我的 d政府宣傳的

  4對於國家出臺的相關“三農”政策,您支援嗎?

  a大力支援 b支援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這些政策

  統計分析的結果如下:

  第1題 第2題 第3題第4題正確數 錯誤數 正確率 正確數 錯誤數 正確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過上表中的資料,我們不難發現:在扶風縣,對於什麼是“三農”,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對於哪一項稅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們在瞭解“三農”政策的途徑以及對“三農”政策的關注程度方面也存在著問題。再加上我們調查分析與走訪農戶,同時結合扶風縣的實際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問題所在:政府宣傳力度不夠,農民不是很瞭解“三農”政策;“三農”政策沒有很好的落實;“三農”政策的出臺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他們好像並未得到什麼真正的實惠;農民增收仍然很困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扶風縣的問題,更是目前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那麼要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我接下來將討論這個問題。

  ㈢認識與思考通過這一次的宣傳調查,我們對“三農”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認識到了落實“三農”政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障礙。

  “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大問題,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它關係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萬家富;農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三農”問題,想方設法解決“三農”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著手。

  3.1加強“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切實貫徹落實“三農”政策。

  3.2增加農村剩餘勞動力充分就業。為此,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途徑。

  1 儘快打破造成城鄉分割對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 2把我國的廣大西部地區開闢為農民充分就業的廣闊戰場。 3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國外輸出勞動力的力度,增加其數量。 4 將城鎮化作為農民就業的主渠道。

  3.3從農村內部著手,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民充分就業的問題,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是一項偉大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這就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過程。我認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們還可以從農村內部入手,進一步的深化改革,來解決有些問題。

  3.4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走農業現代化之路。農業現代化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實現農業現代化又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根據目前我國的實際,我們既不能走以美國和西歐國家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機械化和化學化為特徵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術為側重的道路。我們要依據我國的國情、國力、農情、農力,選擇一條既重視機械化、化學化和水利化,又側重生物技術採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在農業現代化路徑的選擇上,我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3.5.1農業土地制度創新。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做。

  1制定農業用地有償轉讓的法律法規,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當然並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確保土地流傳依法有序進行。 2設立農用土地轉讓市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建立承包土地社會保障的替代機制。 4建立土地補償機制。

  3.5加大培養農業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來越多的農業高階科學技術人才。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耕地的減少將是一個大的趨勢,如何在越來越少的耕地上解決中國人吃飯的問題,這個重任也只有依靠農業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先生所說的:“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㈣結束語 “三農”問題是一個巨集大的課題,關係民生國計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應該說是一個挑戰,而如果從我國農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將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由於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對農民的酸甜苦辣有著切身的體驗,對農村的種種變遷有著深切的感受。我很關注“三農”這一問題!當然,我的這篇文章絕對談不上什麼研究,不過是我看到了一些現象,發現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想法,然後經過認真的思考,翻閱了一些資料,最後將自己的認識與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來而已。只要我們的政府、農民朋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採取得力的措施,“三農”問題的解決很快就會變成事實!實現城鄉的差距,減少人民不滿情緒的發生和蔓延,保持國家的長遠高效發展,建造和諧家園,維持社會穩定!

  2:

  20世紀中國經濟史主要是一個追趕工業化的過程。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一般都是從農業提取的。中國是一個人口過多、資源短缺的國家,農業資源短缺,而農業人口總量很大,人均資源量就很小,相對的,人均農業剩餘就更小。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夠從農業提取高度分散又很少的剩餘,來完成工業化的資本原始積累呢?那就是隻有少數人在城市,才能更多地去佔有農村的資源,才能形成城市的工業化;而農村,會仍然停留在相對比較傳統的生產方式,比較落後的社會形態中。這就是城鄉二元結構在中國的客觀歷史必然。所以,只要追求工業化,就必然產生“三農”問題。本文就我湛江師範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三下鄉”服務隊在xx縣xx村通過深入調查,瞭解到的“三農”政策的實施情況而作的報告。

  [關鍵字]:xx縣xx村;經濟;教育;“三農”;現狀

  引言

  今年是紀念“五四”運動爆發八十六週年,也是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第21個年頭。湛江師範學院大學生在黨的號召下,多年來堅持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與此同時,我國的“三農”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黨的“十六大報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討論了“三農”問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是將“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認為:“農村工作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就沒有全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在這一背景下,我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三下鄉”服務隊再此來到xx市xx縣,開展對xx縣第三小學的支教活動以及到xx村進行“三農”問題的實地調查。通過派發問卷和與當地農戶交談,著重從經濟和教育等兩方面淺談“三農”問題。

  一、xx市xx縣現狀

  1、xx位於廣東中部,珠江三角洲邊緣,與廣州從化、韶關新豐、xx英德和xx市清城區毗鄰。

  2、xx的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墨、鉛、鋅、錫、金、石英石、鉀長石、花崗岩、瓷土、稀有金屬、以及優質礦泉水。野生動物資源有黃猄、山豬、果狸、穿山甲、雉雞、白鷳、龜類、蛇類等。植物資源有鬆、杉、樟、桐、黃檀,還有沙欏、觀光木、白桂木、吊皮錐等珍貴植物,以及砂仁、巴戟、梔子、金銀花、蔓京子、土伏苓、杜鵑花、黃姜等藥材資源。

  3、xx縣近年來大力發展“三高”農業,農副產品資源非常豐富,土特產草菇、冬菇、茶葉、竹山粉葛、蘆筍、琶江雞、烏鬃鵝等聞名遐邇,柑、桔、橙、石硤龍眼、臺灣青棗、柿子、青梅、柑欖等優質水果也頗有名氣,深受歡迎。

  4、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京珠高速公路、新白雲國際機場等現代化交通設施的建設,給地處珠三角邊沿的xx縣帶來了盈盈春意。經濟發展的大潮給xx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廣袤神州為xx展示了廣闊的前景。

  5、據統計,2005年上半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0.4億元,同比增長21.3%,是近年來的最高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7.8%3.5個百分點。

  6、2001年市組織的農村小康達標驗收小組對xx縣農村小康達標情況進行驗收。結果各專項分和總分均達到農村小康標準。

  二、xx村的經濟狀況

  1、 全村情況:

  1 全村共10多畝 地,水田平均每人大概1分地,一般種水稻,每畝年產量700~900公斤。主要的經濟作物是水稻、花生、紅薯相對比較少,價錢不是很理想。村民的年平均收入為2000~幾萬不等:收入低的一般是隻有耕地的,而收入高的一般有副業,如外出打工、辦廠、搞養殖業等。

  2 該村沒有鄉鎮企業,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經過該村,徵收當地土地,大部分是耕地。村民對此意見不一,大概分為兩個方向:一、積極。認為高速公路的修建會給村裡帶來商機,可以引進外資,本地村民可以在同等條件的情況下優先進廠工作,利於當地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村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同時村民可以放心地脫離耕地外出打工。二、消極。對喜歡耕地的村民來說每一畝地賣的價錢700元/畝太低,如果收成好的時候把全部稻穀賣後所得的錢是它的兩倍多。相對而言,還是自己耕田好。也有商人計劃在當地投資,當村民普遍認為賣地的價錢太低賣期是50年。

  3 為了響應政府號召,減輕農民負擔,該村實行“三並”政策並村,並鎮,並學校。農村稅費改革實行後,農民的負擔是減少了,為支援農民積極地耕地,每位耕農可得到一些補助每畝20元。

  4 村裡有80%的青年外出打工。一般情況是:男的外出長期打工,過年過節才回家:女的在家務農,閒時去打短工,20~30元一天。

  5 全村只有十幾人買了醫療保險,十幾塊錢的。在鎮級醫院看病有50%的報銷,在市級醫院看的報銷40%。

  2、 部分農戶情況及意見:

  第一戶:1整個家庭有7畝多地,是農田比較多的一戶,但勞動力缺乏,無法完成農務,只能付錢請人幫忙。要付錢的地方很多交稅,買肥料、農藥,請拖拉機耙田使得種稻谷的成本加大。種田沒有什麼經濟收入。2家中有8人包括被訪村民夫婦,兩個老人,四個小孩,其中大女兒和二兒子在深圳打工,三兒子當兵,小兒子讀學前班,學費貴,450元/學期,在外打工的孩子沒錢寄回家,工資僅供自己使用,難以輔助家庭。有時在困難時也有親戚幫助。3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到海邊撈沙,15元/車。4該村民認為不會外出打工,覺得打工所得的錢只夠自己個人消費。5該村民提到上級領導貪汙嚴重。

  第二戶:1基本上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份農田,人均3分多地,種的是稻穀;自留地是大隊以前分下來的,一般種紅薯。產量一般。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佔用了一部分田地。種的作物主要是用來自己吃的;如果賣,一畝地的收成也就是700元左右。2被訪者是男,大約在45~50歲,有三個兒女,一男兩女。兒子在中山工作,大女兒在廣州,小女兒在xx一中讀書。家裡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可惜他們都是初中畢業就去工作,所以工作都比較辛苦。3家中有六間瓦房。4除了種田,還養一些家禽和豬。豬是養來賣的。農閒時,一般騎車挨家挨戶地去幫別人配鎖,掙點錢。

  第三戶:1每人的農田不多,加上高速公路的修建,田地都被佔用了,國家補貼4000元/畝。從明年起就沒有田地可用,全部被政府徵用,每年700元/畝。一般種花生、蔬菜等作物,產量不高,全是自己吃的,一年收入不高。2家中二男一女兒女外出工作,其中一男和一女在xx城區的電視臺工作,由親戚介紹的,工資在800~1000元;一男在廣州的房地產工作,收入在1700元以上。電視臺工作的那位男的還沒有轉正,只有800元/月。總體來說,比在家務農改善好多。

  第四戶:1家有3、4畝農田,4、5耕種。一般種水稻、花生和紅薯。以往水稻的年產量為900~1000公斤/畝,今年上半年大約只有350斤/畝,因為今年乾旱缺水。水稻一部分用來吃,一部分用來賣。紅薯主要是賣或餵豬。2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賣水稻和紅薯,而空閒時也會做點小生意,一般都是在附近城鎮販菜、販米或販豬等。一般是夫妻倆一起去。3重視健康狀況,生病一定要看。

  3、 小結:

  “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大問題,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它關係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萬家富;農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三農”問題,想方設法解決“三農”問題。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

  1大部分農戶對“三農”政策並不瞭解。

  2部分農戶對政府工作不瞭解。

  3農戶的商業意識不夠強。

  4政府對農村的支助較少。

  為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改善:

  1加強政府政務的透明化,防止出現腐敗現象。

  2加強“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切實執行黨中央一號檔案。

  3加大投入新科技和新的管理體制,大力發展“三高”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4改變舊有的農村體制,變個體發展為整合全村資源。

  5鼓勵發展鄉鎮企業,以此為龍頭疏導本地區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6加強城鄉結合的交通道路的建設,加快農村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