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大學生在創業時,必須明確自身的創業定位,樹立準確的創業目標,採用科學合理的創業方式。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山東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日前,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意見對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意見規定,自今年起,自願到該省30個經濟欠發達縣艱苦行業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服務年限達到5年以上,其在校期間的國家助學貸款本息由財政代為償還。被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正式錄聘用的,可直接執行轉正定級工資,並提高兩個工資檔次。

  山東還積極支援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高校畢業生擇業期內從事個體經營的,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按照規定,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方面,與國有企業員工一視同仁。對從事科技工作的,支援其按規定程式申請山東省各類科技計劃專案。自然人可自由申報省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並可按規定程式申報省科學技術獎。

  同時決定,從今年起連續5年,每年選拔2000名左右高校畢業生,主要安排到鄉鎮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期限為2年。志願服務西部和參加該省農村服務計劃的高校畢業生,服務期滿,經考核合格的,就業後不再實行見習期,其參加基層服務並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可合併計算為工齡;晉升職稱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評定;3年內報考該省公務員的,在筆試總分中增加4分;報考該省事業單位的,可以通過適當增加分數以及其他優惠政策,優先錄用;報考省屬院校研究生的,在初試總分中增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每年的3月份,都是大學應屆畢業生選擇職業發展方向的關鍵時期,就業?考研?出國?還是自主創業?不管幹什麼,都要作出抉擇。最近幾年,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嘗試走創業之路。國家、社會、高校對此都大力支援,也有不少大學生創業企業脫穎而出,但由於經驗、意識、能力等的欠缺,大學生創業依然面臨著重重困難,部分人甚至不知從何入手。

  :大學生創業必備硬體

  大學生有創業熱情,但由於經驗欠缺、能力不足、意識偏差等原因,導致創業成功率明顯偏低。對此,大學生創業指導專家、上海市創業教育培訓中心校長徐本亮分析認為,大學生創業必須具備以下硬體:

  硬體一:經驗

  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裡,對社會缺乏瞭解,特別在市場開拓、企業運營上,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誤區。因此,大學生創業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方面,去企業打工或實習積累相關的管理和營銷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創業培訓,積累創業知識,接受專業指導,提高創業成功率。

  硬體二:資金

  一項調查顯示,有四成大學生認為“資金是創業的最大困難”。的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金,再好的創意也難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資金是大學生創業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學生要開拓思路,多渠道融資,除了銀行貸款、自籌資金、民間借貸等傳統途徑外,還可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創業基金等融資渠道。

  硬體三:技術

  用智力換資本,這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因此,打算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大學生,一定要注意技術創新,開發具有自己獨立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吸引投資商。

  硬體四:能力

  大學生由於長期接受應試教育,不熟悉經營“遊戲規則”,技術上出類拔萃,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創業獲得成功,創業者必須技術、經營兩手抓。建議可從合夥創業、家庭創業或低成本的虛擬店鋪開始,鍛鍊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業四大方向

  雖然,如今創業市場商機無限,但對資金、能力、經驗都有限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並非“遍地黃金”。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創業只有根據自身特點,找準“落腳點”,才能闖出一片真正適合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