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淺述現代主義建築的論點與特性

  論文關鍵詞:現代主義 建築理論 建築形式
  論文摘要:介紹了現代建築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現代建築的理論觀點及設計手法,研究了現代主義建築的設計形式、技術與特性,通過兩位建築大師的設計精神來探討現代主義建築,以幫助人們瞭解現代主義建築的多樣化發展。
  1現代建築的思想源起及因素
  總體來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歐洲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思想狀況對於建築學的領域有著極大的影響。而其中第一個影響是因為戰後歐洲各國的經濟拮据,促進了講求實效的傾向,這點在建築的發展上則抑制了建築師追求復古主義做法。第二個影響是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進而帶來了更多新的建築型別,也使建築材料、結構和裝置等方面有了顯著的進展。第三個影響則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會大眾心理上強烈的震憾。採用新的工業材料及強調功能性、理性原則,最後發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則,整體而言19世紀中晚期時現代主義建築開始啟發傳播。
  2現代建築的理論觀點及設計手法
  西歐有一批青年建築師提出了比較系統及激進用於建築創作改革的主張,因而大大的推動了建築改革。對於這些年青建築師所提出的觀點,當時有過許多不同的名稱,諸如功能主義、客觀主義、實用主義、理性主義以及國際式建築等等。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則有更多人稱之為現代主義或現代派,現在則稱之為現代主義。這種強調實用性結構以及採用新材料的建築論點,用以表現新時代的新建築精神。現代建築基本精神因素為:1對於傳統的否定態度。2認為建築應該具有強烈的時代感。3建築設計物件的思維改為普羅大眾。建築必須通過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語彙來表達。
  現代建築設計採用的是新的建築材料,以較現代化的材質,突顯與舊建築不同隱喻或意象。比如說大量採用鋼筋混凝土、預製鋼構件、平板玻璃材質等。建築師或先進的知識分子企圖利用建築設計改造,來達到影響社會現狀的目的,所以新建築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眾討論及在理論上可辯證的,則需要實際理論作基礎,這其中包括建築如何滿足現代生產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與工業、科學技術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築師在設計上有了極大的主張和改革。
  3對現代建築的影響
  現代建築在新的技術、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條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業材料及強調功能性、理性原則,最後發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則。建築師設計簡單的造型豐富了普羅大眾的需求,使得建築之形式及功能,變得可親近及人性化。因工業革命的技術突破,刺激了國民經濟迅速發展起飛。
  4建築的設計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思想觀感,對於建築學的領域有著極大的影響。其中的便是各國的經濟拮据,因此有著務實的想法;也因建築設計是針對大多數人不再有階級之分,所以建築師的設計便走向簡單、實用的造型。大量的製作出來先有實用的功能再來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導形式。當然工業和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帶來了許多建築型別,並且使得建築材料及結構和裝置都有著顯著的進展。雖然說鋼材料仍然是當時主要的結構材料,但是鋼的強度卻比以往要來的好,結構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朝向輕質高強度來發展,預鑄的技術開發越來越成熟使得鋁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築中,所以建築師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築的形式也變的多樣化,建築的功能也更貼近生活需求。
  5建築的技術與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質感、結構所創造出具有形體感和空間意識表現的技術上,這也是現代主義建築很注重的方向。藝術表現注重於建築造型的面和體的表現,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結構的美是跳出簡化建築外觀造型。因此可以說現代主義建築是根據技術、材料與藝術相結合的精神產生。現代主義建築的形式與技術包含應同工業化時代條件相互的配合應用,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促進建築技術的革新,擺脫歷史建築樣式的緊箍咒放手創造新形式。
  6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人物
  首先現代主義自歐洲開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導潮流,因社會文化及經濟條件的因素產生了建築創作向美洲遷移而在美國發揚光大。這些都是因為歐洲現代主義的建築師先後到達美國,如其中著名的有葛羅畢斯、柯布、密斯、萊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20世紀50年代一60年代,現代主義在美國極度的蓬勃發展。就針對以下兩位建築大師設計精神來簡單探討現代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師一。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
  柯布的形式法則從設計作品來看顯然受了幾何形體的影響,在各向立面的診釋,運用了許多立方體及圓柱體形;他說現代建築構造應由幾何精神去解決。例如他在1929年設計的薩伏依別墅,從這裡可以看到現代主義建築精髓的表現,就是簡單的外部裝飾和對使用功能的重視,更由於他喜愛面之幾何處理。他說:“現代建築師都害怕各種立面的幾何成分。現代建築構造上的笪侍猓?匭刖?杉負渦穩ソ餼觥!?/P 
  現代主義建築師二。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一1969年。
  密斯·凡德羅的貢獻在於通過對鋼框架結構和玻璃在建築中應用的探索,其作品特點是整潔和骨架幾乎露明的外觀,靈活多變的流動空間以及簡練而製作精緻的細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築觀點和藝術特色。代表作品有西班牙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這座建築也是代表建築最初的作品突破了傳統磚石結構封閉形式,採用開放式的空間使用大量鋼柱承重,使得室內空間得以大量變化較為活潑,給人有簡潔明快的感覺。充分顯示密斯·凡德羅說的“少即是多”,以及藉由新材料、新工法創造出豐富的藝術效果。
  7結語
  因工業化革命造就了建築師在設計上新的里程碑,使用新材料、新工法制造出許多令人驚豔的作品;在建築論點上也讓建築界在藝術風格上及建築設計理論方面,獲得很大的進步。透過現代主義建築所強調的與工業、科技互相配合,讓建築學有了重大突破。採用新的工業材料及強調功能性、理性原則,最後發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則。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促進建築技術的革新,擺脫歷史建築樣式的緊箍咒放手創造新形式。現代主義也強調建築與工業的結合,強調建築必須走向工業化的腳步,這樣建築可保障質與量讓建築服務於工業化與商業化的社會。這樣同時強調技術在建築中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建築與藝術之間,由技術決定了藝術的意涵,也決定了建築形式呈現。