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資訊相關論文

  數字圖書館是賽伯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和研究領域,與網路環境類似也出現了許多失範的資訊行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網路傳播環境中圖書館資訊服務完善 》

  摘要:本文以網路傳播環境為背景,圍繞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的優化,從資訊服務模式的轉變以及資訊服務優化的具體措施,兩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探討。

  關鍵詞:網路傳播;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

  一、網路傳播環境中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模式的轉變

  一以服務物件為中心

  傳統的高校圖書館,在資訊服務方面都是以自身所具有的資訊資源為基礎,這種服務理念可以稱作為“資源中心論”。雖然在傳統的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理念中,也經常會提及類似於“一切為了讀者”和“讀者就是上帝”等口號,但是這種理念也僅僅侷限在語言方面而並沒有付諸於實踐,這導致了高校圖書館使用者難以參與到高校圖書館資訊資源的建設、管理以及共享當中,同時也難以讓使用者已自身需求為依據來享受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資訊服務。

  但是在網路傳播環境中,這種口號具有了轉化為實踐的可能,通過網際網路以及基於網際網路執行的各類媒體,高校圖書館使用者能夠對自己的資料進行控制,同時可以通過分享自己所擁有的資訊資源來參與高校圖書館資訊資源的建設,這讓高校圖書館使用者同時具備了資訊資源使用者與資訊資源建設的雙重角色,從而使高校圖書館使用者在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凸顯,而也正因為如此,高校圖書館使用者所具有的資訊資源使用習慣以及相關行為,對網路傳播環境中的高校圖書館建設及其資訊服務模式的轉變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同時也讓“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理念成為了重要的中心思想之一。

  二資訊與資源共享性的強化

  在高校圖書館傳統的資訊服務模式中,服務物件的範圍僅僅侷限於高校教職工與高校大學生群體,並且高校中的各個圖書館之間以及高校圖書館與其他掌握資訊資源的結構之間存在著組織分散、聯絡不強等特徵,這為高校圖書館資訊資源的共享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然而,在網路傳播環境中,高校圖書館中的資訊資源實現了虛擬館藏與傳統物理館藏的結合,同時,高校圖書館與社會機構之間所掌握的資訊資源能夠依託於網際網路媒體實現共享,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的物件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甚至全球範圍內的受眾都能夠成為高校圖書館資訊資源的使用者,如在網路傳播環境中,高校圖書館在使用開放協議、開放標準的基礎上,高校中的不同圖書館、不同高校之間的圖書館以及高校圖書館之間和社會結構之間的資訊資源都可以實現融合與共享,而作為網路受眾,只需要在具備網路的情況下,就能夠享受到高校圖書館的資訊服務。

  二、網路傳播環境中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的優化

  一提高圖書館員在網路傳播環境中的資訊服務能力

  首先,高校圖書館員應當在網路傳播環境中扮演資訊資源的把關者角色,從而為網路傳播以及高校圖書館資訊資源營造健康綠色的空間。網路傳播環境中的資訊資源具有良莠不齊的特點,並且資訊資源的傳播環境也相對寬鬆,因此,高校圖書館員需要強化網路文化建設,使用健康的、積極的資訊資源來擠壓不良資訊的生存空間與傳播空間。同時,高校圖書館員應當成為網路傳播規範的倡導者,並有必要在高校範圍內構建一種被使用者廣泛接受的價值判斷標準,從而使高校圖書館使用者能夠通過自律自省來對自身的網路傳播行為以及高校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行為進行規範。

  其次,高校圖書館員需要在網路傳播環境中扮演資訊導航者與資訊素養培訓者的角色。網路傳播環境中的資訊資源具有著無序性的特點,而要讓高校圖書館使用者獲取這些資訊並實現這些資訊的價值,就需要高校圖書館員對網路傳播環境中的資訊資源進行整合,並更具高校圖書館使用者的需求利用搜索引擎、選單式導航等技術將網路資訊資源變得有序化並有條理且充分的提供給高校圖書館使用者。另外,網路傳播環境中資訊資源的獲取對高校圖書館使用者的資訊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圖書館員需要在網路傳播環境中發揮出提升高校圖書館使用者資訊技能與資訊素養的功能。

  具體而言,高校圖書館員要針對使用者開展資訊檢索技能教育、導讀教育以及網路資源檢索方法教育,從而讓高校圖書館使用者能夠根據自身的閱讀目的、閱讀需求等快速獲取相關的網路資訊資源,同時促使高校圖書館使用者在掌握文獻傳遞技能的基礎上更好的參與到高校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工作當中。

  二對網路傳播環境下的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做出發展與完善

  首先,高校圖書館需要在網路傳播環境中強化自身服務意識。當前高校圖書館在網路服務的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但是網路資訊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的提升,仍舊是高校圖書館發展中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這要求高校圖書館能夠強化自身服務意識,做到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使用者需求為依據開展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優化工作。同時高校圖書館在開展資訊服務優化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導使用者參與到建設與優化過程中,以便提升使用者對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的參與度與滿意度。其次,在網路傳播環境中,高校圖書館有必要構建多媒體網站,從而逐漸打造自身的資訊服務品牌。

  從資訊資源的儲存媒介來看,網路傳播環境中的高校圖書館在館藏資訊的儲存與提取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要突出與拓展這種優勢,就要求高校圖書館能夠構建多媒體網站,並在網站中呈現出具有視訊、音訊等多種形態的電子報刊、電子圖書等,同時也可以提供一些優秀的電視節目和音樂藝術供使用者欣賞,從而使網路傳播環境中高校圖書館的資訊資源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並提升高校圖書館資訊資源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另外,品牌構建對於強化使用者對高校圖書館的忠誠度而言具有著重要意義,品牌不僅需要構建,還需要進行全面、科學的管理與維護。在實踐過程中,高校圖書館需要利用公共活動與多種宣傳形式來提升高校圖書館及其多媒體網站的影響力與知名度,並重視對自身資訊資源的補充與特色內容的打造。

  【參考文獻】

  [1]任俊霞,姜長寶,季瑩.網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1,10.

  [2]李伶.網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資訊服務模式探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08.

  篇二

  《 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的新動向 》

  資訊素養,最初是由美國資訊產業協會會長PaulZurkowski提出,指的是掌握資訊技能並能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屬於人類素質的一部分。在資訊時代背景下,資訊素質已經成為當今人才的必備條件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對高校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方面的研究中,圖書館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構成單元,圖書館聯合機構制定的資訊素養標準也是目前相關理論研究和事件的引領者。同時學界普遍認為,以元素養為標準的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具有廣闊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1資訊素養理論及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發展狀況

  1.1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理論發展至今,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明確資訊需求、合理選用資訊資源,檢索、分析、評估和利用現有資訊的能力,其內涵包括資訊意識、資訊能力、資訊道德和終身學習4個方面的內容。就前兩方面內容來看,指的是一個人對資訊敏銳的感受力和資訊價值的洞察力,藉助資訊技能獲取有益的資訊並加以利用,從而滿足自身的資訊需求,這強調的是對資訊社會的一種適應能力;就後兩方面內容來看,人們在從事資訊活動過程中,應尊重他人的個人隱私、對不良資訊進行抵制,即對資訊的利用要遵守相應的道德規範,同時資訊素養所涵蓋的知識較為寬泛,受諸多因素影響,與多門學科聯絡密切,加之其內容的持續更新,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也是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1]。而與資訊素養聯絡最為密切的,當屬計算機素養和圖書館素養,其中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就是建立在建構主義、人文主義、資訊資源等理論基礎之上的。

  1.2資訊素養教育

  在網路普及之前,社會資訊資源中心主要由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以及各種科研機構組成;網路普及後,網際網路則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但大多數人評價和利用資訊的技能還很缺乏,有必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在此背景下,資訊素養教育在國內外高等院校得以廣泛開展,國際教育組織以及各國教育機構也紛紛制定了資訊素養標準,如布拉格宣言、亞歷山大宣言等[2]。目前,各國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水平並不一致,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較早,資訊素養教育的實施也一直走在各國的前頭,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將資訊素養列為科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日本是亞洲最早在高校開展資訊素養教育的國家之一,並以法律形式確立了資訊素養教育的相關細節,為資訊化教育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在我國,資訊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備受高等教育和圖書館界的關注,這也為我國高校開展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3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

  目前,國內外高校已經確立了三階段模式、合作化教學模式、網路化教學模式、任務驅動型教育模式等圖書館資訊素養教學模式。以網路化教學模式為例,主要包括3種形式:一是建立資訊素養教學網站,利用網站開發技術構建高校資訊素質教學網站,這是資訊素養指南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二是搭建網路教學平臺,現有網路教學平臺有Desire2Learn、Blackboard、WebCT等,在此基礎上設計功能模組,便於開展學生管理、交流互動等教學活動,實現線上資訊素養教學;三是開發專門的資訊素養教學軟體,但經濟成本較高,還無法廣泛推廣[4]。隨著資訊素養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外很多高校都在開展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中制定了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標準框架和能力指標,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2Web2.0網路環境下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

  2.1Web2.0網路環境

  Web2.0是以六度分隔、ajax等新理論、新技術為基礎形成的網際網路新一代模式,引領了資訊素養教育的新一輪變革,現已成為高校開展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Web2.0可起到4個方面的作用,即智慧代理、共同協作、去中心化和長尾效應。Web2.0網路環境下,各邊緣能夠得到更好的連線,在Wikipedia、開放式目錄管理等思想指導下,使用者既是資訊的接受者,也是資訊的製造者,而將其引入圖書館資訊素養教學中,有助於激發學生個體的興趣點,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差異性需求。目前,Web2.0構建的互動形態正在影響著教育和學習的形態,突破了傳統資訊素養教育教學的封閉體系;同時,開放性和創新性教學內容的設定,更能夠喚起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提高其資訊素養能力[6]。

  2.2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

  隨著資訊環境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教學的內容、方法和目標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Web2.0網路環境下,對傳統資訊素養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正處在資訊大爆炸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資訊量不斷擴充,資料庫品種也在不斷激增,這對資訊源的選擇以及對資訊的甄別存在很大的難度和困惑。而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以資訊檢索教學為載體,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就成為圖書館首先要面對的。平等合作是資訊交流的基礎,作為資訊素養的重要內容,資訊道德的培養尤為重要,通過道德自律和資訊處理方法的合理應用,能夠進一步排除無效資訊的干擾;加之孕育學習模式的變革,利用資訊科技,提高資訊檢索課程教學的學習效率,通過搭建資訊素養教學平臺,可為學生建立一個具有建構意義的學習情境,如Blog、RSS、Wiki、Youtube的應用。此外,資訊素養教育更應重視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如何利用資訊區解決實際問題,是提高學生資訊綜合分析能力所必須關注的[7]。

  3基於元素養的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模式的構建

  3.1以元素養為標準的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

  元素養Metaliteracy是在Web2.0網路環境下產生的。隨著Web2.0資訊環境的不斷改變以及人們對自身資訊素養的適應性進行反思,由使用者主導的內容生產模式已經確立,開始強調在互動協同情況下生產和分享資訊[8]。為滿足多元化的素養需求,以元素養為標準的社交媒體廣泛應用,進一步推進圖書館資訊素養的升級,這實際上經歷了一個從資訊素養過渡到元素養的過程。目前,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困境,其根源在於資訊素養自身受困於多種概念的衝突,隨著medialiteracy、digitalliteracy、visualliteracy等概念的不斷湧現,從不同側面對這些概念進行描述,與資訊素養多有重合之處,在使用過程中容易造成混亂,有必要採用更大的框架對這些素養模式進行整合,而元素養正是解決上述問題採用的最新方案。其次,近年來學界對元素養的研究越來越重視,普遍認為單純追加新要素並不利於資訊素養標準的進一步完善,應採取更為開放的方式來解決標準制定的問題。在這一思路的引導下,元素養成為最佳選擇。作為一個面向Web2.0網路環境下整合性的素養框架,元素養對資訊素養的基本要素有所保留,並在此基礎上擴充套件了對資訊批判和互動協同的能力,其在捍衛資訊素養各要素的同時,還能夠推動資訊素養理論的跨越式發展,因此有望成為下一代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模式構建的標準。

  3.2元素養理論的啟發性意義

  元素養為資訊素養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其在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創新中勢必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現階段,國內高校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模式的構建,應以國際資訊素養教育標準為參照,進一步釐清元素養基本理論以及與其他素養的聯絡,重視高校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與元素養的耦合性研究,建立統一的圖書館資訊素養標準。為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重視教學方式的創新,積極引進開發性學習理論和方法,將通識教育與整合教育相結合,使元素養得以進一步推廣;應積極應用大資料分析工具,提供嵌入式服務,重視對資訊主體批判意識和元認知的培養,採用Facebook等主流社交平臺構建開放教育模式,將圖書館作為資訊素養教育的核心環節,打造元素養館員,為資訊素養教育的創新指明道路。

  4結語

  綜上所述,在Web2.0網路環境下,高校資訊素養教育的內容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圖書館在此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為“素養中的素養”,元素養體現出繼承性和獨特性雙重特點,其功能類似於“更新漏洞補丁”,通過對要素進行不斷更新,能夠帶來圖書館資訊素養教育模式新一輪的升級,有望成為資訊素養培養的新標準。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