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初探

   〔論文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資訊化 測評 指標體系
    〔論文摘要〕隨著資訊化浪潮的到來和國家資訊化建設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領域的資訊化建設也在穩步推進,時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水平進行測評勢在必行。應根據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內涵和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科學合理地設計出可信度較高、操作性較強、適用性較廣的我國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並依據一定的步驟來計算圖書館資訊化水平的指數。
    當今社會是資訊社會,資訊的社會價值及其重要性已為社會所公認,開發資訊資源、加速資訊傳遞,成了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有效對策。我國高校圖書館作為貯存人類知識的寶庫,在當今全球資訊化的浪潮推動下,成了現代社會的主要資訊機構之一。
  1 圖書館資訊化的科學內涵
    圖書館資訊化是指通過使用最新資訊科技,使圖書館自動化水平逐步提高,向適應資訊社會的現代化圖書館的轉化。這一定義包括三個方面的涵義:
    第一,資訊科技在圖書館中的推廣與應用。隨著Internet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廣泛用於圖書館領域,併產生了很大的效果,這在某些國家己經得到證實。資訊科技在圖書館服務與管理活動中得到運用與推廣是一種必然趨勢,將使圖書館服務方法、服務內容、服務形式發生探刻變化。
    第二,資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資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實質是知識的分配問題,圖書館資訊化使得資訊資源在資訊科技條件下***網路、計算機終端、虛擬現實等***得到合理利用,以優化資訊資源的配置和調整資訊資源結構。
    第三,圖書館資訊化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圖書館資訊化是圖書館實現了數字化、網路化和虛擬化,而且服務設施相當完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很高,其管理水平、服務方式和手段均達到現代化。它改變了圖書館的資訊存貯、傳遞和檢索方式,向著開放式的社會化的服務方式轉變,將使資訊資源以數字化的電子資訊形式在網路上對讀者服務,形成全球性的虛擬的圖書館,極大地改善著資訊服務的質量,實現資訊資源的共享和互補。
  2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指標體系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水平的評估和測定,必須依據相應的指標體系,而建立高校圖書館資訊化評價指標體系,必須以國家資訊化指標體系為依託,同時突出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個性特色。具體來講,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2.1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主要體現在理論與實際結合和採用科學的評測方法等方面。理論上要站得住,同時又能反映評價物件的客觀實際情況。同時,科學性還反映適度的簡單,要反映其先進性,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利用計算機的優勢。另外,科學性還表現為測評的合理性。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指標體系的建立,既要遵循圖書館資訊化的科學概念和理論體系,借鑑和吸收資訊理論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指標體系建立在科學規範的基礎上;又要對每個具體指標進行必要的相關分析,要全面、系統,避免重複,使每個指標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 2系統性原則
    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水平測評是對“系統行為”的綜合把握。由於系統行為的廣泛性、複雜性,必須用若干指標來衡量,同時每個指標可能相互聯絡、相互制約。但是,我們在測評中,每個指標又必須是獨立的,不相互包容的,即我們的測評體系應該是不相干元素的集合,這樣就必須考慮指標的整體性、系統性。系統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高校圖書館資訊化評價物件具有整體性,二是指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承擔的任務具有系統性,應當完整地、全面地來評價高校圖書館資訊化。

  2.3可操作性原則
    一定的測評體系應是可行的、操作方便的,一個體系的可操作性要從測評系統的背景、物質、社會關係、實際水平特別是整個系統的人的思想意識與觀念來考察。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指標體系的設計,要突出其實用性,也就是說,在具體指標的確定上,既要考慮某一指標的必要性,同時,更要考慮這一指標資料取得的可能性,要儘可能的與現有的統計數字相銜接,以便能夠準確、及時地收集到相應的資訊資料。
  2. 4指導性原則
    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測評體系要具有一定指導作用,反映高校圖書館資訊化建設的目標、方向和框架、體系、高校圖書館資訊化建設的內容。通過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指標體系的設計,一是可用於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發展水平進行評估,以反映高校圖書館資訊化建設和發展的現狀,便於制定和出臺必要的政策和制度,整體推進高校圖書館資訊化建設和發展;二是能引導各個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發展方向,加強高校圖書館資訊化建設。
  2. 5計量性原則
    反映與評價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水平,可以採用定性和定量兩種手段。而資訊化指標主要是在定性的基礎上用定量的方式來給予事物以準確的衡量。構建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指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將難以測量的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現象轉換成為可以量度、計算和比較的數字、資料、符號。
  3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設計
    測評資訊化水平時,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儘量尋找、選取或創造那些與客觀事實本身最為接近的指標,使之達到與事實更為吻合的聯絡。由於各高校圖書館的面積、讀者人數都不盡相同。運用總量比較顯然不太合理,綜合來看,人均輸出或單位面積輸出的指標比較合理。根據圖書館資訊化的有關理論和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我國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指標體系,可以圍繞以下六個方面***準則層***來設定。
    —資訊化基礎設施。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基礎,包括資訊電子裝置與網路傳輸線路。
    —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資訊資源是在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互動中共同創造的,資訊資源通過資訊的服務得到充分利用,有利於把握知識創新與知識共享的平衡,有利於兼顧高校圖書館資訊化建設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資訊科技的利用。資訊科技是資訊化建設的核心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圖書館開發和管理資訊的能力。
    —資訊化人才。資訊化人才是衡量資訊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資訊化政策法規。法規是軟環境,是資訊化發展的重要保證,其測評標準主要看是否為資訊共享、知識創新提供有效保障。
    —教育事業發展。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最終目的是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知識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
    然後對六個準則層進行分解,可以得出如上表所示的測評指標體系。

  4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測評的步驟
    計算高校圖書館資訊化測評指標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確定一公認的評價參照值***標杆指標值***,然後根據權重和實際數值逐層算出各層***指標***的值,最後得出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總體指數值。
  4. 1標杆指標值的確定
    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測評,其目的是找出國與國、地區與地區、學校與學校之間在圖書館資訊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差距,促進圖書館事業的全域性性發展和整體性提高。既然有差距,就必然有做得好的公認的一種評價參照,可以以此為主要刻度,來計算、判定高校圖書館的資訊化水平。我們可以借鑑我國企業資訊化指標體系的做法,通過對標杆高校圖書館採集標杆指標值,作為評價參照。標杆高校圖書館是指在高校圖書館系統內、同規模、相同發展階段情況下與其它高校圖書館相比,在資訊化方面有某些特色、有相當的先進性的圖書館,是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示範樣本,將其作為要素來構造“標杆值”表,從而來構造各指標的標杆指標值。
  4. 2權重的確定
    指標權重是對每個指標在整個體系中的相對重要性的數量表示。由於高校圖書館資訊化評價指標體系比較龐大,因此常採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對於準則層的權重,可以採用專家意見法***德爾菲法***來確定,即請若干專家在彼此隔離的情況下分別填寫權重調查表,回收後作出彙總整理,把統計結果返回給各位專家,請他們陳述理由再給出相應的權重,向多位專家進行多輪調查後將結果採用簡單平均法得出權重。
    對於指標層的權重,可以採用改進的A HP方法,即先建立判斷矩陣,同一子目標層中的指標兩兩對比,根據相對重要程度按0.1. 2三個標度來給出判斷值,從而得到初始判斷矩陣。按各項指標重要性程度進行排序,將三個標度初始判斷矩陣轉化為正式判斷矩陣。再用方根法進行計算並通過一致性檢驗,就可得出各指標的相應權重。
  4. 3定性指標定量化
    本測評指標體系中只有“資訊化政策”層各指標屬於定性指標,為了便於操作和計量的標準化,需要將該層指標作定量化處理。具體轉化方法是採用定量與定性結合的綜合打分法,即在具體測評時,由考核專家根據調研,直接給出該層指標的相應分值,然後採用簡單算術平均的方法,得出一個平均值,作為該指標的具體指標數值。
  4. 4指數計算
    在標杆指標值和權重確定的情況下,可以採用逐層計算的方式,測算出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總體指數。
    首先,計算出每個指標的資訊化指數。設標準資訊化指標的指數為100,其資訊化標杆指標為Ai (i為指標號***,被測資訊化指標分別為Bi,那麼各個被測資訊化指標的資訊化指數設為Ci,那麼可得:
    
    其次.分別計算各指標對應的上級準則層指數。由於各指標的權重(Wi***和資訊化指數***Ci***已出來,準則層資訊化指數***為層次號***為各指標指數乘以權重後之和,即
   最後,計算高校圖書館資訊化的總指數***IQ***。由準則層資訊化指數***Ij***和各準則層的權重***Wj***可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