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技術管理論文開題報告

  隨著資訊科技管理的飛速發展,各個行業都在引進資訊科技來提高企業的綜合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訊化技術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資訊化技術管理論文範文一:物流資訊科技管理方法

  摘要: 要想建設現代化的物流企業,首先就要建立物流資訊化管理技術,解決資訊化管理中的問題,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企業發展自身規劃的道路,加強企業物流資訊的交流,提升工作的效率,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的效益。

  關鍵詞:物流資訊;技術管理

  隨著資訊科技逐步深入到日常生活,網路購物也越來越普遍,而網購的發展離不了物流業的支援,現代化的物流業運用了資訊化技術,使得物流的管理涵蓋了每一方面,實現了物流配送的準確、及時、高效。

  1物流資訊化管理的意義

  1.1提高作業效率

  由於物流企業業務量很龐大,如果缺乏資訊化的管理,只靠人工來處理,既費時費力,又不可能處理完成。例如,被眾人所熟知的海爾集團,就是一個使用資訊化管理的成功事例。海爾集團通過資訊化平臺的搭建,將每一個訂單資訊及時的傳遞到各個部門,使得每一個部門圍繞著訂單各司其職,這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又得到了客戶的認同,從而使得企業客戶訂單源源不斷。由此可見,物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住腳跟,必須要建立資訊化的管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只有這樣,才可以增加業務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1]。

  1.2提高管理水平

  現代化的物流企業可以通過搭建資訊化的平臺以及物流資訊管理系統,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用的資訊便於決策。資訊化平臺可以把企業、客戶、供應商連線起來,客戶及供應商都可以利用平臺與企業交流、聯絡業務。企業的管理層就可以從這些交流中收集有用的資訊,按照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2物流企業資訊化管理問題

  2.1管理認識不足

  物流企業在實施資訊化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需要,而不能有盲從情緒。目前很多的物流企業對於自身資訊化管理認識不足,單純地以為只要有硬體設施就是資訊化管理,這是一種片面的想法,這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物流的管理模式。這樣的企業沒有認識到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導致在資訊化管理上認識不到位,既浪費了資源,又不能充分利用裝置。

  2.2缺乏統一規劃

  目前,大多數的物流企業在進行資訊化管理的過程中,缺乏物流資訊的統一規劃,致使資訊雜亂無章,無法收集有效的資訊資源,或導致資訊資料的缺失,使得整個物流資訊化平臺收到影響。此外,如果忽視物流資訊的統一規劃,就會致使資訊無法暢通的使用。這主要是由於資訊管理部門缺乏對資訊的集中管理,使得資訊的實時共享受到影響,導致滯後性現象的出現。

  3物流資訊化管理措施

  由於物流企業在資訊化管理方面的種種問題,本文單獨就物資儲存及供應這方面,建立物流儲存資訊化管理的措施。

  3.1物資的儲存資訊化管理含義

  所謂的物資儲存資訊化管理,就是把計算機技術與企業管理理念相結合,實時性的反映出物資儲存的狀況,利用資訊化的管理平臺,實時的反映出儲存物資的動態變化,使得物資資訊的反映的及時準確,從而確保物資的供應狀況,為企業管理層提供全面的資訊,保證決策的正確性。物資儲存的資訊化涵蓋了物資倉庫管理及供應等環節。

  3.2物資資訊化的在儲存及供應中的應用

  1計算機出入庫管理。物資儲存不再由人手工填寫,實現了計算機出入庫管理,物流貨品經過相關手續後由資訊管理平臺打印出、入庫單。入庫時由管理員根據物資的數量單價及供應商等情況輸入管理平臺;出庫時,由物流資訊平臺釋出的客戶資訊,按需出庫。這樣能夠保證物流資訊的真實性及物資數量的平衡性,使得企業管理層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資訊,以便於各部門的相互協作,權責到人。

  2條碼技術。條碼技術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在計算機應用實踐中不斷髮展成熟起來,是為了能夠方便對資訊自動掃描而設計的,條碼技術能夠實現快速、精準的收集資訊、採集資料。在供應的過程中,物流企業為了能夠簡便快捷的識別商品資訊,廣泛採用了條碼技術,條碼技術為物流企業提供了一種對物品進行識別的手段,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條碼技術為商品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標識方法,藉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能夠使物流公司及時瞭解商品的位置資訊,並快速的做出有效的決策。

  3射頻技術。射頻技術也是一種自動識別的技術,它可以根據電訊號識別目標並收集相關資料資訊,不需要與目標建立接觸。射頻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優勢,例如,防水、讀取距離長、防磁等。射頻技術因其讀取距離遠,所以不侷限於視野,因此,在一些要求不接觸採集資訊的場合十分適用。在實際的應用中,射頻技術能夠大大提高物品供應過程中的透明度,使得物品在供應過程中都可以實時監測,防止在供應中人為錯誤的發生,同時,射頻技術能夠提升物流公司資訊管理的效率,能後得到商品在供應過程中的反饋資訊,從而優化供應環節。

  4GIS技術。GIS地理資訊系統是在地理空間技術的基礎上,計算機技術的支援下,對相關空間進行資料採集、分析以及模擬的技術。在物流供應管理中,採用GIS技術使得企業供應資訊共享,並且通過GIS技術平臺,無論時候都可以檢視任何區域的電子地圖,從而得到有效的商業及地理資訊。GIS在物流供應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提高了物流商品供應的整合度,使各商品銷售點資源得到共享,加強了企業物流資源的整體優勢。5EDI技術。EDI技術即電子資料交換技術,這是一項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商務處理的新型方式,它通過資訊網路使得公司的貿易以及運輸等方面的資訊進行整合交換處理,從而完成貿易業務的整個過程。EDI具有快捷、及時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能夠有效減少交易書面往來,使得業務能夠經過資訊科技網路快速達成。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EDI技術在商品的供應中逐漸得到應用,成為物流公司進行資訊收集的一項重要流程,既減少了書面作業,節約了成本,又能夠簡便快捷的獲取資訊,為客戶提供更好地服務,從而提高物流企業的工作效率。

  4結語

  要想建設現代化的物流企業,首先就要建立物流資訊化管理技術,解決資訊化管理中的問題,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企業發展自身規劃的道路,加強企業物流資訊的交流,提升工作的效率,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知識管理對資訊科技和資訊系統外包成功性的影響吳鋒,李懷祖科研管理2004-03-20

  2、基於ASP.NET技術的Web人事管理資訊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陳旭,張學傑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11-28

  資訊化技術管理論文範文二:中等職校資訊科技管理教學

  摘要:中等職校資訊科技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確保機房正常執行,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不僅如此,教師還要使現有的機房裝置完全匹配,使中等職校資訊科技管理與教學的策略相結合,這樣既能讓學生順利通過中等職校資訊科技學業水平考試,又提高了學生的資訊素養,更能以此契機來促進資訊科技教育教學的提高。

  關鍵詞:中等職校;技術管理

  中等職校資訊科技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實現教學主體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提升。如何讓中等職校資訊科技管理與教學策略取得教學效益最優,這是每個教師都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加強機房管理

  1.機房環境的管理。

  中等職校如何實現安全、有序、快捷、高效的教學,對機房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機房建設、改造和使用中要注意消除安全隱患,避免讓學生踩踏裸露的電源線、網線,以免造成漏電或網路不通;定期對機箱內部元件進行清潔;定期安排學生打掃機房衛生;嚴禁學生帶零食進入機房。

  2.電腦硬體的管理和維護。

  電腦硬體要全面、完善、適用、穩定,才能滿足教學需要。對機房進行管理和維護,首先要在硬體的基礎上進行,因此,確保硬體能正常進行工作是保證機房正常執行的前提條件。定期清理機箱內部灰塵,防止學生隨意插拔滑鼠、鍵盤、網線、電源線等各類接頭。3.電腦軟體的管理和維護。要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就必須實現學生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這就需要中等職校資訊科技教學系統的支援,有必要對軟體系統進行升級換代或選擇更適合的軟體來更換,實現學習和管理的簡便、易行、優化、有效。而對於機房電腦軟體的管理和維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硬碟合理分割槽、系統定時整理、教學軟體定期檢測、機房網路適時維護等。

  二、多樣化教學策略

  1.直觀演示法。

  對於有條件的學校,要儘量保證教學需要的多媒體教室、投影儀、白板教室、實物展示臺等硬體裝置,為教師採用演示法創造條件。為了提高演示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1講練結合。由於學生長時間看計算機螢幕或投影儀螢幕,容易產生疲勞感,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演示法要配合講授法一起使用,教師邊演示邊講授,但在講授時要注意聯絡實際,語言要精練,富有感染力。2實踐鞏固。教師要一部分內容演示完以後,要及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使學習的內容得到進一步鞏固。3培養能力。教師在演示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演示物件的主要特徵、主要步驟或事物的發展過程上,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2.操作實踐法。

  1課堂練習。例如,建立檔案或資料夾的練習,開啟或儲存檔案的練習,這些練習一般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學生做練習時,教師應走進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注意多指導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可以請做得比較好的學生將做法說給大家聽。這種練習既是學生的自我檢測,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2上機實踐。這是中等職校資訊科技學科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形成電腦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徑。為了獲得較好的成效,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明確上機目的與要求。上機前,教師要事先佈置好上機內容,說明目的和要求。學生應事先做好準備,以充分利用上機時間,提高上機效率。②精選上機內容。上機內容要根據上機目的、學生實際情況及學習上的實際需要加以選擇。要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注意創造性練習。③正確的上機方法。上機練習要按確定的步驟進行。教師應事先發給學生上機報告單,表上應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驟”“達到效果”等,要求學生及時填寫。④加強指導。上機時,教師要有重點地進行指導,對於大部分學生不懂的問題,可由教師示範操作。

  3.任務驅動法。

  中等職校資訊科技課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操作性強的學科,“任務驅動法”教學在中等職校資訊科技課堂中普遍應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巧妙任務化,在營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究活動,通過完成任務從而掌握知識中、形成技能。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一個“導師”的作用,在講解理論知識時,儘可能地精講,把最基本的方法講清楚,把操作步驟說明白即可。接下來就可佈置任務,讓學生自己動手練習。

  三、資源整合協作策略

  課堂是動態的、變化的,由教室環境、教學裝置、學生的教師等諸多因素共同影響著。在教學中可進行恰當的資源整合,策略各種因素,提高中等職校資訊科技教學的效益。

  1.協作學習,共同提高。

  協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的形式,組內的成員採用對話、商討、爭論等方式對問題進行論證,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策略。協作學習的實施必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學生在組內有著自己的職責,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此外,協作學習還需要機房內軟硬體裝置更好的匹配,才能使師與生的教與學達到優化。

  1優化組合。合理分組有利於合作學習的進行。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學情,把鄰近的6~8個學生優化組合為一組,選取一名願意幫助別人而且操作比較熟練的學生擔任組長。

  2軟硬體匹配。在進行中等職校資訊科技教學時,可以使用在教師機與學生機都安裝的“多媒體電子教室”這個軟體。“多媒體電子教室”軟體的功能很多,教師機既可以用“遠端命令”控制學生機的重啟、關機,也可以實現通過“學生演示”單獨或多個學生過程輔導;當然也可以對各個小組使用“分組教學”。如果要對全體學生教學,則可以使用“廣播教學”功能,把老師的操作演示在學生機的螢幕上。實現以上功能時,被選中的學生機就被教師機控制起來,除非解除控制狀態,學生機是不能在自己的電腦上執行任何操作的。因此,教師的教是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的,學生的學也能及時進行實踐,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2.非同步達標,物化成果。

  當學生完成任務時,就是展示他們成果的時候。此時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教師機中“多媒體電子教室”軟體裡的“學生演示”和“監控轉播”來向大家展示自己所完成的任務,這就是“物化成果”。

  1同步課堂非同步達標。任務開始時所有的學生或小組都是要同一個起跑線上的,但學生之間有差異,各個小組也存在差異,在完成任務時就有先有後。先完成任務的小組可以相互交流各個分層任務環節的心得體會,完善和掌握操作步驟,然後在其他小組推廣應用。通過交流非同步達標,使完成得好的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其他的則通過這些學生的演示求得發展。

  2關注差異,物化成果。當教師把各個小組的成果展示給所有學生欣賞時,不時有學生在評論,有的讚歎,有的說還不如我做的,有的還說原來是這樣做……物化成果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互相學習、互相激勵。

  3課堂小結,教學反思。教師每堂課最好留出5分鐘進行課堂小結。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需要師生或生生的雙向多維護互動來實現其有效性的。在課堂上完全按備課計劃進行教學比較難,課堂上的某個突發事件,或學生的一個提問,都會改變原來的教學思路,教師應該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進行理性的分析,寫出教學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從而積累第一手材料,作為下次備課的借鑑。總之,中等職校資訊科技教、學、練、考都離不開資訊科技系統和教學的策略。中等職校資訊科技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確保機房正常執行,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不僅如此,教師還要使現有的機房裝置完全匹配,使中等職校資訊科技管理與教學的策略相結合,這樣既能讓學生順利通過中等職校資訊科技學業水平考試,又提高了學生的資訊素養,更能以此契機來促進資訊科技教育教學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關於資訊科技外包資源管理模式的研究李小卯,李敏強,寇紀淞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9-09-25

  2、裝置管理資訊系統及其關鍵技術研究柴永生,吳秀麗,孫樹棟,李鵬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