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的變革與創新論文

  網路資訊資源建設是資訊時代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基礎 ,如何開展基於網路資訊資源的深層次使用者服務 ,是今後圖書館重點研究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的變革與創新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的變革與創新全文如下:

  【摘要】: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既是對現有圖書館發展模式的再加工,同時也關乎著圖書館服務管理能否取得公眾認可度最佳的評價標準。本文從針對國內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現狀存在的缺陷,特別以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出現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皇視κ貝?⒄溝鬧⒆?提出中肯的建設性變革意見。在科學的建設原則指導下優化創新型建設方式和工作內容,注重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未來發展方向,努力將建設工作與社會發展潮流、公眾認知需求、館體自身特色建設相融合,構建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可持續建設的巨集偉藍圖。

  【關鍵詞】: 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 現狀 變革

  圖書館以山藏海涵菁華萃出的資訊資源支撐著各種各樣的科研教學專案和求知學習活動,傳遞歷史悠久的文化精髓,以面向公眾開放的服務理念贏得了眾人的認可。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資訊資源的收集、整理、儲存、傳播途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特別要求。如何吸收其他的優秀經典物質精神文化資訊,積極地引導自身從單一的文獻資源建設向多元化、數字化、開放化、的方向不斷努力進步,成為當前圖書館建設研究的重點。目前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存在明顯的不足如:1落後的資訊整合手段與數字化網路化傳播方式之間的矛盾;2相關法律法規的缺陷漏洞與智慧財產權利益之間的爭端;3激烈的行業競爭與機構服務機制之間的失衡。

  綜上所述,圖書館各個部門應當根據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文獻資源和數字化資源的雙重建設工作。

  第一,優化配置實體館藏資源和數字化資訊資源。

  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發展需求,在充分挖掘實體館藏資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引進電子資源和數字化資訊資源。圖書館資訊建設工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分特色、分專業、分學科的規劃方向,重點收集相關資訊資源,系統地建立層次分明的資源體系。而數字化圖書館作為網路資訊資源衍生的附屬品,應當予以相應的重視。在實現圖書館實體館藏共享的基礎上,加快“虛擬”圖書館建設的程序。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服務設施配置、實體館藏資源、保障經費額度等情況選擇最佳建設方式。

  第二,深化圖書館服務機構體制,完善圖書館管理制度。

  圖書館管理服務水平是展現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是否取得執行成效的最佳標準,也是及時有效獲得讀者讀者根本需求的承載體。當前某些圖書館的管理服務制度形同虛設,館員缺乏專業的認知學習能力,職業素養層次低,知識文化水平落後,特別是對於計算機網路應用的能力低下,直接降低服務質量。加上館內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專業的管理隊伍,無法深入開展資訊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影響到建設工程的整體進度。因而圖書館應當全面改革自身的管理服務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服務機制,自覺地淘汰落後的服務形式。通過對館員專業認知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對讀者借閱方式和需求的改變,對圖書館整體諮詢服務環境和資訊資源的完善,建立公共資訊服務機構與社會群體之間相互和諧融洽的關係。

  第三,規範運算元字化資訊資源,合理規劃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程序。

  為了合理配置利用相關的資訊資源,實現資訊資源共知共建共享的最大化效益,在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有效地實行規劃程序,對於數字化資源的收集、整理、儲存、傳播應當在切實規範的環境下進行。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應當遵循國家頒佈的相關法律法規,在標準規範的約束下進行合理的建設工作,形成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網際網路服務為技術支撐,數字化資訊資源為補充的規範化資訊資源建設方向,有計劃有步驟地跟進建設的速度。

  第四,平衡資訊資源供應、採購、應用關係,完善統一優質的建設隊伍。

  從圖書館引進資訊資源,到落實完善應用的階段過程,圖書館必須對資源供應商進行有效合理的科學評價,努力尋找諸如萬方、超星、清華同方等知名度較高的企業,積累豐富的資訊資源。從事這一系列過程的建設隊伍人員應當具備專業探究的素質、實踐執行能力、創新變革意識,與建設工作所涉及領域的物件建立起實效優質的平衡關係。

  結合圖書館自身機構服務性質和發展目的,從靜態館內服務走向動態館外服務,從單一讀者群體面向各行各類公眾讀者,讓圖書館服務模式擺脫傳統落後的服務意識,向深層次創新服務模式行進。主要可做以下改變:

  1、以人為本、全方位服務理念的確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應當注意到人性化服務措施的施行,建立讀者借閱的個人成長記錄袋,收集其反饋的各種資訊,作為改善自身免費、競合、創新服務的依據。

  2、以實體館藏為基礎,通過網路改變圖書館服務的時空侷限。建設工作中不僅要注意實體服務的整體效益,形成服務區域覆蓋,而且應當延伸服務的範圍,通過網路平臺建立校內、校際服務點,連通各個資訊資源庫,充分地突破傳統服務機制在時空上的不便,方便廣大讀者的認知、閱讀、學習的服務需求,及時地提供效用高的深層次服務質量水平。

  3、建立服務諮詢中心,以專業溝通模式開創服務方式的新起點。建設工作應當在綜合分析自身服務缺陷的基礎上,對其他行業的服務模式進行借鑑,從而建立特色的服務機制。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應當對諮詢、檢索、導航、資訊獲取等流程中所涉及的服務內容進行深度加工,依靠自身服務團隊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建立協同學習、研究的專業服務平臺,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基礎性和專業性服務需求。

       4、創新品牌個性服務特色,增強自身的競爭意識。圖書館應當在努力提升綜合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開創具有個性特色的品牌服務道路,擴大服務規模,重視服務信譽,營造和諧濃厚的學習氛圍,為廣大讀者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